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浅谈玉米有机栽培之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3-9-28 5:23:19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玉米栽培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病害为叶斑病,煤纹病,锈病,嵌纹病,虫害有玉米螟及蚜虫,病虫害之发生与气候条件相关密切,故应视气候因子及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形,决定防治之时机。兹分述玉米主要病虫害之病征及危害状,并以香丁油、苦楝精,释放卵寄生蜂,微生物制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玉米叶斑病(胡麻叶枯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为针头状班点,后来变成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而成为长形或纺綞形,中央淡褐色,边缘为深褐色。全年玉米各生长期均会发生,气温20-32℃时最易发生中,下位叶斑病较多。发生时喷施丁香油400倍液防治之,预估防治率可达70 - 75﹪。
二、玉米煤纹病: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为针头状斑点,后逐渐扩大变成水浸状纺綞形,长灰绿色病斑,高湿时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春作生长中期,即3月下旬至5月中旬,气温在18-27℃,高湿时最容易发生,冬季及夏季时,气温不适合,所以很少发生。防治方法同叶斑病。预估防治率可达70 - 75﹪。
三、玉米锈病:
分为普通型及南方型锈病,病斑多见于叶片,但叶鞘及苞叶也会感染。普通型锈病之夏孢子堆生在叶片表皮下,破裂后产生咖啡色粉末状之夏孢子。南方型锈病之夏孢子堆埋生在叶片表皮下,为小圆形并成金黄色。幼苗期较易感染疾病,但田间会发生大多在生长中后期。防治方法同叶斑病。预估防治率可达70﹪。
四、玉米嵌纹病:
玉米矮化嵌纹病毒b型系统为主要病原,经由机械传播或蚜虫媒介感染健株。发病初期在叶片基部出现密集黄斑后,扩散至全叶片成黄绿相间的系纹病征。严重时叶片退绿黄化,甚至茎部,叶鞘,穗叶及雄花上都出现系纹。若苗期被感染,有生长缓慢及植株矮化现象。防治方法,玉米在第6、7叶时感染,可增施一次氮肥促进罹病株之生长,若在第8叶以后感染,对产量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用防治。另外应注意媒介昆虫玉米蚜虫之防治。
五、玉米螟:
为玉米最重要害虫,在3 - 9月间播种的玉米被害较严重。成虫在深夜活动,将卵块产于株高约20公分以上的玉米叶片背面,孵化的幼虫危害玉米各部位,最后在为害部化蛹。防治方法,可于株高20公分开始释放赤眼卵寄生蜂,每公顷施放蜂片200片,以抑制玉米螟卵粒孵化。另外分别于玉米轮生初期,轮生中期,雄花抽初前4 - 5天,雌花吐丝后3 - 4天,施用苏力菌(16000 iu / mg)粒剂于心叶。每公顷用公量5斤。预防防治率可达70 - 80﹪。
六、玉米蚜虫:
为玉米生育后期的主要害虫,尤其气候干燥时为害严重。蚜虫群集心叶或苞叶,雄花及雌花梗吸汁为害,使植株生育不良,发生时喷施4.5﹪苦楝油2500倍液防治之。预估防治率可达70 - 80﹪。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