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体检季。
前两天,在朋友圈看到广为流传的一张图片。
30岁上下的人。
体态不走形,样貌不油腻,体检无异常,简直比国宝还稀少。
多多少少都有些毛病,但是据我观察,在体检这件事情,很多朋友都有这样一些微妙的心态:
1.害怕做体检虽然人固有一死,但人都怕被宣判自己得了绝症。即便是心理素质极好的人,都很难接受。
我见过一个朋友,每年体检只做血液检查,给我们的理由是,其他的检查没有用,查个血就可以了。
尽管劝过他多次,血液检查虽然必要,但是其他常规检查,比如肝肾功能检查、血脂检查、肿瘤三项检查、肝胆脾b超检查、x光检查等,等都还是需要定期做的。
另外之前和一个做护士的朋友聊天,有时候血液检查未必准确,可能存在样本被污染的情况,因此要综合其他检查项来做参考判断。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还有个哥们1米8的壮汉,体检完拿到报告不敢拆,每次都是我自告奋勇帮他拆报告。
就连我自己,每次接到体检报告时候那种心情,就像是高考出成绩查分前那种心情一样。又怕有好奇。
2.倾向大事化小,认为自己没问题小番茄在接受的众多客户咨询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
我问:健康情况怎么样?
答:我很健康
我问:有体检异常指标吗?
答:没有,小毛病,医生都说没事。
当我看到报告时,这些口中的“没事”。通常是尿潜血几个加号、中度脂肪肝伴随肝功能异常、胃炎加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甲状腺结节、小三阳......
这里我多说一句。
“健康”的标准在临床医学和核保医学是不太一样的。
在临床医学中,通常情况下只要没有太大的异常、身体症状,医生判定当下不需要进行医学手术、药物干预情况下,一般会给一个建议定期复查等结论。
言下之意是,异常项并没有严重到马上要进行手术等医学干预的地步,但这并不能代表你就是完全健康状态。
核保医学站的角度是去综合一个人的各项检查和体检指标、家族病史、生活习惯比如是否长期抽烟、喝酒、bmi值等,去判断一个人在未来发生疾病风险的可能性大小。
体检异常指标少、无家族病史和既往症、生活习惯良好的人未来出现疾病的风险的可能性更低,因此这一些人得到更好的核保结果的可能性就更高。
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有一些体检指标异常项,就说明你就是不健康或者没办法得到好的承保结果。因为不同指标的变化趋势可能是不同的。
比如有一些朋友,之前的体检报告中有甲状腺结节,最近一次的体检报告甲状腺结节消失了,那么这种情况就说明身体状况在往好的方向和趋势发展。
再比如,有一些喜欢健身的朋友,尤其是男同学,爱喝蛋白粉、氨基酸等补给品,但又不爱喝水,生活作息可能也不太规律,那么可能某次检查的尿液指标就会有异常。
但针对这种情况,如果通过调整作息减少蛋白粉摄入,多喝水复查一次可以指标正常,且没有肾功能等异常的情况下,也是可以争取到好的承保结果的。
那么什么是好的承保结果呢?
说到这里,多啰嗦一句。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只要有钱,天下没有买不到的保险。
但其实,有可能你还真的买不到,尤其是健康类保障。
这就是和承保结果有一定关系了。
大体上,承保结果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标准健康体承保: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和费用正常承保
2)次标准体承保:可能被除外部分责任或者加费承保
3)延期:相当于变相拒保,因为暂时无法判断风险大小,因此对于承保结论延期
4)拒保:保险公司直接拒绝承保
保险公司核保的宽松严厉程度不同时期也不一样,并且在做到了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的前提下,健康告知的方式差别,也会影响到承保结果。
换句话说,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买同一家产品,不同业务员做健康告知,在投保流程经验上的差别也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承保结果。
之前有个同行,他的客户尿潜血里有两个加号,直接为客户投保,结果得到保险公司的延期承保结果。
还有一些同业,为了尽快签单,即便客户刚做完手术不久,康复还不到半年,就火急火燎地让客户投保,想碰碰运气,结果不幸被延期。
小番茄也遇到过一个尿潜血有加号并且伴随两项尿液指标异常的客户,但因为比较年轻且无肾功能异常。
因此建议他休息一个星期,调整生活作息再做复查,一周后拿到的最新检查报告是全部正常。最后小番茄拿到最新的检查结果帮他投保,得到了标准健康体的承保结果。
我一直觉得,在帮客户投保这件事情上,专业的经纪人做大的价值,不在于你能够代理的产品最多。
而在于你见识过的投保case最多,知道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怎么样做对他更好,如何能够帮助客户争取到对他来说最好的结果。
一味强化多,没有任何意义。你又不是超级市场的摊位,卖个货就完事了。这个行业更重要的,是后面的服务。
另外,在接受了这么多客户的咨询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客户从来就没有做过任何检查,身体也没有明显不适或异常。
这种情况,到底要不要先去做个体检再买呢?
我有个客户,原本之前的体检报告没有特别明显的异常项,正常提交报告材料,如实告知自己健康状况,基本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承保结果。
但是客户自己比较有想法,就是希望投保前再做一次检查,怎么拦也没拦住,最后查出了甲状腺和心脏方面的问题,然后不幸被保险公司加费了。
所以这里需要说明一点。
我们首先要尽到如实告知的义务,积极配合保险公司提交自己之前的健康体检材料。
根据《保险法》第16条规定。
我国的保险告知,采用的是询问告知,也就是说投保人告知的范围仅限于保险人询问的问题,对于保险人没有询问的内容不需要告知。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他问了的,你需要告知,没有问的,就不用告知。
这就是所谓的有限告知,有别于香港的全面告知。
戳这里,了解香港保险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了如实告知并且提供了之前的体检报告材料的前提下,不建议单纯为了投保去做全面健康体检,因为你也不知道会不会查出新的问题影响承保。
说实话,上了30岁,体检报告上面没有一点异常的简直比大熊猫还要稀有,近几年年轻人的体检异常率一度超过90%,17年甚至高达97.08%。
所以,希望大家正确对待体检,该查的查,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很多传统观念认为,一旦得了癌症就活不久了。
其实这种想法不仅错误,而且误事。对于很多疾病,如果能否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有可能治愈的。
例如,早发现的一期食道癌五年存活率达到90%-95%,早期肺癌和早期肝癌的五年存活率同为70%,早期宫颈癌存活率可达到90%。
另一方面,有体检异常指标时投保也需要留心注意,如果想尽可能争取好一些的承保结果。
产品选择、材料准备、健康告知上都需要一些经验和技巧,建议找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对自己负责。
今天聊到这里,点个赞在走哦~
我要,去撸铁了。
你的春节计划,完成的怎么样了
作者kris,r&f创始成员,资深保险经纪,金融硕士,签约作者,终身学习者。
阅读更多,关注微信公众号:「番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