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刚刚过了霜降,冷空气直接杀进岳阳,天气君让你感受一秒入冬的酸爽感觉。据天气预报说,未来三天仍不断有冷空气扩散南下,岳阳市将持续以阴天或阴有间断小雨为主的天气。比起降温,岳阳市云溪区道仁矶镇黄沙咀林场发生的这件事更让人心寒!因历史及其它种种原因导致上百名黄沙咀百姓面临失去土地的悲惨命运!现特写此报告给大家分享,寻找相同案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或许您的转发及建议可以改变这百来名穷苦百姓的命运……
前言
20世纪七十年代,全国号召“消灭荒山,全面绿化”。为了响应号召,加快荒山绿化步伐,加速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建设,岳阳地区各县市创办了多处社队集体联办林场(即乡镇林场)。乡镇林场按公社统一规划,林地从各村划入,动员全公社社员投工投劳开山造林办成;山权不变,经营权归林场,经营期一般为一个轮伐期;收益按照山权、林场积累、投工投劳三者1:2:7的比例分成,为山权单位和投工投劳单位的联办林场。乡镇林场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创办的,在当时,对加快绿化荒山、带动和促进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黄沙咀林场始建于1974年,是由原临湘县陆城公社为响应上级政府“三年消灭荒山,五年全面绿化”的号召开垦的。在当时的情况下,靠附近村民开垦这574亩的荒山是无法完成的,于是陆城公社(现陆城镇)党委决定号召全公社人民共同开垦,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黄沙咀设立了一个知青点,政府派员、拨粮、拨款,带领知识青年管理,直至1979年。
1979年知识青年陆续回城,因此造成了这574亩荒山又重新荒芜。当时的土地对农民来说是负担,要交农业税,要摊派劳务等,何况还是荒山荒地,附近村民根本不愿接这个摊子。经陆城公社党委讨论决定,从临湘县白羊田公社迁来19户农民,男女劳力共40多人来黄沙咀林场接手继续开荒造林。
黄沙咀林场由盛变衰历史缘由
黄沙咀最早定居两户为滨江村卢家组村民冷玉成、胡世民,此两户于1976年带自留地划入林场,在此居住至今。1979年从白羊田公社迁入多人后,成立了农村基层组织——陆城林场,场长选自迁来户,并将全林场574亩山划分到户,开荒造林。当时只有极少数能耕种的土地面积,其余大部都是荒山,衣、食、住、行都没有保障,全靠自己解决,劳动强度大,生活十分艰苦。迁来人口都是生活在白羊田山区的世代农民,面对荒山并未吓到,善良的山里人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现状,各尽所能,大家都起早摸黑,夜以继日,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他们甚至吃住在山上,开荒挖出的竹茎、树茎堆在山上,远远望去如城墙一样,淘花生般将山上的杂草锄得干干净净。但现实是残酷的,不了解实际情况的山里人遇到难题了!因可耕种的土地缺乏而且得不到有效水源的灌溉,只能靠天收,山里人即使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劳动,还是难维持生计。有部分人实在坚持不了只好又回到原籍地,留下的人继续辛苦劳作。
为了保证劳力不再流失,使整个荒山都能开发利用、全部植树成林。自1981年起,陆城公社作出了每年补给林场4000元钱(用于购买3万斤粮食指标)的决定(即为统销粮指标),此补贴持续到1986年,4000元分摊到户也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但确实能解燃眉之急,解决了部分人的吃饭问题。加上当时领导的分成号召,这批山里人更加勤恳,任劳任怨,把整个574亩的荒山再次分户管理,实行“四包制度”,即包开垦、包育苗、包造林、包抚育。就这样,不但全部将荒山开垦出来,而且是自己掏钱买种育苗、掏钱请劳力帮忙开荒,全面完成了植树造林任务。造林结束后,每年对整个山林进行刀抚和锄抚两次,山林不但没有荒芜,而且幼苗生长茂盛,直至所有山林全被杉树覆盖,郁郁葱葱,上级领导每年进行两次检查都得到高度评价。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流下的血汗、创造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1986年树木基本成林后,这批山里人在山脚下和松阳湖湖畔低洼地带开垦的耕地也逐步成型,人均也能分得1.5亩口粮地和育苗基地,陆城政府便不再补粮补钱,要他们生活自给。但由于土地贫瘠且地势太低,大部分年份所种植的农作物全被松阳湖内涝淹掉,而且随着物价的日益上涨,这批山里人又面临着严重的生存问题了。为了生存,有些百姓只能在松阳湖岔筑堤围湖养鱼,但由于污水毒害、附近居民干扰、连年洪灾等因素导致收入捉襟见肘,无法满足生活需要。93年,道仁矶新镇成立,政府便调派新领导书记、场长等好几人管理林场,到90年代末,林木逐渐被政府砍伐售尽,当时领导承诺的分成并未兑现,农民闹事被强行压制。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由于善良的山里人缺少法律意识,当时领导承诺的分成又找不到文字依据,在林木被砍伐期间,林场百姓除了帮忙伐林装车拿了极少的劳力费(力资钱)外并未享受半点林权收益。善良的山里人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曾经付出血汗的青壮年劳动力现已年迈花甲,叹恨付出得不到回报,百姓不愿再次开荒造林了,只是在部分肥沃山头种植便于管理的楠竹或国外松。90年代末林场百姓又连遭四年水灾,有的百姓房屋都被水淹没倒塌,只能搭棚住山上,大部分百姓颗粒无收。年老无力的只好回老家伴子侄度日,年青的后一代被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谋生,坚守在林场不动的所剩无几,致使曾经的郁郁葱葱的杉树林大部分又变成了荒山!
黄沙咀林场百姓面临的现实困难
黄沙咀林场成立初期属于陆城公社管辖,陆城公社和白羊田公社当时同属于临湘县管辖。将白羊田公社百姓迁户到陆城公社林场,是当时曾任白羊田公社书记后又任陆城公社书记的何继明老领导的建议,老同志一是考虑到建设林场确需劳力,山区农民能吃苦耐劳;二是出于好意,白羊田山高地少人多、人民生活穷苦,迁户到林场耕种土地多。迁户时,善良的百姓哪考虑过土地权属问题,只知道土地是国家的,响应国家号召是光荣的,只要有地种就是好事。
社会在进步,政策都在变,政策红利到不了黄沙咀林场,林场百姓成了受害的弱势群体了!1984年岳阳市北区(后改为云溪区)政府成立,黄沙咀林场也就不属于临湘县管辖了; 1993年道仁矶新镇成立,黄沙咀林场又不属于陆城镇管辖了。之前的老领导管不了林场的事,现有的新领导又不了解林场实际情况,随着大部分林场百姓外出务工,留守的百姓所剩无几,政府也就更加不关心林场的事了,甚至悄悄取消林场建制,“黄沙咀林场”这个名称只能在林场居民的身份证和户口本上找到了。政策越来越好,惠农政策接连出台,但林场百姓只能羡慕,根本享受不到普通农民的同等待遇:粮食直补享受不到(直到10年上访才解决);农网改造不到林场,至今用电问题严重,电压不稳,微弱的两相电只能照明,农用小电器根本用不了;建房问题一阻再阻,没有土地权,所以批不到建房地,属于控建范围(不明白控建地区怎么可以将土地外包流转),因此大部分百姓还住着破烂的平房;林场百姓无电话线、无网线、无电视闭路线……征兵没林场的份,选举投票没林场的份,危房改造补贴没林场的份……林场百姓自己都迷惘了,不晓得自己属于什么人类?你说是职工吧,没有拿过一分工资;你说是农民吧,又没有一分自己的土地,连基本的宅基地都没有!邻村好多比林场百姓迁户还迟的都有自己的集体土地和宅基地,林场百姓冷玉成和胡世民原本就是本地居民,结果落户到林场也失去了土地和宅基地,这是林场百姓的错吗?
林场百姓相对于道仁矶人属于“外地人”,常年受到当地人的挤压、欺辱,林场百姓忍辱负重、夹缝求生生活到现在。2009年起,本地滨江村某些组因政府建设征收了部分土地,他们得到了相应的好处,又打起了林场的主意,要回所谓自己原有的土地。他们要回土地的依据就是:1981年临湘县政府颁发的山林集体所有证,证上注明:山地权属于滨江卢家生产队;林权属于公社林场。林场百姓就纳闷了:迁户几十年就突然冒出个山林证呢?之前从未听说过!如果早知道耕种的山地属于别人,又有谁愿意迁户到此呢!百思不得其解提出几点疑问:1、迁户农民都是81年发证前迁来的,之后发的证是否有效?2、所发证并无任何林场居民的签字,林场居民并不知情是否合法?3、证上明确规定山地权属于卢家生产队,与滨江其他组队有何干系?4、假使土地属于卢家生产队,林场就有卢家队老住户,为何收地不收人?5、81年至今出台的林改政策不少,但因有关部门压制、谎报甚至不报,致使黄沙咀林场问题拖到现在得不到解决,多年前的老证到现在是否仍然有效?可叹的是:由于有此山权证,不明真相的滨江村民如获上封宝剑,更加变本加厉,有些村民在林场土地上大肆毁林毁地修路、建养殖场,有些组村民甚至阻碍林场百姓正常生产生活,恐吓威胁百姓。林场百姓被迫找道仁矶镇政府上访求助解决问题,而道仁矶镇大部分领导是本地人,更有小部分领导就是与林场土地存在争议的滨江村人,不排除个别领导存在私心,怂恿甚至支持滨江村“要回”土地。但迫于林场百姓的坚持上访诉求,当届镇政府领导口头承诺:只要不林改,林场照常生产生活创业,任何人不得干扰阻碍,此后安静了几年。
直到2014年8月15日,滨江村由村主任为头带领各组代表在未事先知会林场居民的情况下,来到林场勘查其所谓的界线,并于17日调来挖机毁林挖山划界。林场百姓集体到镇政府上访,得到证实是镇政府有意将林场土地外包流转出去,授权滨江村各组确定界线,以便签订协议分发承包款。林场百姓当然不服,自己耕种生产了几十年年的土地怎么就成了别人的呢?在没有解决林场本地居民的实际问题就擅自将土地流转?究竟将林场百姓如果“处置”,总得有个行文的明确说法吧?于是,林场百姓再次依法上访,冲破重重困难,直到市信访局,历时近半年的信访经历得到的答复却是:土地权属问题不属信访问题,建议找司法部门或法院裁定。
林场百姓哪懂这些,费神费力费钱,走了半年的冤枉路!打官司吧,被告是谁呢?滨江村、道仁矶镇政府、临湘县政府?一缺少资金,二没有律师接纳。只好再次写了几条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信访报告于2015年3月16日递交给道仁矶镇政府,等到现在仍没有任何回复。
黄沙咀林场部分百姓现有生活状况
毛斥分二老:1979年二老带着儿女一家六口搬迁到黄沙咀林场,现孙又有子,土地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90岁高龄的二老带着遗憾回到白羊田大儿家养老;
毛光先二老:1979年全家五口迁入黄沙咀林场,曾担任过林场场长,现在年老被逼回到老家寄居在弟弟破烂的房屋里;
胡世民:1976年身带自留地从滨江村卢家队迁入林场,在林场劳动了几十年,现在连带入的自留地也没有了;
冷玉成:1976年身带自留地从滨江村卢家队迁入林场开荒,2013年因病带着遗憾不幸离世,其遗孀黄祥生现寄居在女儿家;
毛文才二老:1979年带着儿女五人迁户到林场,现儿女常年在外打工,大儿媳因病早逝,二老现回到白羊田老家居住祖屋,但在原籍已失去土地和宅基地,只有帮人务农或借耕其他人土地度日;
毛召宪二老:1979年怀抱未满周岁的小孩迁户到黄沙咀林场,自迁户林场后从未离开过林场,一直耕种着自己的几亩薄地,未曾荒芜,但是一样即将失去土地;
何本义二老:1976年举家迁入陆城五.七农场养猪,后迁入黄沙咀林场垦荒植树,现住道仁矶三子家,其长子现固守林场养鸡种地为生;
方胜利二老:1979年怀抱小孩迁户到黄沙咀林场,是林场的少有的老党员,当过几年会计,现居住岳阳女儿家,靠打工度日;
……
黄沙咀林场百姓所提供的法律依据
1、[1989]国土[籍]字第73号文件,《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第十一条和[1995]国土[籍]字第26号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农民集体连续使用其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满二十年的,应视为现使用者所有;连续使用不满二十年,或者虽满二十年但在二十年期满之前所有者曾向现使用者或有关部门提出归还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土地所有权。”林场百姓已连续使用林场集体土地近40年,黄沙咀林场理应归林场集体所有;
2、《集体林权纠纷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农户举家迁移,户籍未发生变更的,在原籍地如果没有分得土地,在现居地就要分得土地承包经营以及自留山与责任山。”林场百姓迁来之前原籍地本有田地,迁来后也一直以土地为生产生活资料,林场百姓依法在现居地拥有集体土地权;
3、《岳阳市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办法》第三条第四款规定:“对有权属争议的土地,不予办理征用、划拔、出让、转让、出租、抵压等用地手续。”林场百姓认为政府外包争议土地不合法。
黄沙咀林场百姓要求改善民生问题的几点诉求
诉求一、请求政府改善林场农民居住环境
在各种势力的阻扰下,林场居民的住房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新开基以各种借口永远不能批复,(如何侯荣生于1967年现已近50岁,俩个小孩都已长大成人,而他们一家四口一直或是寄住在年迈的父母家或是借住在弟弟家。按申报建房条件他应条条都符合,但就是批不下来),林场居民原基原址建房也只能建一层平房。林场居民建房的原址是林场居民自购的知识青年居住过的平房,不涉及任何土地权属问题,在全国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下,而林场百姓只能蜗居在几十平方的平房内!林场居民的正常居住要求受到了极不正当的压制,这不符合当今国情。强特恳请政府相关部门切实为百姓服务,解决好林场百姓的住房问题。
诉求二、保护林场百姓的生活资料,保存移民的生产资料
林场百姓可耕种土地面积有限,外地村民在未经林场百姓的许可下肆意在林场口粮地上挖鱼塘、修路、栽树、种菜,剥夺林场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更甚者,有外籍村民在林场领地毁林毁山大势修建鸡场、盗挖树木,且有严重发展趋势。叩求相关领导秉公执法,速速依法查办、查封违规纪违法行为。
诉求三、未解决林地权属问题前,制止土地外包行为,稳定林场居民的生活环境
近年镇相关领导单方面执意要将林场土地外包,扬言将林场移民逐步迁户到居委会。此举是否合法暂且不论,但极不合情理,此举纵容邻村百姓变本加厉骚扰林场百姓,致使林场百姓民不聊生,惶恐度日。泣血以求相关领导不要一意孤行,赶紧刹车,法院未判定权属,任何单位都没有权力将争议土地外包或流转,应将林场百姓利益需求放在首位,让林场百姓幸福安家度日。
诉求四、设林场为独立村或组级集体组织,并且承认自行选举的“村长或组长”
根据国家政策,撤销林场企业单位性质,根据林改相关政策,可设林场为独立集体组织。林场固定居民90多人,却没有自选的领导,镇政府每次会议无林场居民代表参加,任何政策法规都传达不到林场百姓耳中,近几十年来从未在林场居民中发展党员、选举人大代表,无形剥夺林场居民的政治权利。恳请相关领导按相关政策法规培养党员、选举代表。
诉求五、改善林场住户用电及通讯问题
农网改造期间,未改造到林场,因最近的变压器位于几千米外的卢家组,电压严重不稳定,有时煮饭烧水都成问题。而且线路出现严重安全隐患,电线穿树、穿竹而过,部分电杆东倒西歪,有些地方用竹竿支撑,更有甚者,树枝被风折断压线于屋顶几年都无人管理。望镇政府相关领导督促有关部门即时解决。
诉求六、将林场竹木、杂树分配给林场百姓,按相关法律发放林权证给百姓
上世纪90年代杉木被镇政府砍伐变卖完后,林场农民又种植了几十亩楠竹,由于长年未间伐,存在若干问题。1、楠竹面积扩大引来大量蝗虫侵害,损坏百姓庄稼;2、楠竹生长过密,部分因见光少及缺少水分成批死亡;3、常年未间伐,楠竹生长减慢且不够茁壮。俗话说:“靠山吃山”,林场百姓植树造林几十年来未享受半分劳动成果,仅仅靠耕种几亩薄地及外出打工为生,望着本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浪费实在可惜。为了发展林场,兴荣林场,望镇政府按照森林法及林改政策将不存在任何争议的林权证发放给林场居民,居民可将生长过密楠竹间伐加工出售,以此收入部分补贴困难户,部分作为运转开销,部分用于重新改造建设林场。
诉求七、允许林场百姓开垦荒芜的山地,种植经济作物或经济观赏苗木
现林场山地除了少量楠竹及国外松外,大部分都长满了杂草及杂树,本来肥沃的土地这样荒芜实在可惜。三十多年前,勤劳的林场移民一代能将荒山变成郁郁葱葱的杉树林,现今的林场移民二代一样有能力将荒山开垦出来,搭着先进的社会主义改革顺风车,一定能自力更生,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树欲静而风不止,现道仁矶镇政府成立工作小组,借助盘活经济的名义,在未经林场百姓的同意下与滨江村合作欲强行将林场山地外包出去!这几天正风风火火行动中,林场百姓走投无路,欲哭无泪,只有求助各媒体,借助网友的力量共同寻找相同或雷同案例,探讨解决方案。
联系人:何先生,电话:18169300279
毛先生,电话:18473080730
联系邮箱:147718570@qq.com
本文不涉及版权,不针对任何一方,就事论事,弘扬正义,打击邪恶,传播正能量。欢迎各位朋友转载分享!如果您周边的亲戚朋友有过类似遭遇、类似问题的麻烦与我们联系,或许您的一次转发及建议可以改变这百来名穷苦百姓的命运……
为官不为,为官瞎为的结果
2015-10-30 16: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