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已建成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是,为武陵源核心景区锦上添花的索溪峪国有林场的林农,现在却陷入了极端困难之中。
从1975年至1980年,全场600多人历经千辛万苦,植树造林4万多亩,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如果这些宝贵的森林资源仍然归我们所有,可能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是,1992年武陵源核心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后,国家的政策好,至今解决不了我们这些住在“金窝”内的人命运却急转直下,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难之中。一是就业困难,虽然武陵源区政府给索溪林场的大部分林农每户安排了1人就业,但还有大部分18至60岁的成年劳动力170多人无法就业,特别是还有20多户零就业。而且区政府严格规定,我们这些无业人员不准养羊养牛和成规模养猪,不准在核心景区开店摆摊,每人每月只发放260元的生活费,温饱问题无法解决。二是住无所居,从1992年以来,区政府禁止我们翻修维修房屋,全场有80多户的房屋已成为危房,其中,金竹山、唐家山、蔡家峪、落马峪4个工区先后已倒塌了14栋房屋。我们多次要求区政府给我们解决住房问题,但相关领导总是推说没有钱拖了20多年。现在,有的林农常年累月担心房屋倒塌,有的林农的儿女成年以后却没有房子结婚,还有的几代同堂挤在又窄又矮的危房里。
现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但我们将以上情况向武陵源区领导多次反映汇报后,他们仍然熟视无睹,以没有钱为由进行推诿。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我们这些生在武陵源索溪林场,长在林场,为武陵源核心景区长期添砖加瓦作贡献的穷百姓就该子子孙孙这样穷下去吗?
祷告苍天,救救我们这些祖祖辈辈住在武陵源核心景区的穷百姓吧!
景区里面的百姓太苦了,屋漏偏逢连夜雨般的生活,七老八十的老人家每天上山下山,行走在险要的丛林间,吃住行极为不便,令人痛心
2014-08-02 14:2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