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碍了花垣教育的发展
一是制度
制度是人的行为准则的依据。旧的教育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新时代教育的内涵已经延展出了旧制度的外延。我县的教育主管部门缺少一套完善的教育新制度来为现时代教育提供指导依据,致使各校没有较为统一的教育趋向和方案,各校教师也因各校管理的不同松紧不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绩效工资起不到刺激教师积极工作的效果,发放绩效工资全县也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
二是督查
搞好督查工作,能使体系内工作正常地开展,并能把人的能动性调动起来。在我县教育系统内,教育督查力度不够,各种督查工作之间的配合欠默契,对督查出来的问题落实不全到位,督查效果不能很好地震慑到教师、领导和学校,缺乏一个总的督查目的。教育督查,必须要使学校工作得以按序发展,必须要使教师安心教书,并按常规完成本职工作。各种督查必须要为教育教学服务,教育督查的结果甚至应该成为各校评先进和教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是关系
良好的关系能使社会和谐向前发展,能使人更好地和谐相处,但带着色彩的关系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则会阻碍事业的发展。我县原有的公办教师就比较少,从毕业分配,民办转正,以工代教,内部照顾等渠道进来了不少教师,但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整体教育质量不高。我县矿山景气的那些年,也是经济飞速发展的那些年,官场腐败遍及各行业,教育行业自然也不列外。有钱有关系的教师进城里,无钱无势的呆乡里。1万近县城,5千进郊区。有钱有势的弄张文凭也能进入教师队伍浑水摸鱼,无钱无势的正规有才生有门也难进。这样在教师队伍中就形成了该走的不走,该来的不来,不该走的走了,不该来的来了;城里教师扎堆,乡里教师奇缺的鲜明比照。试问:这样的教育能搞好吗?生活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的老百姓会信赖我们的教育吗?他们会放心把子女交给我们来教吗?
四是岗位
岗位设置的合理匹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我县,岗位设置与对应教师的匹配不完善。在前面地区或城里,教师数多于岗位数,教师工作轻松;在后面地区或片村小,教师数少于岗位数,学校缺岗现象严重,教师教学任务重,有的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有的学校编制不缺,但岗位与教师不能对应,只能语文教师教英语,数学教师教物理。骑鹿当作马,撑起来教学。现今学校的医务工作人员也走进了教学岗位。试问:这样的教育能好到哪里去?这样的教育,整体质量能提高吗?
我想,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教育乱象会逐步得以纠正,阻挡教育的绊脚石也会被逐步抹平。教育的成功靠的是领导地英明决策,靠的是教育工作者地辛勤劳动,靠的是所有人的支持。在此,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去为花垣明天的美好教育而努力吧!
今年教育局出了个死马卵文件,就近入学,乡里孩子就该死吗,今年的小升初,由于边高不招生,新民中也不到乡镇学校招生,这对乡镇中广大农村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农村中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也想到县城去学习,因为城里学校是农村孩子的向往,他们努力学习,有的是乡镇学区的前几名,由于没有关系,开不了后门,拼不了爹,只能看到一个又一个比自己差的同学转进县里中学,这对孩子打击非常大,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就不能像以前一样,给农村孩子们一个机会,考到前几名能够进县城读书,没有那个成绩好的学生不向往条件好的学校,为什么哪些干部子弟,教师子女不到乡镇读书,这公平吗,突然一天,国家出台文件,就近入大学,湘西学子只能考吉大,这对哪些学子们公平吗,不能外出读大学,那些广大家长们会怎么想,
说的话到点子上,太好
自治州基本上是这本羊。省州县各级领导该到反省的时候了!
以上说的只是表面,还有更糟糕的!
县城未必好;初一每天只上一节晚自习并且放学回家1000个学生只能挤上5部公交车;你算一下一部公交车要装200个学生;若想上第二晚自习;需要老师辅导的话;一个月需另外交200元的辅导费;你觉得县城好吗、县城的老师一切都是为了钱;我建议国家应该多给他们加钱好让他们安心尽职尽业;要想留住本县学生;希望管教育县领导去多多关心;如果新民中现状不变的话;谈什么教育;
2014-10-15 15: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