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三国时代中谁最有远见?为何?

2023-11-12 9:19:07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三国
中华上下五千年,三国时代是继春秋战国时代之后,华夏民族最波澜壮阔的时代,本期小编将介绍一下三国时期最有远见的几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观点欢迎补充。(排名无先后)
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
1、孙皓
孙皓
公元280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司马炎召见投降的孙皓,对他说:“朕在这里设下这个座位等你好久了。”孙皓回复:“我也在南方设了个座位等陛下的。”
316年,五胡乱华,晋朝皇室南迁至昔日东吴的都城建康,是为东晋。此时孙皓已死去32年。
这等远见,三国无人能及。
2、陆绩
陆绩
陈志《陆绩传》:(陆绩)豫自知亡日,乃为辞曰:“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遘疾逼厄,遭命不永,呜呼悲隔!”又曰:“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年三十二卒。
翻译成现代化就是:“陆绩算到自己死日,还能算三国统一的时间(孙吴灭亡之时)。
陆绩能往后算60年,这是实打实的本领,不抖机灵。”
3、曹操(民间谣言,无事实考证)
曹操
有一个谣言,说是非典的最早的出处:张绣击曹工,典韦舍命相救曹公言:“非典,吾命休矣”。此为好事者所造,用以哗众取宠,因为古时皆称名,而不会称姓。(民间谣言,无事实考证)
关于曹操的有史可查的。
《三国志·于禁传》: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再来看下面这段。
司马迁《报任安书》: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
尴尬
曹操:.......(不行,不能让大家觉得我是个乌鸦嘴......)
《三国志·于禁传》: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4、笮融
笮融
为什么说笮融有远见呢?因为时髦!在当时的民众还跟着张角兄弟、张鲁家族喝符水的时候,笮融已然开始玩佛教了,利用宗教裹挟民众,简直就是“学以致用搞***!”
笮融最先是陶谦的手下,担任下邳国国相,后在一次运输途中,将贡品与粮草一起拐跑了。笮融携款跑路后,也没有买飞机买豪宅,而是在下邳郡广修佛庙,前来投奔的和尚、尼姑多达千人。毋宁说,笮融为佛教在中国大陆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后人有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刘晔
神算子刘晔
三国演义中少有文字的刘晔,其智谋算是神算子也不为过。
夷陵之战时,他劝曹丕与刘备一起夹攻孙权,瓜分吴国。曹丕不听,说孙权都向我称臣了,打他说不过去。我和孙权一起打刘备怎么样?
刘晔不屑地说:刘备正在盛怒之中,而孙权现在很冷静。瓜分吴国我们可以得到吴国富庶的地区,灭了吴国再灭蜀也就不难了。而如果和孙权联手,孙权和刘备反倒会议和。
然而曹丕没有鸟他,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结果大家都知道,错过了一统中国的机会。
6、贾诩
谋士有三种,分别是谋己(为自己谋划),谋人(为别人谋划),谋天下(谋划整个天下)。贾诩,算是把谋己用到了极致,多次易主并每次都身居高位,在曹操儿子争权中明智的站在曹丕这边。
7、司马懿
司马懿
司马懿。大战略眼光比贾诩更好。官渡之前为曹操铲除地方豪强稳定后方生产本来有不小的功劳,也表现了极高的才能,却故意装病不急于出来做官,因为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曹营并没有很强的根基,而曹操在政治清洗时又是很厉害的,因此宁愿先不要出来发展,只让哥哥继续给曹操打工,韬光养晦。后来终于,曹操为了填衣带诏时期开始挖的各种后方政治大坑,开始屠戮功臣,除了没什么政治追求只求自保的贾诩之外,水平高的文官死的死整的整,长期隔岸观火的司马懿被哥哥司马朗名为走关系提拔,实际上开始通过站队,培植实力,同时也就开始了操盘三国之路。
其实很难说贾诩和司马到底谁厉害。只能说贾诩算到的大势,司马懿同样算到了,但贾诩有自己的不得已,司马的顾虑则相对小一些。所以贾诩自从跟了曹操以后,不能再有任何政治野心只能专心当谋士。两个人的最终目的也都达到了,贾诩不仅躲过每一次清算,自保成功,还为后代攫取了一定的福泽。司马,显然。
相比于刘邦,朱元璋白手起家,司马懿大师是教科书式的空手套白狼。被压到曹丕去世才终于掌握军队,随后又当了多年魏国重臣,指着洛水表现忠心。当他拿起屠刀对准魏国宗师,天下人终于恍然大悟。司马懿活了七十多岁,大概他的野心,在曹操那时候就有了!
接下来就要介绍三国时期里算是学者类型的远见者
王蕃: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天文学家,数学家,据说:王蕃认为:日距离其下临之地为八万里,以此为股,以一万五千里为勾,应用已知的勾股求弦法,测出日距阳城(今河南登封)为八万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五分,再以阳城为中心,以阳城与日距离为半径,算出周天长度。他还进行过数学研究,计算出圆周率为π=3.15,与刘徽的“徽率”(π=3.1416)、南朝祖冲之的“祖率”(π=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很相近,为中国天文学的数学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都计算周天长度了,作为地球人,操心起了宇宙之事,怎么能没远见呢?
陈卓:又是吴国的天文学家,“陈卓青壮年时即任吴国太史令。他善于星占,精通天文星象,曾与吴国天文学家王蕃同时或稍后作《浑天论》,并于这一时期开始收集当时流行的甘氏、石氏、巫咸氏三家星官,进行汇总的工作。公元280年晋灭吴后,陈卓自吴都建邺(今南京)入洛阳,任晋国太史令。这期间他绘成了总括三家星官的全天星图,并写了占和赞两部分文字,还撰写了《天文集占》10卷,《四方宿占》和《五星占》各1卷,《万氏星经》7卷,《天官星占》10卷等占星学方面的著作。4世纪初,陈卓已从太史令职位上离任,但仍参与皇室天文星占事宜。公元 316年,西晋亡,陈卓重返江东,于317年在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参与了元帝司马睿的立国,复为太史令。此后史籍中再未见到有关他活动的记载。”
地球上能见到的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星辰,作为星图和星表的编著者,没有“远见”是不行的。
马钧:三国时魏国发明家,改良了用于农业灌溉的工具龙骨水车(翻车),此后,改制了诸葛连弩。最主要的是,他发明(或者重新制造)了指南车,就是这个:
指南车
还有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
小编水平有限,列举可能不全面,欢迎评论补充。
文中内容部分来自知乎专栏,转载须注明来源。
文中图片来自手游《新三国志》,链接:ad.xyz/go/index/phone/lid-cg4ffkjebq
可以添加微信公号:三国部落 了解更多内容 公众号中回复相关内容可获得游戏礼包。
手机用户可截屏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三国部落”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