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种植小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天气对小麦的生长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那应该如何去做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对小麦生长季的影响较大的几个气候资源。
(一)太阳辐射的时间、空间分布
太阳辐射既是作物光合作用的自然能源,也是农田热量的重要来源。麦作生长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受地理纬度、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与天空遮蔽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江苏省内呈由北向南的递减趋势,但秋冬两季南北的总辐射相差不过5~10kj/cm,春季则增大到约30kj/cm。作物生长的光热参量需计算收支两方面的辐射平衡,即从总辐射中扣除地表反射率和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差额。麦作生长季的辐射平衡分布于10月和次年5月两时段有随纬度增加而增大的显著趋势,但是2月份的辐射平衡等值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由大运河以东的近17kj/cm2月向大运河以西的洪泽湖附近(14.2kj/cm月)递减,其他时间为上述不同方位递差的过渡期。
辐射平衡10月份为18.4~23.5kj/cm月,11月份迅速减小,1月份长江沿岸14.2kj/cm月,徐州一带不足12.6kj/cm月,2月份开始辐射平衡增加,4月份全省处于22.6~29.3kj/cm月之间,5月份连云港达到36.8kj/cm月,而太湖附近仅为27.6kj/cm月。不同地区秋冬两季的光合有效辐射相差不明显,在麦苗返青到成熟期间光合有效辐射的逐渐增加过程中,南北的差距愈来愈大,灌浆期苏州比徐州少220j/cm日,表明后期徐淮地区比苏南有较大的光合优势。
品种的地理分布、生育速度、籽粒品质与日照时间长短有关。江苏麦作生长季的平均昼长(日出到日没时数)从10月份的11.5到1月份的10.2,再到4月份的12.5小时左右,单位纬度仅相差0.06~0.09小时/日,全省相差不多。即使按现代观点,将光周期的有效光时等于可照时数加以每天的曙暮光(太阳低于地平线6度以内的天空散射光,晴天约5.21x,多云天1.61x仍有效,但阴雨天仅0.381x而无效)的0.5小时,南北的地理差异对光周期进度的影响仍然不大,播种期早迟则有较大影响。麦作生长季的实际日照时数有1200~1600小时,北方多于南方,且差距远大于可照时数的南北差值,主要与苏南的阴雨或多云天数多有关,尤其在春季,日照率南北相差达15%~20%左右。
(二)热量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
麦作生长季可划分为秋、冬、春三个时段。根据小麦以秋季候平均温度16~14c和大麦14~12℃播种最适的经验值,取日平均温稳定通过15℃终日的累年平均为气候资源分析的小麦适宜播种期(大麦相应推迟5天),则徐淮西北部为10月15日前,其东北部及沿海为15~20日;江淮的中西部与苏南的北部为20~25日;苏南南部10月25~30日。由于日平均气温>3℃时晴天中午前后可超过5~7℃,麦苗日增长量明显可见,而日平均温在3℃至0c之间日生长量微弱难辨,日平均温≤0℃生长停止,农业气象学确定以气温稳定<3℃始日为越冬始期,稳定≥3c始日为返青期。由表3-3可见,麦作的秋季生长期从北向南逐渐增长,秋季生长积温相差更大,越冬前苏南比徐淮可以多一个叶龄的积温。
如在后文的产量气候模式讨论中所见到的,越冬期间的温度对于江苏麦作的产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包含着前冬与后冬两个时段可观的0~3度麦作微弱生长期。然而这里所用的稳定通过日期在气候统计上均以滑动平均为准,所以即使在低于0度期间,仍时有>0℃,甚至>3℃的个别日出现。并且因越冬期寒冷不强,麦苗能继续保持着绿色体的光合状态,南部麦区平冬年仍保持缓慢生长;暖冬年冬季分蘖较多,对产量更有积极贡献。从累年平均状况分析,徐淮地区于12月10日左右入冬,3月初返青,越冬期80天以上,其中零度以下天数约35天,占45%;>3c天数15~20天,占20%~25%。江淮与里下河地区12月20日左右入冬,2月下旬返青,越冬期65~80天,零度以下天数约20天,占30%~35%;>3c天数17~22,约占30%。
沿江与太湖西部至北部地区12月下旬入冬,2月15日前返青,越冬期50~65天,零度以下约15天,占30%;>3c16~18天,占33%。高淳、宜兴及苏州南部12月底至1月初入冬,2月中上旬返青,越冬期40~50天,零度以下10~12天,约占27%;>3℃15天左右,占35%。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年际间冬季热量资源的变异相当大,北部最长的越冬期可达115天,其中零下约占70%;南部最短的越冬期只5天,全冬几乎没有零下的天数。所以麦田冬季管理需因各年冬季气候而有所不同。
(三)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与水分平衡
全省麦田水分的基本来源靠大气降水。江苏的年降水量有800~1200毫米,大致呈东南向西北的递减,但是年降水量等值线在北部地区经向分布较明显,而在南部地区纬向趋势较强。麦作生长季的降水量若以包括播前土壤蓄墒开始,则秋、冬、春三季占全年降水的比率,苏北灌溉总渠以北不足50%,江淮之间50%~60%,苏南占60%以上,各地区之内东部稍多于西部。不同季节的降水量南北差异秋季小,春季大,而水分资源的供求矛盾主要也就发生在春季。
好了,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可以能帮助到大家,那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