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5日了,在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城区多个学校,还有很多家长携带小孩在校园内外徘徊,眼神如此焦虑而无助,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我询问了一些家长,他们大多是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因儿女们大都在外地打工谋生,孩子们便由这些老人带着。为了给小孩就近读书一个理由和有个较好学习环境,他们几乎都购房或租居在学校附近,有的甚至还在附近门店超市做事,这些老人们为了孩子们顺利入学也是拼了。
然而,今年上面来了新的规定:每个新生班不准超过50个学生,否则追究领导责任。不可否认,这规定是好的,但随着城镇化进展加快,很多小学学校基础设施跟不上,想增设班都没教室,教育局和学校领导面对各学校超多的适龄入学儿童,只得设置一些条条框把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孩子们阻挡在学校外。在常宁市,入学儿童需要父母和自己的户口簿、父母身份证、房产证(或购房合同)、水电费发票等才能上学,否则一律拒之门外,当然如果有一定关系的也能入学读书。说实话,在老百姓心里为了孩子们进校“找关系开后门”可以理解,但如今的政策规定太不接地气,上面只一味强调追究责任,却未考虑具体实际情况,这么多农村小孩进城读书,而小学学校却依然是那几间教室,总不能让政策规定把孩子们阻挡在校门外吧?
我们口口声声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未来难道不该认真负责?
让那些还徘徊在校门外的孩子们都进学校吧!
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只有党委政府表彰单位和个人,今天,作为一公民、一百姓,我也表扬一下党委政府,并且发自内心。
昨天下午三点多钟,我在“湖南红网”发了“别让‘规定’把孩子们阻挡在校门外”一帖,今天上午十一点半左右,我又去了城区几个小学学校走了一圈,虽然还有极少数家长带着小孩在校园内溜达,但他们脸上都有了笑容~他们已经帮孩子们办理了新生入学手续,正在陪同孩子们熟悉校园环境。
我没有想到常宁市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领导在对待孩子们入学事情上有如此重视、高效而迅速,你们为老百姓真正解决了问题,给孩子们做了件大好事,有理由值得百姓的表扬、人民的尊重。
让我代表那些孩子们和家长们:真诚地谢谢您们!
我只知道国家宪法规定:每个人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常宁的几个规定,凭什么就可以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2017-09-05 15:5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