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的再次问世,使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仿古青瓦。仿古青瓦是连接着古代和现代的纽带,仿古青瓦作为青瓦的“接班人”,它有着同青瓦一般的防雨、隔热的特点,但同时,它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它将古时的青砖青瓦和现代风格的仿古园林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它的出现,意味的人们对于那些消失于岁月长河中人文文化后知后觉的挽救。仿古青瓦的出现为我们缔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且独具魅力的建筑环境,让我们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中享受了片刻的宁静和舒适,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韵味。
瓦当和滴水都位于中国传统建筑屋檐的顶端,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具体功能、具体的位置与形状之间略有差异,瓦当位于由合瓦形成的瓦垄的底端;而滴水位于由仰瓦形成的瓦沟的最下面,垂吊在屋檐顶下,在其他方面如材料、烧制技术等方面等很相似,几乎没有区别。在二者共存的时代,瓦当和滴水一上一下相间排布在屋檐顶上,好似一对孪生兄弟,周晓陆教授认为滴水是瓦当的延伸;但是,滴水的出现要比瓦当晚一千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首先把技术要素排除在分析范围之外,而从滴水的自身因素包括功能和审美要素与外部条件包括气候要素和区域差异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探讨,从而解开这个尘封一千多年的困惑。从滴水的功能来分析,作为古建筑构件,一般因其实用功能而产生,然后或许会经过艺术性的装饰,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滴水也不例外,实用功能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滴水的主要实用功能便是防止雨水的回流,雨水的回流深度与雨量的大小、屋顶平缓有关。防止雨水回流有两个好处,一是防止雨水对檐椽的侵蚀以及雨水渗入屋内,二是防止雨水对建筑物台基的冲刷区域过宽,从屋顶上流下的雨水只落在屋檐顶正下方的有限区域内,从而较好地保护台基平整和墙基的稳定。
青瓦一般指粘土青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制成。中国青瓦的生产比砖早。从甲骨文字型中,知道3000多年前的屋脊有高耸的装饰或结构构件,但尚未有实物陶青瓦的发掘发现。故可知此种构件可能是木制——已腐烂,或铜制——尚未被今人识别,但没有覆盖烧制的陶青瓦。陶青瓦或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066年)开始用于屋顶,从岐山遗址可见遗存,判断当时仅用于屋脊部分。到了春秋时期的遗址,较多发现板青瓦、筒青瓦、青瓦当,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可知屋面也开始覆青瓦。
博罗县龙溪镇谢记满堂砖瓦销售部
1331637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