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要发展传统传承12月2日苏州日报刊登了“苏州评弹传承创新”方草先生大文章。。芳草先生在文中说:“苏州评弹在书台上逐渐积累了多种题材的长篇书目。”这是实情。十多年,评弹演员努力在创新书目,其中扬子江的“康熙皇帝”,惠中秋的“川岛芳子”,潘祖强的“芙蓉锦鸡图”,金丽生演出的“秦宫月”,司马伟的"皇太极",吴静的“王府情仇”,姜永春的“京都血案”等都是有持续高上座率价值的优秀创新书目。然而现在尚少必要的激励奖励机制。除了吴静的“王府情仇”得了2000元奖金,未闻对上述创新新精品有任何奖励的鼓励。自长篇至今未进入各类评奖。评奖的是中篇和短篇。评弹界资深人士讲,长篇是饭,中篇是美酒。芳草先生说:“苏州评弹的传承创新,以长篇演出为主。”长篇是根本。笔者呼听,立即是激励机制鼓励长篇创新。芳草先生认为,评弹要为听众服务,都是听众的需求。笔者赞同,艺术之花的土壤是大众。对节目和演出的评价,大众应是首位发言人。如今评价权破权威和垄断者,听众9大众仅有一些参与权和有限的发言权。笔者建议各类评奖切莫让专家们垄断。大众文艺的花,大众是土壤。评弹传承发展,创新是方向,长篇是根本建议尽快建立鼓励支持长篇的激励机制让评弹之花持续美丽,永葆青春。苏州生.曲丁
市文广新局便民服务员
先生,您好!您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1、为鼓励长篇书目的创作和演出,我局每年都组织开展农村、社区书场评估考核工作,评选出坚持开展评弹长篇书目公益演出、全年完成长篇书目演出超过300场次,合法经营、群众满意的优秀书场、先进书场以及达标书场,并给予表彰奖励。2、由于当前文艺评奖严控制,我们从第六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开始就针对参演书目中的中篇弹词、长篇折子以及短篇书目组织专家进行一剧一评,并开展观众满意度问卷调查。3、当前,我局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苏州市评弹书场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就增列了关于鼓励评弹书场引进高质量原创和新创长篇书目演出的条款,其中还表述到:市、县级市(区)文化行政部门对售票演出长篇书目的评弹书场可以给予相应的补贴。4、在苏州市评弹团关于书目创作的考核奖励内容中,为鼓励书目创作,多出好作品,根据书目质量评估确定稿酬标准。其中长篇(每部15回,每回120分钟)分自编自演作品和团部书目库藏作品两大类。在规定任务期限内经三轮评审合格,分别兑现相应稿酬:长篇书目创作稿酬分三期发放,第一期完成初稿并演出100场以上,兑现20%;第二期经修改提高累计上演300场以上,兑现50%;第三期基本完善定稿,累计上演达500场以上,再兑现30%。5、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及建议,我们还将组织相关机构、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和会商。非常感谢您对苏州评弹艺术事业发展的的关心与支持!
“传统文化要发展传统传承”?这是不是病句?楼主连说两遍,想必是对的。看来是我的语文水平低,所以看不懂。
ytht2000[角落][飞语]发表于:江苏诚市论坛17-12-1709:57[只看该作者]第9楼
需要资金就行了。
苏州生:应合理用资金中短偏的奖釒分一半出来奖给优秀长偏則可了
我有几点疑问,想请教老先生:1、像苏州评弹这样的传统文化要想发展传承就要靠评奖?2、“艺术之花的土壤是大众”不假,但像“康熙皇帝”、“川岛芳子”、“芙蓉锦鸡图”、“秦宫月”、“皇太极"、“王府情仇”、“京都血案”这样的长篇评弹,就连我这种所谓老人都没时间听和不想听,又怎能指望会有大量的听众,尤其是中、青年听众?这“土壤”又能有多少厚度?3、说“各类评奖切莫让专家们垄断”,那么谁最有发言权呢?显然就是在仅存的几个小书场里的那屈指可数的七、八十岁的免费听书的老人了?
老先生这句话算是说对了:评弹传承发展,创新是方向。但若要说“长篇是根本”,要靠“尽快建立鼓励支持长篇的激励机制”来“让评弹之花持续美丽,永葆青春”,本人不敢苟同。年轻人可没有时间、也不会有兴趣和你一样,到藏在小巷深处的像“和平里书场”这样的地方手捧茶壶,口嗑瓜子,眯着眼睛,似睡似醒地慢慢欣赏那至少要几个钟头的长篇。评弹演员或是老艺人来到大、中、小学校演出,同时也是做评弹表演普及推广,请问该用长篇还是短篇?坚持长篇这个“根本”,能算什么“创新”?又是什么“方向”?
要我说,老先生既然那么喜欢长篇评弹,热心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何不少说空话少提建议,而去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比如说联合老听友们成立个什么基金会来支持长篇书目的发展,或者不但要拒绝免费听书,还要出高价购票听书并在书场多多消费。再就是每逢周末或假日,就拉上自己的小辈,动员亲朋好友一起去听书、捧场......
2017-12-10 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