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中国政法大学公共管理考研是哪几本参考书?

2021-6-22 0:30:28发布8次查看
一、中国政法大学公共管理考研专业简介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与大家见面。我是17届中国政法大学行管考研*一名,现在担任易研教育的专业课授课老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的考研专业课。
作为考研的过来人,我深知大家现在复习的一定很辛苦,而且正处在关键的攻坚时期,从现在起到明年的12月底如果同学们能够很好地把握的话,对同学们最后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今天很荣幸能够把中国政法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的考研复习方案介绍给大家,使大家能更详细全面地了解所要报考的专业,获得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考研资讯,希望我的讲解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给同学们一些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大家紧张的备考节省一些宝贵的时间,也希望同学们能从我的讲解中获得一些对自己来说实用有效的信息,从而帮助你们更好的备考,相信以同学们的辛勤努力,加上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再辅之以针对性强的复习资料,大家一定能够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圆了自己的硕士梦。
好了,言归正传,以下我们将从报考院校专业介绍、专业课复习指导、专业课题解析、以及复试指导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希望今天的课程能够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首先非常欢迎师弟师妹报考中国政法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选择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的行政管理专业。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法科强校的组成部分,是我校法学以外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排头兵与孵化器,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和政治学领域的一方重镇。我们政管学院至今已经走过了25年历程,但其学术积淀和办学经历却有着近60年的历史。
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是北京政法学院,是由原北京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原清华大学的政治系,原燕京大学政治系和原辅仁大学社会学系的部分师生组建而成。成立之初,我校就汇聚了一大批政治学学者和教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来自北京大学的钱端升、楼邦彦、龚详瑞,来自清华大学的曾炳均、杜汝辑等人,这些专家学者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资源。1985年,学校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正式成立了法律系、经济法系、和政治系,从而标志着我院的诞生。新成立的政治系由刘圣恩担任首任系主任,设置了政治学和政治教育两个专业,成立了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7个教研室,培养了我校*一批政治学理论和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形成了我校在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和西方政治思想与文化研究的两大特色。
1988年我院的专业设置进行了调整,把“政治教育”专业改为“行政管理专业”,1995年又新设企业管理专业,并将政治系就此更名为“政治与管理系”。后学校又决定撤系建院,成立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由张桂林教授担任院长,马列主义基础理论部挂靠在学院,学院下设立政治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三个专业,并确立了“务实、自强、兼容、创新”的院训和办学理念。2002年6月,学校原教学组 建制重组为12个教学单位,成立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由朱维究担任院长。学院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四个专业,至此,学院成为横跨政治学管理学两个门类的综合性学院。现任的院长是常保国教授。
政管学院是我校非法学学科、专业和学院的孵化器。学院及其前身政治系、政治与管理学院先后创办了6个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孵化出了4个学院:政管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马列学院。对改变我校法学学科专业的单一型,形成多学科性大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学院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与国家政治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和公共管理发展需要具有密切关联度的学科体系和专业布局,形成了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多层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20余年来学院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000余人,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政府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骨干力量,涌现了佟丽华、夏华等多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优秀人才。学院现有学生1400人,其中研究生有600余人,博士后6人。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较高、以中青年为主、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5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教授20人,12位教师具有海外教育、学术背景,其中富布莱特访问学者1人,担任中国政治学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副会长各一人,享有特殊津贴3人,国家社科基金政治学科评审专家2人,北京市先进教师1人。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系在中外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公共治理与政府改革,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等领域形成了三支教研团队和研究特色,并且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2001年以来,我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地方政府与国际基金会委托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项目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其中两项成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接下来介绍一下本专业的专业特色: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中国政府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政府目前工作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公共精神,具有高度的公民责任感和务实的科学态度,具有理解公共问题的全局性视野和解决公共问题的专业思维方法,具有广博的学术视野和较高的语言水准,对公共行政实务操作或理论研究学生知识面广、适应性强,毕业后适宜在各级党政机关作公务员,亦可到各级公检法机关作实际工作,还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
行政管理专业在研究生期间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公共行政专题研究,政府经济学专题研究,公共政策分析专题研究,公共行政经典著作选读,比较公务员制度专题研究,领导科学与艺术,社会保障专题研究等等等等,在这些课上,你会颠覆以前十几年对上课的概念,体味到一种全新的感觉:整个课堂的气氛很活泼也很融洽,一个教室只有十来个人,不用站起来都可以随时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每一门课程更像是一场交流会,老师更像是一位有着渊博学识的朋友,一位引导你思路的智者。在这里,你不仅能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做人。正如在我们的开学典礼上刘俊生教授所说:不管在法大这三年你能不能成才,最重要的是要成人。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的同学会说,不能仅仅听信你的片面之词就说这个专业的好,值得我读,那好,“事实胜于雄辩”,既然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否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还是要看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所做的贡献,那我们就看一下咱们专业的就业情况吧。行政管理专业历年的毕业生去向主要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北京市工商局、天津市选调生、北京大学出版社、全国人大常委会、天津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安全部、民政部、中国农业银行总部、北京大学行政管理博士、农科院、北京银行北京总部、海淀区政府以及对外经法大学等等,总体来看,我们专业就业状况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大部分以行政和事业单位为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法大与很多知名学校有学生的交流项目,其中有代表性的学校有香港中文大学,该学校一般每年四五月份大都会派人来我们学校宣讲,然后我们可以把申请资料交到院里,大概一个月以后就会有结果。这个项目是llm项目,需要你的本科学位证,2封推荐信,3.0以上的gpa,雅思、托福或者6级就可以申请了。
此外与法大有交流合作项目的还有英国埃克赛特大学。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首批赴该校参加暑期班项目的同学们已于7月3日顺利抵达英国埃克赛特市,开始他们在埃克赛特大学为期21天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国政法大学赴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暑期交流项目也将陆续于展开。
所以,如果你有意向在读研的时候出国或者去别的学校进行交流的话,法大都可以为你提供一些不错的机会,帮助你更快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考试科目
行政管理的考研专业课主要考两张试卷,公共管理综合一和公共管理综合二,一共有五门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原理。其中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独特的复习思路和学科框架,大家只有使用清晰科学的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各门课程的脉络,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成绩,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的参考书目,说到这个问题,大家可能抱怨声比较重,因为根据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复试科目命题范围》的文件可以知道今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了巨大的变革,虽然专业课还是考五门课,即:公共管理综合一(包括管理学原理、公共行政原理两部分,每门课各占75分)以及公共管理综合二(即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政治学原理三部分,每一部分是占50分的比重),复试中笔试的指定科目是人事行政、公共组织管理,面试的范围是公共管理综合知识、公共政策分析、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知识。但是因为此次考试不再制定具体的复习书目,所以弄的大家会一时不知所措。大家先不要着急,咱们一点点来分析,看看是不是能够猜出老师的命题意图。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最近几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目
前些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参考书目是:
罗宾斯的《管理学》,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合编的《组织与管理》,这本书可能有的同学读过,比较晦涩,除这两本书外,还有马建川老师的《公共行政原理》,人大的张成福和党秀云两位教授合编的《公共管理学》,北大陈庆云教授的《公共政策分析》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典的政治学教材《政治学基础》,作者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知名教授王浦劬,这是以前行政管理专业的参考书目。
2017年的参考书目呢,我们也来看一下,初试一共有五本书,其中《公共行政原理》《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以及《公共管理学》这四本书与之前指定书目是一样的,但是管理学原理部分换成了刘俊生教授的《管理学》,这样一来便减轻了考生们的负担,因为刘老师的这本管理学相对于两本外国著作来说比较浅易懂,而且有一点投同学们所好,就是书的页码比较少,浅显易懂,在相对紧张的备考过程中可以多背几遍。复试的参考书目主要是刘俊生教授的《中国人事制度概要》以及陈振明教授和孟华教授合编的《公共组织理论》这两本书。
看了参考书目,我们可以看到,初试对考生的考核主要还是集中在这五门课上,但是参考书目有了一些变化:由原来的两本变为一本,此外,复试的书目有所变化。那就《管理学》这门课来说,也是换汤不换药,因为国内的管理学的著作最早也是以罗宾斯的这本《管理学》为蓝本而发展起来的,至于那本《组织与管理》,在当年的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所以也不是复习的重点。复试的话还是重点看刘老师的《中国人事制度概要》和《公共组织理论》这两本,到时再把原来初试时的课本多看几就可以了。
今年之所以不再指定参考书目,而只指定出题范围,我们大概可以推测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各位老师想让同学们多看一些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著作,因为以往的考试仅是定死的几本书,只要把它背的滚瓜烂熟,就足以应对考试,但这样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在读研期间跨专业考的学生学习起来会很吃力,因为他们所有的专业基础就是考研时候的几本复习书目,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这会让导师们很头疼,带起学生来也会很吃力。所以他们要求,不管同学们是不是跨专业考,都一视同仁,只要你有足够的专业基础,能够承受住各位老师的考验,那就可以来读书,他们带起学生来也会更顺手。
另外一个原因呢,考试只指定考哪门课程,至于复习的时候用哪本书,全要看考生自己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比原来要高。不止要求考生懂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与现实结合,会用理论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阐述,这才是老师看中的。换句话说,指定的复习书目范围很灵活,相应的,反映在考卷上,就是命题会很灵活,不仅限于死板的课本知识。
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更慌了:我本来就是跨专业考的,专业知识0基础,开始准备的时间又晚,这要怎么复习呢?大家先别着急,根据我们对这几年的初试和复试的试题研究,以及从侧面的了解,今年的复习方式大体上要按以下的思路进行:
首先还是“以本为本”,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作为本专业的考生,以及有一定管理学基础的考生,要以2017年指定的5本书目为基础,用70%的精力来看透这几本书,在掌握了这几本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课程参考一些经典权威的教材,举个例子来说《管理学》这门课程,大家可以在图书馆翻阅一下罗宾斯版的和周三多版的,毕竟一门课程的精髓是一样的,可能在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不同的侧重,多参考几本书可能会让大家的视野更开阔一些。大家今年的备考大致可以按照上述思路进行 。
除了上述的参考课本之外,如果有条件的话,大家可以参考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笔记以及其各学期的期末考试的试卷。因为历年的试题中都会有一部分试题是来自于期末考试的卷子,而且会有一些出题老师在平常的课程中就经常强调的知识点,这些经常会作为最后的论述题出现,所以,对于外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劣势,但是易研教育每年考前的押题班会对这部分题目进行梳理,选择其中重要的,结合热点命制试题,参考价值比较高,顺便也能练习答题思路与技巧,值得推荐。此外,本书的专业课笔记也是很有用处的,通过这些资料大家可以更快的理清自己的思路,建立专业课知识的整体框架。不过庆幸的是,法大的考试还算是很透明的,所以即使大家没有资料的话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外校的考生还是占大部分比例,所以竞争相对来说也算是公平的。因此,在这里提一个建议给大家:对于这些考试资料,同学们如果手中有的话要充分的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资料的话,也要淡定,切不可整天担心别人有内部资料自己没有而导致无法静心学习,因小失大。要知道考研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心态要好,一定要坚信只要自己认真的复习,不管有没有外力的帮助,最后也是可以成功的。
法大行管考研群:417822123
中国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综合一(709)模拟试题(二)*一部分 管理学(共75分)
叙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内容,并以“以权谋私”为关键词举例说明。(20分)
论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并谈谈你对该理论的看法。(15分)
叙述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并对二者进行比较。(15分)
试述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两种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及适用情况?(35分)
第二部分 公共行政原理(75分)
一.简答题:
1.行政生态理论的主要内容。(15分)
2.什么是人事行政?如何理解?(10分)
二.论述题:
论述公共行政与私人行政的区别。(25分)
三、案例分析题:(25分)
  得利斯集团总裁郑和平酷爱读书,每每看到精彩的文章,总要推荐给员工。一次,某杂志“名牌列传”专栏刊载的一篇文章《“同仁”最是真》引起他的共鸣,郑总一连在十五处文字下划了着重号。这些内容集中反映在:做精品要严格规范,精益求精;做事要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做人要认认真真实实在在……郑总认为同仁堂造药,得到斯造食品都是吃的东西,是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的东西,两者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郑总对这篇文章不仅自己阅读研究,而且向全体员工推荐,他希望这篇文章对全体员工有所启示。
      下面是郑总对此文章划重点号的部分内容以及他的批示。
      《“同仁”最是真》成药配方独具特色,考料炮制可谓一丝不苟,紫血丹的配方需用金锅银铲,乐家老太收集了各房的金首钸100两,放在锅里煮,日夜守侯着。一次,老板服用本堂生产的银翘解毒丸时,口感有渣滓,便一追到底,发现是箩底的细绢并丝,造成箩目过大,他当场用水果刀划破所有萝底,令工人更换……
      俗话说:字要习,马要骑,拳脚要踢打,算盘要拨拉,久练即熟,熟能生巧……同仁堂选料是非上乘不买,非地道不购。……火侯不济,功效难求,火小了,香出不来,香入脾;如果火大,炒焦了,焦气入心经,所以又有火侯太过,气味反失一说。一颗牛黄上清丸就有100多道工序,药真工细,同仁堂一等品出厂达标率达百分之100。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人也琢磨同仁堂老而不衰的谜,说法不一,却有一点共识:传统也罢,现代也罢,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啥时都重要。一位女工出远门回来后写到:“我深深懂得,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人,才是最根本的,因为我的根基在同仁堂!”
      批语:“同仁堂造药,得利斯造食品,都是入口的东西,但愿《“同仁”最是真》这篇文章能给我们的员工一点启示!”
问题:
(1)你对总裁推荐这篇文章的做法是否赞成?     
(2)构建学习型组织对企业的领导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学习型组织中员工的角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