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瓷海紫砂壶

2018-8-26 6:27:24发布26次查看
  • 工艺品材质:宜兴紫砂
  • 是否专利货源:是
  • 产地:深圳南山
  • 适用送礼场合:婚礼
  • 专利类型:
  • 专利号:13692257847
  • 品牌:瓷海国际
  • 类别:茶壶
  • 规格:13692257847

紫砂壶是用紫砂经高温烧制的陶器,烧制温度比用陶土制作的陶器高,更坚实而多微小的气孔,和瓷器一样不会因温度急剧变化而碎裂;由于是用紫砂做原料,所以又不会瓷化。
紫砂壶以江苏宜兴出产的最好。茶水在紫砂茶壶中即使过夜也不腐败,在普通瓷茶壶中过夜茶水即不能再喝;紫砂茶壶吸附性能好,使用时间长了颜色变深,光泽油润,很值得欣赏把玩。紫砂壶长期使用,在壶的内壁会结附一块块海绵状物质,俗称“茶山”。有了茶山,即使倒入白开水,倒出的也有茶水的色香味。这样的壶在一些嗜茶人的眼里是把好壶。现代养壶不提倡此种做法,一般每次喝茶后都将壶中茶叶倒掉或者于次日倒掉,将壶用沸水涤净后晾干。
紫砂壶大体上属于文人艺术,所追求的古朴雅趣也基本上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就像中国画中的文人画一样,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如果带着文人艺术的眼光看紫砂壶,则体现了文人画的另一种形态。紫砂壶具有收藏的功能,历史上许多著名制壶匠人,如供春、时大彬、董翰、陈鸿寿的作品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收藏家争相追逐的宝物。现代也出现许多制作紫砂茶壶的高手工艺大师,其作品更具艺术性。
折叠 历史起源紫砂茶壶的起源并未有一致说法。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的记载,文章指“创始;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该书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专写紫砂茶壶的专论,反映明朝正德年间已有紫砂壶,期后清代吴骞的《阳羡名陶录》、光绪年间日本人奥玄宝《茗壶图录》、1937年出版的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考》,均沿用周高起的说法。
不过,1976年,宜兴羊角山紫砂古窑出土,被认为宜兴紫砂源自宋代的依据。宜兴羊角山古窑址调查文稿曾指“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早期”,并引用北宋梅尧臣《宛陵集》指“……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苏东坡“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为其依据。1982年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曾断定,“紫砂器”创始于宋代,至明代中期开始盛行。
自17世纪晚期,壶的外貌有了新的转变,注重壶表的装饰及创新。18世纪上旬,此风尚逐渐盛行;工匠不纯粹着重器型,更试用不同技法制作紫砂壶,如用不同泥浆在壶身作画、堆花、贴花、印花或雕玲珑(镂空)等装饰方法。
其中明代正德及嘉靖年间龚春所造的茶壶,今天仍奉为上品,被称作“供春壶”,当时茗茶者指它“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吴梅鼎的《阳羡瓷壶赋》记载:“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不过,现在流传的供春壶多是仿品,但一些仿品价格可达20万港元。
树瘿壶
树瘿就是树瘤。这种壶的造型模仿树瘿,壶面凹凸不平,有树皮模样刻纹。整把壶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种壶式。
据紫砂壶史记载,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僮,后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学习制壶技术。供春壶价值极高,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赞语。树瘿壶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壶造型,传世极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部分专家认为是供春手制,是现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壶实物。
中华龙壶
“中华龙壶”是当代著名民间发明家季汉生创意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安祥制作的一款同时能泡两种茶水的紫砂鸳鸯茶器,造型构思巧妙,线条舒展,灵动生气、气势磅礴,象征“一国两制”含义,是明代至今壶艺史上的一大艺术杰作。中华龙壶的问世不仅刷新了世界茶文化历史,更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被全球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系列活动组委会、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指定为馈赠国家或地区领导人的专用礼品。该作品是从十多位大师出样最终审定为馈赠国家领导人的唯一作品,并有王光英题字“心系中华”,连战题“宏扬国粹”,陈大章题“中华龙壶,艺术瑰宝”,鲍志强题“紫砂龙壶,艺术杰作”。此款国宝级茶壶已被赠予多位国家元首和地区领导人,更被称为“现代国宝”。
“冰心道人”壶
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
壶底款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为清末民初年间紫砂大师程寿珍(1858-1939年)的号。程寿珍制作的紫沙壶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别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的头等奖和优秀奖。
“二泉”铭壶
这是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铭的壶。
邵二泉(约1803-1860年),擅长镌壶铭。这把壶型质古朴,壶为土黄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壶腹一侧,阴刻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名“二泉”。壶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壶人,但其人已无法考证。
但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以147.7万港币成交。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场拍卖会上,吕尧臣的小石冷泉套壶拍卖成交价为60万元人民币。乐观估计,在两年后,紫砂壶的价格将翻番。
现代作品升值快
据介绍,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价格一般上万元,明代名家名作可达10-15万元,清代名作也要5-10万元。国内最贵的紫砂壶是清朝制壶大家邵大亨的作品“龙头一捆竹”,市价达40万美元。
由于明清紫砂大师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杨凤年的作品十分难得,因此给现当代紫砂大师如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的作品留下了升值空间。如已于1996年去世的现代名家顾景舟的茶壶,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价格才380元一把,而目前的价位已在数十万了。此外,蒋蓉等的作品价位一般也在10-20万。

深圳市瓷海艺术品管理投资有限公司
陈雪江
13692257847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