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销售《临县枣商》书

2021-6-25 2:46:28发布29次查看
  • 书名:临县枣商
  • 作者:刘锦云
  • 出版社: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
  • 规格:16.4×26
  • 开本:16开
  • 书号:978-7-89504-294-0
  • 赠送光碟:否

  
【作者介绍】
刘锦云,山西临县人,现年38岁,**党员。 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 临县红枣文化发起人,红色文化爱好者,晋商文化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著有《临县枣商》

《临县枣商》是一部描写临县红枣商人艰难创业的著作。该书从“中国红枣之乡——临县”的历史说起,再到临县红枣的现状与未来构想;一个个枣商的创业史和奋斗史讲出了临县枣商的艰辛商路,一个个临县红枣企业的崛起,标志着“中华枣都梦”的初步实现。临县枣商秉承“诚信经营,以人为本”的理念,打拼出了一片辉煌天地。深度发展临县红枣文化,进一步挖掘红枣文化资源,助推临县红枣产业做大做强,让临县红枣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临县枣商》是国内首部全面描写枣商艰辛创业的书籍,同时也是晋商发展史上第一部将“新晋商——临县枣商”写进去的书籍,更是山西临县第一部红枣文化类书籍。
临县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临县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央后委在临县期间,很多老一辈领导人在临县都生活过、战斗过,他们对临县红枣都有过亲密的接触。至今在这块红色沃土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红枣的红色回忆。1947年春,保育院的孩子们随部队从陕西渡过黄河转移到临县,老百姓拿出了当时用来灾年救命的红枣给孩子们吃。**中央西北局在南圪垛村驻扎时,曾与当地村民一起栽过红枣树。一曲“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一颗枣儿一颗心,心心向着共产党”的歌曲更是唱响祖国的大江南北,饱含了临县人民的无限深情!
  作者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开始编撰《临县枣商》一书。据民国六年《临县志·出境土物谱》记载:临县红枣年产量20万斤,出境10万斤。作者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老枣商,经营红枣近三十年,受父亲的影响作者也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临县枣商。“养儿休贩枣,吃了一个一个少”,一语道破贩枣人的艰辛。很多枣商在这行挣过可观的辛苦钱,但也有的赔得倾家荡产,其中的辛酸唯有自知。为此,作者对临县枣商的坎坷经历深有体会!  
临县枣商在经营红枣中秉承“诚信为本”的晋商经营理念,闯出了现在的一片灿烂天地,同时也走过了曲折的创业经历,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改革开放初期,它是缓慢的起步发展阶段,到90年代以后进入鼎盛时期跨越了漫长的一段时间。临县红枣能发展到今天的喜人局面,既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更离不开临县无数枣商的艰难打拼,艰辛付出。正如黄鉴晖先生所说:“一个地方的商帮兴起,如果境内没有可资推销的商品,它就不可能向外地外省发展,也就不能有较多的资本的积累而成为富商。”(穆雯瑛编《晋商史料研究》)。
山西商人,尤其是首创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直至如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东北流传有“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内蒙流传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西北流传有“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山西商人经商的地域广,人口多,影响大,可谓无人匹敌。近来年,临县枣商在东北一带经过30多年的打拼,赢得了东三省市场的一致认可,“山西大枣”的品牌叫响东北,临县枣商功不可没。临县枣商是新一代的晋商,他们以“诚实厚道、敢闯敢拼”的精神赢得了信赖与支持。在这条没有硝烟的战线上,倒下去了无数的无名英雄,也成就了无数的成功枣商。
为了进一步发展临县红枣文化,深度挖掘红枣文化资源,助推临县红枣产业做大做强,作者不揣鄙陋,探微钩沉,力争结合临县红枣的多元文化,将临县枣商波澜起伏的艰苦创业历程以及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记录下来,以期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临县丰润红枣专业合作社
刘锦云
15535840399
山西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经济开发区)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