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版的成功学:实践出良知
2023-8-31 6:47:26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1519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朱宸濠回师的消息传到南昌,王阳明召集他的指挥官们开会商议对策。所有指挥官都认为,朱宸濠那支虎狼之师最近这段时间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只在安庆城下小遇挫折,如果不是我们取了他南昌逼他撤兵,安庆城早被他拿下了。面对这样一支强悍之师,最好的办法就是闭门坚守,等待援兵。
王阳明厌恶被动防守,他认为最佳的防守就是主动出击。况且,朱宸濠造反已一月有余,勤王之师连个影儿都没见到。谁敢保证他们死守南昌城就一定能等来援军?南昌城粮食本来就不多,很大一部分又分给老百姓,一旦粮食吃完,援军又不来,到时岂不成了瓮中之鳖?
王阳明的分析是从“心”的角度开始的。他说,朱宸濠自造反以来,兵锋所向的确锐不可当。而现在我们占了他的老巢,他又不能打下安庆,处于进不能攻、退不能守的尴尬境地。出师才半个月又要回师,这对他部队的士气是个严重的打击。我们不如雪上加霜,出奇兵一鼓作气挫了他先锋的锐气,他的兵团必不战自溃。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这分析和解决方案从理论上说,非常巧妙。没有人否认朱宸濠的士兵现在已是方寸大乱,朱宸濠部队的大部分士兵都是南昌人,家人都在南昌城,家里换了主人,换作是谁都会方寸大乱。一个人内心已动,就必然心不在焉,心不在焉的人必然会失败。
各位书友好,今早我们继续共读《知行合一王阳明》第73至118页。请大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王阳明如何理解“存天理灭人欲”?
2.如何做一个有心人?
1. 存天理灭人欲
45岁的王阳明迎来了人生第一次足以建功立业的机会,这一次机会的降临与一个叫王琼的人息息相关。王阳明和王琼的关系在历史上并不明朗,大致是在1515年,王阳明作为礼仪部候补大臣回京述职时曾与时任户部副部长的王琼有过坐而论道的经历。
王阳明以他的老成持重和不凡的谈吐给王琼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他在心学的熏染下所表现出的那种凡事不动心的气定神闲,让王琼料定王阳明定非等闲之辈,一旦有了平台必定大展身手。
在此之前,王阳明在南京讲述“存天理灭人欲”时,还被问及很多问题。
根据心学,既然天理都在心中,又何必说“存”?
天理是在心中,但是由于人要受到世俗浸染,使原本存在内心的天理受到了蒙蔽。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把心上的灰尘去掉,回到本来面目。
这不是和禅宗所说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回事吗?
不,心学重在实践,要知行合一,当一个人心如明镜时,他就要拿这面镜子照映世间万物,以此采取行动。此所谓“事上练”。
那么,吃饭是不是人欲?追求功名利禄是不是人欲?
吃饭是天理,是人就要吃饭,但每顿饭都要肥酒大肉就是人欲,应该摒弃。至于功名利禄,就要看它是你刻意追求的,还是主动找来的。内心强大的人心如明镜,来了的就照,去了的也不留。此所谓不动心。
2. 拯救万民,义不容辞
就在王阳明讲述“存天理灭人欲”的时候,王琼被推上了兵部尚书的位置,相当于国防部部长。慧眼独具的王琼自上任之日起就看到了大明帝国的江西南昌有巨大隐患,那就是宁王朱宸濠。王琼料定他有谋反之心,因此想早一步把王阳明这道防火墙安插在江西。恰巧此时南赣匪患严重,皇帝朱厚照下旨命王阳明巡抚南赣。王琼私信王阳明,要他抓住此次机会建功立业。
接到任务的王阳明丝毫没有怀疑自己平定匪患的能力,同时,他的良知告诉自己,平定匪患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是他义不容辞的事。
1517年,王阳明到了江西赣州。一年后,他在给弟子们的信中说了一句话颇有深意,他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所谓山中贼就是指他所面对的土匪,心中贼无非就是人心之中的人欲。于是他叮嘱弟子们要全身心地“存天理灭人欲”,而他要以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江西的匪患问题。
当南昌官员向他递交了南赣地区的地理和土匪的详细资料后,他意识到破山中贼也并非那么容易。在此之前,不少官员已经组织过多次围剿,但除了兵败山前就没有过第二种结果。南赣一带,山高路险,洞穴密布,用李白写蜀道的那两句诗形容并不为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如此情形下,王阳明深知任务艰巨。
3. 哀矜而勿喜
除了地势险要所造成的困难外,更大的困难来源于土匪头目。与其说这些头目是占山为王的鲁莽之辈,倒不如说是行事谨慎、头脑清醒的混世豪杰。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摸清对手底细,王阳明通过书信等方式打探虚实,并对土匪头目的性格弱点有了清晰把握。
占据福建漳州大帽山的詹师富的软肋在于,他太过迷信自己的经验,总拿从前的经验对待新出现的事物,这无非是胶柱鼓瑟,而且此人一挫就馁,才胜便骄,只要抓住这两个软肋,詹师富的倒台是迟早的事。
而在江西赣州崇义一带扎根的谢志山和蓝天凤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此二人凭借侠义之气征服了很多人,但他们面对王阳明却乱了阵脚,进退两难。就在他们被动防守时,王阳明已经在山的各个入口排兵布阵,就等他们自投罗网。至于池仲容、高快马、陈曰能、龚福全等人,也都输给了王阳明,更确切地说是输给了自己性格的弱点。
如果认为铲除了土匪的王阳明心里一定十分畅快高兴,那就错了。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意思是,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王阳明平定匪患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些土匪头目都是侠肝义胆之人,无奈迫于生计,“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平定他们是王阳明作为大明官员所肩负的使命,使命完成即可,并不值得高兴。
4. 做个有心人
南赣剿匪一事充分展现了王阳明心学的强大力量,一个人如果用心诚意,天下就没有难事。因为心外无事,一切事都是心上的事,就看是否用心。心学离不开实践,只有在现实的点滴生活中才能真正唤醒自己的良知,明白心学的真谛。
王阳明的心学又帮助他度过了人生的哪些困境呢?今晚我们继续读《知行合一王阳明》第119至196页。
作者:兰川,朴野堂堂主(puyetang),新经典(thinkingdom)新媒体编辑,在杨无锐《其实不识字——在汉字里重审生活》一书中负责朗读。
加入有书,一起组队对抗惰性,,每周共读一本书,一年共读52本精选好书,关注有书公众号(youshucc)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