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帖文:平江县大众村暴力拆除“违法建筑”,群众居住权利何在
前段时间,我反应了平江城关农民从2008年10月开始,花了七年多的时间,要求行政部门同意农村危房改造,其后,村委会签署了“情况属实”,司法所签署了“经我所现场察看情况属实”,国土城建办签署了“情况属实”,**都作出过信访批示,镇人民政府也作出了书面信访回复:“我镇与县规划办、县征收办、县国土局、县房产局等职能部门对接,将在春节后到信访人家实地核实情况,再拿出解决方案。”结果,这个住宅的改建就是无人“敢批”。
在行政不作为、懒作为、庸作为、慢作为的申请审批过程中,危房终于倒塌了。其后,当事人清理了废墟,耗资百万,在原宅基地上建起了三层砖混楼房。当我获悉相关部门要把这栋房子作为“违法建筑”的典型拆除之时,我就向市长信箱反应了情况,希望对这种“违建”不要强拆,给平江人民的政府留点脸面,给平江的百姓留个安身的处所。结果,有关领导干部称:拆除违建不怕死人、不怕丢官、不怕事情闹得大,红网呼声与市长信箱的异议都不能拯救违建不拆。故此,这栋房子还是在异议声中作为“违法建筑的典型”强拆了。
平江这种恶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发生之后,我再次提出了异议,认为这种强拆没有理由,因为这块土地的本身就是已经发了房产证的住宅地,目前尚无其他用途的征收之时,这类房屋不应该强拆。结果,平江县人民政府回复,建议按程序依法维权。但当事人至今没有收到过一个可以提起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法定文书,实际上,平江的行政暴力已经夺去了当事人的诉权。在暴力行政面前,当事人已经无处可诉。故此,我再次上书,结果,我的再次上访行为,平江县人民政府回复:“根据国务院信访工作条例第35条规定“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今天,我公布这类上访的过程与回复,请求广大的立法、执法、法律监督的实施部门去讨论,去回味。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你们的身上或者是身边,你们又是怎么看待平江县人民政府的这种信访回复!
我需要的是一些务实的回复
我的信访件比较多,但没有几件是作了务实与解决的回复。今年9月13日,我以“准备去执法的时候,还是需要讲一点道理”为题,反应了城关镇澄潭村施忠义的违法建筑情况,其后,城关镇人民政府回复,我在信访件中反映的情况不实,我所反映的该处建筑系未经任何审批和行政许可的典型违章建筑,该镇已于2015年9月17日组织予以强制拆除。其后,我再次反馈,结果,平江县县长信箱办回复:我对城关镇2015年9月17日关于“澄潭村施忠义违章建筑”一事处理的回复提出的异议,建议我转告施忠义同志,如对此事的处理有看法,可按程序依法维权。其后,找到过施忠义,目前,施忠义没有收到过一个可以维权的文书,如告知可诉或者是可以复议的行政处罚决定文书,也就是说:暴力行政已经夺了施忠义的诉权。这种建议我转告施忠义同志按程序依法维权的回复,实际就是一种欺骗。因为暴力行政已经驳夺了施忠义的诉权,强拆行为也没有告知施忠义可以诉或者是可以复议的行政处罚决定文书,施忠义根本无法启动维权程序,现在的上访又被行政部门搞得晕头转向,这样的暴政行为,显然就是立牌坊当表子。
本人认为:对施忠义的残暴施政手段,实际是给平江的社会民生制造危害,尽管这种行政手段比战争屠杀要文明,但他的影响并不亚于屠杀的残暴。所以,我还是要直指施政缺陷。我要提醒的是:施政行为面对的是社会民生问题,而不是面对侵犯群众利益的敌对分子,施政行为要解决的是民生问题,而不是制造社会危害,打杀的残暴,并不是施政者的职责。尽管有的领导干部“不怕死人、不怕丢官、不怕事情闹得大”,但我怕平江的兄弟露宿街头,无家可归的山民引发暴力,人们的从尚精神突然爆发,由此引发社会的动乱而不稳定。所以,我还是要直接批评施政残暴。
本人认为:好房子拆了,这就是损毁资源,而且这个房屋是农民花费了多年的积蓄,也是农民高筑债台才改建出来的新居。但如果倒塌了的危房改建要作为“违法建筑”的典型拆除,最少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解释,为什么不许可改建,说明具体不许可的情况,给当人有个维权的机会,让当事人服从,也给社会公众信服的理由,这才是真理。现在,信访回复没有说明这个道理,这就是履职行为不负责任,因为回复没有给我一个信服的理由。今天,施忠义的房子拆了,但施忠义会何去何从,这是一个社会应当关注的问题,尽管施忠义个人的沦陷是微不足道,但施忠义的典型折射了平江的施政残暴,引发了社会矛盾。这个“典型”的创立,实际就是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乱作为的结局,他反应了平江行政权力任性,也折射了平江的施政残暴。现在,我再次上访,希望看到的是敢于认错担责的信访回复,敢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回复,但不是被“弹刻”之后而继续狡辩的勇猛,这就是我的要求。
信件回复:根据国务院信访工作条例平江信访历来是答非所问,野蛮初暴,不故及百姓,无法无天.老百姓无处伸冤.
楼主,在当今与古代相比是没什么区别的。记得有这样一句俗话说:“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谁能为老百姓作主,还不是“钱”!!!
2015-10-16 10:4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