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一档《闹严府》听听 六月光裕书厅,有苏州评弹团的二位青年徐刚和王春霞,弹唱名著《闹严府》。这是张老夫子的造其华,抒其理的成名之作,要说好极不容易。而且书仍渐志渐熟,听而平淡,兼容并纳,所以,徐王档笃实辛劳为要说好,这部书确实下了微苦,尝到了轻甜。 头天开书,王春霞开篇《四郎痛责》是她师从赵慧兰的“香香调”。一曲筋脉清秀,触物圆润之调,着实见王的功力和风韵。当然台上台下呼应着拍手的彩声,足见其平时的研唱之反复捉弄、浸润在香调之中,唱俗则雅,在平淡之中,王的唱腔,值得为其淳朴而赏之、赞之!“香香调”调香香! 徐刚先师从周孝秋、刘敏说《筱丹桂》是近代书,上海方言较多,再加之各地乡谈,说之比较随心易学,而现在转说《闹严府》要另换一副骨头,从新到老,从今到古,需要花一番心血,钻一钻脚本,自选动作要放弃,规定动作要正规,对说书先生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次洗礼。这对徐刚来说,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从头学起杂取所长,把长派艺术兼收并蓄,形成自己的本事和王春霞上下相配想成,从老先生那里镕心铸艺,琢磨创新,与时偕行,自我完善,自我修炼,成材成才,你说对吗! 《闹严府》是部好书,有传统、有说头、有想头。徐王之搭档相配,也是对青年演员的锻炼和培育,要把老书说好说活,也不是容易的事,由表及里,由肤到骨,不下苦功是成不了事的,说不好书的。徐、王是有信心和能力,把《闹严府》说好,演好,唱好的,因为他俩又年轻,潇潇赤子,深深恋书,忠于经典,务本修艺,在艺坛上是将老书上下而求索。尽净书之有活力,在创新,在琢磨,在思考,在老法头的根基上,走自己的路。所以,书中的忠奸分明,因果完善,忠有忠的相报,奸有奸的下场。《闹严府》,闹得有理有章,闹得出神入化,听来自有其好,自有其妙,因为张老夫子的成熟脚本,不可多得,值可丰雅。因此,徐刚的张调是有其自身的板眼,可听可点可赞的;加之,王春霞跟师魏少英、赵慧兰捷足先登,并为张调琵琶衬托,也是较为老练成全的。当然听书不要过高要求,青年自有成长的过程,走下去只能出山,不能苛求,强扭三分就应叫好。对徐、王亦应如此! 徐:张调多下苦力!唱好! 王:相配下手极致!更好! 苏州生丶西丁
市文广新局便民服务员
感谢先生的关注和支持。
2017-6-10 17: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