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卫生局领导、市立医院本部管理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以下简称关工会): 作为苏州“原住民”,一旦身体不适,去二院就诊无疑是第一选择(还是称呼二院更亲切)。看似习惯,实则信任。六十多年历史沉淀,汇聚了数代医者的辛勤耕耘,承载了苏城百姓的康复希望。近年来,随着儿童医院搬迁,二院儿科已成为市区孩子就诊最主要的医院,接诊量之大尽管有所预期,但最近孩子肺炎伴随腹部两侧剧痛的就诊经历,让我措手不及。
问题陈述: 1、白天普通门诊限号200,多次到点立刻抢号仍未挂上号; 2、白天专家门诊同样限号,所有主任只上专家门诊,颠覆以往兼顾普通门诊的惠民政策; 3、家长心急如焚,患儿哭闹不止。非理性限号措施下,唯一的办法是等待晚上急诊; 4、急诊期间,未设置预诊、分诊,普通感冒流入急诊大军,急所不急、急而不急。
不良影响: 1、 延误危重患儿就诊时机: 晚上急诊通常等待4、5小时,真正危重的急诊病人也在人群中。带孩子急诊等待期间,我曾亲眼见到过高热、抽搐后昏迷的孩子。真的,不是所有家长都懂得走捷径。 2、 极大影响非儿科患儿就诊: 没有预诊、分诊,焦急等待数小时后,却被医生告知挂错科室,需重新挂号或辗转其他医院。若情况危急,将极大影响最佳治疗时机。 3、 违背公平就医原则: 主任不再兼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差价达两至三倍,这对亟待经验更丰富的医生来诊治但生活条件不够理想的患儿家庭而言,可谓雪上加霜。世上没有绝对公平,但通过就诊政策合理化调整实现相对公平,是医院可以努力做到的。 4、 增加交叉感染率: 当前患感冒发热的儿童居多,大厅、走廊、输液室挤满患儿和家长,输液排起长队且“一座难求”,若不做分流,二次感染后重蹈覆辙,加大交叉感染概率。循环往复,浪费了多少医疗资源,影响多少家庭的日常工作和孩子学业。 5、 增加医生诊断出错率: 前几次急诊,看到夜班医生排号都到160多,以8小时不吃不喝不停接诊来算,平均每位患儿有3分钟时间。这是什么概念?企业职工出错,至多降低绩效考核等级、扣奖金、通报批评,而医生一旦有1/100的出错率呢?后果不堪设想!之所以想到这一点,是因为自己孩子输液剂量出过状况,幸亏护士认真复核。但我个人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源于理解。
改进建议: 1、 强烈建议主任专家们也适当增开普通门诊,给予普通甚至贫困家庭相对公平的就医机会; 2、 白天尽量加派医护人员人手,而非通过限号来解决,努力提高就诊效率; 3、 夜间急诊亟需增设预诊、分诊人员,避免耽误危急重患儿或非儿科病人的救治,真正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
希望通过我近几次的就诊经历,替所有苏城百姓反馈一下心声。和谐苏州,需要多一些关爱和理解,少一些戾气和抱怨。我深信,便民网站作为政府机关处理民生问题的重要开放平台,一定能尽可能替百姓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只要是合理且力所能及的。在此,也呼吁一下看过此贴或和我有同样经历的朋友,理性反馈身边不平事、困扰事,若非必要,既然有这个平台,我们就少用微博大号或者微信去传播。或许有效,但更需要理性。 孩子,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和关怀。恳请卫生局各位领导、市立医院本部的管理层、关工会的委员,充分重视这些问题,采取必要调整措施,给我们的孩子创造更好的就诊环境,最大程度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
期待您们的回复。万分感谢!
苏州市卫计委便民服务员
尊敬的网友您好!感谢您对医院的信任与支持。近阶段儿科门诊工作量剧增,医务人员工作压力非常大。目前医院也在加派人手,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的调整结构。因老城区医院占地面积不大,为创建良好的就医环境,近几年已在内部结构中不断调整规划。再次感谢您对医院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谢谢亲有此共鸣!希望反馈的信息能得到各部门的关注,能真正为苏州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我们一起关注!
同意,苏州看孩子靠谱的几家医院无非就三四家,本部算是一家吧,但这个问题我觉得真的不是医院的问题,就像交通一样,造再宽再多的路也顶不住车多啊。但路至少一直在造,医院呢?特别是看儿童类的医院呢。
谢谢亲关注。最近这阵子看病看得实在有阴影了,挂不到白天号,半夜折腾是常事啊
是的呢,很赞同你的观点。但是在扩建或扩编这类大事件概率较低的前提下,医院还是可以有潜力可挖掘的,比如上文提到的三点建议。我们一起期待各部门给我们的娃娃解决看病问题吧
同意,现在小孩看病确实是个大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感同身受的朋友挺多的呢!
其实只要增加儿科医生就能解决,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医院根本就招不到足够多的儿科医生。
这位朋友一语中的!
前两年有个段子,说某医科大学录取分数线再创新低。可见未来中国优秀的儿科人才出现断层不是没有可能。
学外科,面对的可能是一个大人。学儿科,面对的是一个小孩,一群大人。
知乎上有位啊邦同学说到(他爸是儿科医生),每个行业都辛苦,要写起来,都是一本苦情簿。只是,与生命的去留直接打交道的职业,却是如此的神圣,神圣到你决定要加入这个行业和离开这个行业时,都必须思量再三。他父亲打趣说,儿科的现状,能理解医生的患者,少之又少,用百度百科自学成医的患者,不知为啥近两年很多。
哪来的自信?
还有,孩子家长们普遍很难接受,但是却很真实的一点是:
现在医学再发达,很多病依然没办法。人们就觉得,既然送过来是活的,怎么转到儿科还能死了呢?
肯定是医生搞的鬼,跟你们没完。然后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惊悚一幕了。艾玛,突然想起来那天半夜为啥二院急诊科室有几位尽责的保安大叔了,就是肌肉略逊,安全感不足。
愿好医生,好人长平安!
大苏州仅市区就400万以上人口,有儿科的医院只有两个,园区的儿童医院又出行不便,如逢流感高发季节,家长带娃就医的确是个问题,市立医院本部软硬件设施的确有待升级。支持!!
中国的儿科医生相对国际水平是少了些,但是医院的管理配置还可以优化,非常赞同贴主的观点,真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医生看病救人也真的很不容易,也希望家长在就医的时候能够理性看待问题,大家一起努力构建和谐的环境,这样才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从医。
儿科强,儿童强,中国强
这总结精辟的
意见建议提的都非常好
可惜没用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缺的不是医院不是办公室而恰恰是儿科医生这个主体
可不是,把人心给伤了,舆论再一发酵,负能量的东西传播那么迅速,好嘛,都不做儿科医生了。听说还有不少本科儿科升研究生的时候换科室的要真断层了、从偏少到稀缺,最终受伤的还是咱老百姓啊!
这么说,您也赞同我的观点啦!这么多朋友响应,政府部门、还有医院管理层,应该会出面响应的吧。毕竟这是他们抬一抬手够得着的目标,咱可没胡打官司瞎告状呐!
不用听说了,99年国家教育部取消了儿科,去年才恢复招儿科,所以儿科医生本来就是断层的
2017-12-26 15: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