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韶山灌渠管理问题的投诉及对其进行提质改造的重要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韶山灌渠的处于无人管理的混乱状态,尤其是靠近城区的河段,问题特别突出。韶山灌渠堤道、堤坡、靠山体一边的沿堤水沟、沉沙池、涵道等被周边村民违法填埋占为私用,河道内、河堤上到处存在乱丢垃圾、倾倒垃圾、河堤上堆晒猪粪现象,也有多户村民在其辅助渠道――别洪堤上搭建预制板建房现象。这些违法现象严重影响了韶山灌渠的渠容堤貌、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及渠道内河水质量,也给灌渠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渠堤也是人们出行的公交通道,内还预埋有饮用山泉水饮水管道,渠堤被少数群众违法占用后,也影响了人们出行和饮用水管道的维护。
希望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有所作为,切实负起管理韶山灌渠之主体责任,做好沿线群众的爱渠护渠宣传工作,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做好渠道内垃圾清理,彻底清除违法占用灌渠设施的各类私人建筑物,全面恢复原有的所有水利设施。
这一问题曾通过湘乡市长热线投诉,也把情况反映到韶山灌渠管理局,但是,直至现在一直听之任之,没有作出处理。希望有关部门不要搞形式主义,敷衍了事,要真抓实干,把解决问题落到实处。
改革开放后政府实行单一的城镇化经济增长模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长达38年时间里,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几乎为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希望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重视农业,重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韶山灌区是湖南省的大型引水工程,始建于1965年7月,素有南方“红旗渠”之称。枢纽工程引水坝在湘乡洋潭,共长240公里, 自流灌溉着湘乡、湘潭、宁乡、双峰和韶山等县市100万亩耕地,是韶山灌渠流域农业发展的命脉。
由于韶山灌渠建设年代己久,改革开放后期管理不善,设施老化,长久失修,河堤两岸道路大部分没有水泥硬化,渠道上桥梁严重损坏,靠山体一侧的河堤边水沟,沉沙池,涵洞,被周边村民占为私用,河床漏水部位得不到及时修理,堤坡上杂草丛生,各种灌木林和野生树疯长。希望有关政府部门统一标准对韶山灌渠实行全面的提质改造。
对韶山灌渠进行全面的提质改造是落实公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它不仅有利于农业发展,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3月22日星期三
我所看到的是主灌渠一直在维护管理中,每年的冬修,水费的收缴都有专人,河边的沟都有人清除。辅渠就不知道了。
2017-03-22 23: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