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照来
看旧照有感
2017年6月22日周四,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申永芳给我发来1973年5月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邵阳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地直机关心表团合影留念》这张阔别44年之久的旧照。1973年4月26日~5月1日,共青团卲阳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共青团卲阳地区委员会。这是地直机关代表团57人的当年的合影留念。本文作者申服民是最后一排左边第8个较胖的这个没穿军装的军人,其中第三排左边第一个是邵阳地区人民医院团委书记海正涛,合影中还有该医院的二个护士.一个叫蒋凤娥一个叫贺兰星。
斗转星移沧海田,四十四年一挥间。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照来!
这张珍贵的相片,勾起了我对1970年秋~1973年秋参加湘黔枝柳铁路建设大会战的回忆。
湘黔铁路起于湖南省株洲市,终到贵州省贵阳市,全长905公里,共有车站108个,是连接湖南和贵州的重要干线铁路。它蜿蜒于武陵山和苗岭的群峰深谷中,沿线地势险峻,地质复杂,建路工程艰巨。仅贵州境内大龙至贵定段有隧道及明洞185座,桥梁183座。枝柳铁枝柳铁路北起湖北枝城,向南跨越界溪河进入湖南境内,在怀化与湘黔铁路相交,然后穿过彭莫山进入广西,在洛满与黔桂铁路合轨,而后到达柳州南站,全长885公里。
当年参加湘黔枝柳铁路会战的湖南、贵州两省80多万民兵都以解放军为榜样,按照解放军的编制序列,我奉命先后担任连、营文秘、兼任宣传、政工、团支部书记等工作。限于记忆和编幅.我只把自己在这三年三线建设中亲历的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写出来。
哪能忘记,无论从邵东到芷江的长途拉练当中,还是在湘黔枝柳会战当中,每到一个住宿地,我都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离开前我要把我所住的民宅打扫一干二净,恢复原样。我是文秘,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热情招待,离开前,要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红纸.墨汁和毛笔写好感谢信,离开时贴在住宅的墙壁上。每天晚上我要到男民兵住宿房查看一遍,给没盖被的盖好被子。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时间有需要理发的,我就拿出自己随带的理发工具义务理发。
哪能忘记,我在修建芷江火车站时,住芷江县城年近花甲的彭大妈家楼上。那是一个天气炎热的夏天的深夜,彭大妈突然患急病,痛得呻吟不止。彭大妈的儿子在外工作,只有她儿媳妇带着才1岁多的小孩在家。我听到动静后,立刻到宿舍叫醒二个民兵加上我共三人,用竹椅子作担架绑起来,把彭大妈搀扶到竹椅子上,及时往离彭大妈数公里的芷江县人民医院送。是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我们三个民兵,其中我与一个民兵抬着彭大妈,另一个民兵给彭大妈打伞,到芷江县人民医院时我们三个民兵的衣服全淋透了。
哪能忘记, 我从芷江铁路医院出院后不久.奉命担任9251工程指挥部九团四营秘书。当年邵东县2.5万民兵参加修建芷江竹坪铺以西14公里地段的路基建设。修建湘黔铁路期间的民兵,按军队建制,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作席时间按照号声行动,时常搞拉练、半夜搞演习,上工干部鼓动、收工干部总结,完全是一支没有拿枪杆的部队。当年我营教导员是宁文质.营长是李岳华.政工组长是申永和,我与李振民、李亿君同在政工组担任文秘宣传工作。白天.我和同事们一块儿在工地上凿石劈山挑土,一旦发现好人好事就及时拿起土喇叭现场广播。傍晚下班吃了晚饭后.我与李振民进入一间小房间.这间小房里放着一张桌子,桌上一部油印机,桌旁一条长凳.我与李振民就坐在这条长凳上,我先把当天收集到的各连队的好人好事综合整理写成稿件.交给李振民。他把蜡纸放置在一块平板上,用钢笔在上面嚓嚓地刻写,刻穿腊纸平放在纱网上,再把纱网架放在纸上,用油墨辊在腊纸上滚一下,从而把字印在纸上,速度超慢,工作量很大。我俩常常因为换蜡纸、加油墨而弄得手、脸黑乎乎的。我俩不怕脏.不怕累,每夜工作到近子时,营部领导呼噜呼噜睡觉了,我俩正在全神贯注地印刷9251工程指挥部九团四营铁建快报。第二天.我俩把铁建快报分发到各个连队,我看到有的民兵利用瞬间休息时间争相阅读快报。李亿君一边干活一边用喇叭读快报。我俩白天与全体铁建民兵起早摸黑战斗.晚上我们还要加班加点,挣分抢秒赶印好第二天上午要发到各连队的铁建快报,我俩为九团四营共编写了近千期铁路会战快报。
哪能忘记,今天的平坦通途,铁龙滚滚,是当年用我们的双手双肩,填平了一个个深渊峡谷,担走了一条座座高山峻岭,打通了一条条隧道涵洞,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的。有谁知道,现在的芷江火车站.原来是一座石山,当年是我们9团四营铁建民兵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实实在在用钢钎、铁锹、大锤以及炸药施工搬走的。在这座石山上,我打过石眼,点过引火线,亲历了炸这座石山的战斗.亲眼看到了四营一个刘连长(龙公桥人)在炸这座石山时英勇牺牲了。有谁知道,芷江车站以西的分水坳隧道,同样是我们九团四营的铁建民兵配合铁建二局打通的,我亲历了打通分水坳隧道推绞车装混凝土构茿隧道的战斗.亲眼看到了铁建二局的二位技术员在分水坳隧道施工中不幸牺牲了。有谁目睹了当年竹坪铺铁建工地上那融目惊心的一幕:一列装满铺轨枕木的没有火车头的列车从西往东居高临下呼啸而来,恰好翻在我们九团四营的竹坪铺施工工地.就在我的近在咫尺的身旁,死亡之神与我擦肩而过……有谁知道在铁路建设中,我虽是连、营文秘,但我的时间是白天战斗在一线工地,晚上加班加点写文章编快报,24小时、48小时不休息这是常事。有谁知道,当年我修建湘黔枝柳铁路3年,家里记全劳力工分,每天十二分,并没有一分钱工资。有谁知道.我在三年铁路建设中我先后入党提干招工接二连三被大队支书以种种借口卡住了.原大队副支书谭德星同志亲口告诉我:“书记对我说,不管你在三线如何表现出色,大队坚决不签字盖章放你出去.因为你哥是媒矿工人.你弟是部队干部.你们一家已有2个鸭头呷水了.因此如论如何不能让你家再出现第3个鸭头呷水。”
……
俱往矣.这一功皆成为过眼云烟.唯有1973年5月1日邵阳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地直机关代表团合影留念才是我唯一的绝无仅有的当年参加三年湘黔枝柳铁路大会战的历史见证,深感: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照来!
2017年6月22日申服民
首先向您们曾经战斗在三线老同志致敬!我哥哥也参加过芷江铁路的建设,有一次和哥哥去云南经过这里,哥哥也说过这里您们曾经可歌可泣的事迹。然而就在此时一名列车员过来查票,没票的人被列车员查出来后。列车员按远近私自收取十至五十元不等。哥哥见后非常气愤,您们流血筑就的伟大工程,如今却成了某些人强取豪夺的发财工具。有谁记得您们这些曾经为三线流血洗汗的老人。国家忘记了您们,铁路部门忘记了您们。
2017-07-04 13:5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