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我要赈酒,慈利县纪委你处分我吗?

2018-9-4 16:02:08发布70次查看
国家公职人员禁止赈酒,史上最严“限晏令”来了。可是,现在我的确想赈个酒,慈利县纪委你处分我吗?
有赈酒的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上次也看到了红网一些反对声音,特别是有一篇什么《赈酒的暂行规定苦了40岁左右的人》。我读了很有同感。
我是慈利县人,现在,我只能明确的告诉慈利县纪委,告诉单位领导。
我是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一名普通的办事员。今年38岁,小孩子8岁了,还是儿子出生时赈过一次酒,到现在8年了没赈过一次酒了。而单位很多50来岁的人,嫁女或娶儿媳,或死父母亲,他们都是正常的赈酒。上面那发贴人说过的。
是上次那个发贴人说,要等我儿子结婚还得至少14年左右,而14年后,我再去接现在单位50来岁的人,我到哪里去找他们?慈利县纪委,你告诉我单位上50来岁的人赈酒我不去行吗?
还有,14年后,我52岁,我单位上的一些年青人的想法与我一样,我又将以怎样的方式去还这些人情?慈利县纪委,你能给我最满意的回复吗?
因为,我想办个酒,所以经常浏览红网上一些告状赈酒的贴子,上次县委办周主任还处分了的贴子也看了,无非就是生了个孩子。假如周主任开明,他会觉得拿一生的官们换取一个骨肉的降生是很值的。也许周主任早已经看透这个官场政治,早已知道在他的周围已经是一潭浑水,办一个酒席肯定有人要告状。
看到这些告状赈酒的贴子,其实,让我心服的就是有人在红网已经提出的观点,那就是人生七场事:结婚,生子,修屋,孩子考学,嫁女或娶儿媳,父母亡(两场事)。从结婚后,40岁之前三场事,40岁之后三场事,中青老年谁也不欠谁。
我想,红网是全国知名网站,但是这一小小的观点,有多少人又能看得到呢?又有多少纪委机构看得到呢?算了,还是继续说吧!
看到这些告状的贴子,我还是想赈个酒,因为我今年买了房,生活中还用了信用卡。现在几乎成了房奴、卡奴。如果,我赈个酒,摆脱暂时贫困,这与周主任不无两样。周主任拿官们换取孩子的降生,我一名普通办事员或拿单位领导的处分换取摆脱暂时的贫困。
说到这些,我还是想赈个酒,慈利县纪委,你处分我吗?我单位的领导是不是也要处分我呢?
纪委同志,你们禁止国家工作人员赈酒,以前走出去的十几万认清你给我还吗?
知错犯错!
刚才看了楼主的帖子,还有下面的一条跟帖,发现他们不理解县纪委,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县纪委,也许是没有学习湖南省纪委禁止整酒的规定,很有感触。说几句公道话:由于整酒带来的负面影响,省纪委为此进行了广泛调研,并由省纪委统一行文作了明确规定,市县纪委都只有执行权。省纪委的规定相较于以前县纪委的规定更严格,比如县纪委原来的规定凡是5年没有整酒的,特殊情况可以经审批可以办酒席。但省里文件没有这些,且在执行方面也规定得更严,请网友认真对待。
看了这个帖子,要么是所在单位没有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省纪委的文件,要么就是该同志自己没有认真学习这份文件。按照省纪委的规定,如果你是纪委管理的对象,只要查实,肯定会处理;如果不属于纪委管理的对象,县纪委会督促所在的单位会处理。
限宴令的初衷俺们也能理解,只是苦了40岁左右的这批人,人生几大喜事,连添丁进口,乔迁新居,金榜题名等这几类喜事都一刀切地禁止,是否有点没有人情味?结婚可以,那二婚呢?禁止大操大办俺们也举双手赞成,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真正能产生恶劣影响的是有一官半职的这类人,普通百姓都是自己的辛苦钱往来而已。公职人员严禁效果较好,但为什么不在广大农村也广泛推开呢?那些前面应经送出去的人情是否就没机会再收回来了呢?特别是那批即将离、退休的人员,也许十几年后他们已经老去。
纪委同志,你们禁止国家工作人员赈酒,以前走出去的十几万人情你给我还吗?可不可以让我赈酒一次,我发誓只接以前欠我人情的,看到别人有房有车,小日子过的舒服。我也想把钱收回来,可以买个车车,这都是我自己的钱,我只是收回来,我保证绝对不接不差我认清的人。别人就是来多了,我也当面还给人家,可以吗?
网友“我要赈酒”:
你好!
赈酒之风由来已久,多少家庭为之发愁,已成为大众埋怨的焦点,那种憎恨却又无奈的感觉,想必你也感同身受!
纪委是中共的监督组织,本职工作不是监督赈酒,但乱赈酒之风在我们的组织成员当中泛滥的时候,当此风威胁到我们这支队伍的整体形象的时候,作为组织的监督者、清洁者、自疗者的纪委,肯定会出手对这一“民众嫉恨、社会反对”的不良风气进行纠偏。那么作为你是组织的一员,应该自觉遵守组织的决定。狠刹赈酒风是各级纪委经过认真调研后作出的决定,绝对不容许组织成员带头违背!现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作出反四风的决策,也是应社会呼声作出的决定,省纪委的最严“禁宴令”是为了贯彻中央的决定、回应民间呼声而出台的规定,绝不会因为个别“缘由”作出改变,违背者肯定会被严惩!
钱虽不可或缺,但有句话“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或者国家公职人员,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禁宴令”出台好多人都有类似于你的情况,可大家都作出了“牺牲个人利益、维护组织”的决定。
省纪委在回答类似于你的情况时,是这么说的:要么就不赈酒,要么就退党辞职!你的今天来之不易,你的明天还很漫长,希望你选准自己要走的路!
你不必来,我亦不想往。
图个清静。
移风易俗,道路艰难。
致4楼的纪委同志:
4楼的同志,亏你还是纪委的,如果单位没认真学习,个人没认真学习,我能发现这里面的存在新的不公平的问题吗?不晓得你是哪门当到纪委的官的。
我非常赞同前面红网有人说的。
如下:这个暂行规定据我个推测应该是大约50岁以上的,对他们没有什么利益损失的人,头发成了白脑壳的人研究出来的结果。你猜想一下,大约50岁以上的人,有的子女开始结婚,按规定是正常赈酒;有的开始死父母亲,按规定是正常赈酒;有的也慢慢爬上主要领导岗位,从50岁到60岁退休,他们可能有3次合理的且光明正大的赈酒机会。这些白头发专家有考虑你30、40左右的年青人吗?
4楼的纪委同志,我想,你站在个人立场上,也是不是同意我种观点呢?
所以,你不要根我说,没有学习文件,也不要觉得硬是有必要重新掀起一股学习文件的热潮。连这个文件是哪些制定的,都有人揣摩出来了。
这个文件有考虑孩子考大学后,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吗?这些白头发脑壳专家从来家里不缺钱。所以孩子考学后也不让赈个酒。有想过人家困难家庭吗?
说到专家,昨天网易不是报道专家建议男女65岁同时退休吗?你说,这算哪门子专家,这个专家简直就是想活万万岁。恨不得上万万年的班。当然这下扯远了。
此发言,不是攻击你4楼的纪委同志,只是借红网的宣传平台,向这种一刀切的制度提出改进意见!如果有必要,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向湖南电视台也作为评论式的新闻发布哈。
力挺7楼!“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虽然是“人情债”它也是债,新近省纪委出台“限宴令”又是一个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就“拍”出来的一个一刀切的“令”——因为它根本没有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助长了“欠债不用还”的强盗逻辑。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左一个文件,右一个文件,就是搞不定——按7楼说的去做,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的政府,执政真的需要智慧,简单的智慧!
纪委同志,你们禁止国家工作人员赈酒,以前走出去的十几万人情你给我还吗?可不可以让我赈酒一次,我发誓只接以前欠我人情的,看到别人有房有车,小日子过的舒服,心里就不是滋味,由于有房贷,所以买车就成了我的梦想。我也想把钱收回来,可以买个车车,这都是我自己的钱,我只是收回来,我保证绝对不接不差我人情的人。别人就是来多了一分钱,我也当面还给人家,可以吗?我只做一次人情,收别人欠我的。
楼上的,你信誓旦旦,那么请你们查一查11月1号后国家工作人员私下赈酒的。我知道的就有几起,
这个帖子片面一点,结婚斟酒了,生孩子斟酒了,你还能亏到哪儿去呢?坚决支持!
政策都是管老实人的,很多人赈酒了什么事情都没有。不相信看看你周围的人,有很多私下赈酒的,纪委好象也没把他们怎么样。
一同事说:“从结婚后,再不允许赈个酒,只有等20多年孩子结婚时才能收回平常送去的人情。否则只有望父母早死了!”
一听这玩笑话,开始觉得好笑,细细想来,这是一种悲哀呀~
一种对于社会幸福感的悲哀呀!
七楼回复者您好!
作为党政机关回复,算是理所应当。可是里面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不是想赈酒就不是君子了,不想赈酒就是君子了?
请您听我说,50岁左右的人可能有三次光明正大的赈酒的机会(嫁女娶儿媳,父母问题),同在一个单位,肯定是要去送情的。
你说我要取的道在哪儿?是不是等我50多岁了把他们的坟堆挖出来取呀?
再说也就是炒作了,这种不合理的制度真是希望党和国家的权力机关认真再调研一下。
你看,3楼的纪委同志回复得多好呀!不仅平易近人,贴近人心,还让人们理解了慈纪委。
3楼有水平!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建房都离不开砖,有了砖才能建好家,所以有了砖才有家,简称砖家。
你们怎么就没有好好地看看文件精神哦,赈酒是可以的,只是不要接亲戚以外的客人而已啦。记住以后少走动那些没有一点关系的朋友啦/好友啦
幸得我去年有先见之明,赈酒了,哈哈!
其实 我们慈利县许多单位在发文之后 都有人赈酒 不相信的话 纪委同志 你们抽空在所管辖的单位调查一下 看看事实是不是这样 他们明明知道违反党的政策 他们做了 我个人真佩服他们的胆量 佩服他们的勇气 这是不是当头打了纪委同志们一棒呢 我不清楚 我只知道 按政策这些人应得到相应的处罚 要不纪委同志就有失职之嫌疑
2013-11-26 21:22:04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