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市二中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殊不知这种看似时髦的管理模式其实暴露了很多令人堪忧的弊端。封闭式管理固然有它有利的一面,比如便于管理,安全等,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在搞教育,是在给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为了方便搞:“笼中养鸟”、“温室里养花”。封闭—顾名思义就是关起门来,有不少学校还实行一月过一个星期天,四周探家一趟的制度,其余任何时间一律不准外出。这不仅违背了教育政策,至命的是从根本上切断了学生与社会联系的纽带,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见识短浅,社会能力不足。我有个邻居是个地道的农民,把孩子从小就送进了城里的学校,结果一路走来全是封闭,高考结束了,老爸让他去谷子地里拔草,谁知灰头土脸地干了一下午全把谷子苗当草给拔了。像这种五谷不辨.麦苗韭菜分不清的学生可谓不可胜数,写作文的时候学生们也是凭空想,笑话百出,有的把馿描写成了马,有的把菠萝写成了树;学生被骗的报道更是屡见不鲜,即使上了大学照样被社会上的人骗走?????这究竟是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与社会接触的太少了,他们的社会经验太少了,他们的社会能力太差了。
且看我们的先辈们无不在学生时代就广泛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结交社会贤达,集会,结社,办报,劳动,领导运动,从而造就了他们坚定的信念、伟大的理想,培养了很强的社会能力,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如今的封闭式管理,阻隔了外界的信息,封闭了学生的头脑,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成为井底之蛙,这样怎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充其量只能出几个高分低能儿而已。由于过分地限制了自由,缩小了生存生活的空间,本来该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学生娃们却成了“死头绵羊”,终日被围在四面歌高墙里,抬头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这样的管理难道他们真的心甘情愿接受吗?回答是否定的。喇叭里经常传来校长大人高声地呵斥与训话,乍一听像个严厉的看守。尽管校方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实行近乎严苛的管理,但仍然是问题百出,防不胜防,而并非平安无事。你限制他外出,他就跳墙出去看世界;你在精神上约束他们,在突然停电灭灯的那一刻他们就尖声喊叫摔东西借以发泄,晚自习就寝后冷不丁会有人往外扔酒瓶、茶杯????
学校的邻居不止一次的耳闻目睹,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也许大家发现现在不少学生出现逃学、厌学.叛逆.精神萎靡等异常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去看心理医生,这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更成为广大家长高度关注的焦点,严峻的问题不能不引发我们反思:这样一种大家纷纷效仿的管理制度它究竟好在哪里呢,安全,自然,但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相比不显得牵强和多余吗“方便”?岂不觉得可怜、可笑吗,在这种封闭式管理制度下学生的生活也不容乐观,因为绝对禁止外出,学生的吃.喝.拉.撒全在学校,所有消费必须在校内进行,这无疑给学校创收带来不菲的效益,但学生们却有苦难言,被迫无可选择地消费,想买的买不到,不想吃的也得吃。更有甚者学校物价偏高,伙食单调,使学生不仅经济上吃亏,身体上也跟着受损,对此不少家长颇有怨言,显然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毕竟盈利不是办学的目的。不经风雨不能见彩虹,不见太阳长不成参天大树,在教育部大力倡导教改的今天,笔者呼吁我们一定要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认识,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真正寻找一条有利社会、适合校情、惠及学生的管理制度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来。
不知道二中什么情况,我曾经在五中读书,说实话,学风主要是被社会痞子带坏的。以前成绩好,后来跟着社会混混在一起玩,便一发不可回头。13岁的年纪对世界认识不全面的,一步错步步错。学好难,学坏易。当时逃课打架抽烟自认为不可一世,大人哭肿了眼睛,老师无耐的摇头。现在成家自有小孩后,真怕自己的成长轨迹被重复。当初成绩好的跟成绩差的,现在生活质量的差别是巨大的。我后悔当初学坏!埋怨大人为什么不狠狠的把我打回头。 如今30岁作为一个家长的角度来说,希望树苗从小不要长弯了,长弯了就掰直,等它成材了再掰也是废材。不是说要一定考多少分,尽量不要接触不良风气,等孩子长大了不再悔恨青春。就目前我们社会现状,实话说让学生自由生长不现实,家长也不放心
作者的出发点是好的,大家心里也都认同。只是目前高考政策就是以分数论。教育本就制度如此,而去苛责乡镇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他们不公平。学生没有考高分,上级有奖金发吗?学生接触不良风气,家长怪的只会是学校没管好,没教好。为什么大家都拼命往一中挤?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去州里省会读书?孩子的全面发展在一线城市也未必能做好,我们小县城更没有那个条件。
2017-09-04 08: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