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方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近期,“新民晚报”刊登《沪语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文章。上海专家们聚焦沪方言的传承与保护,提出“多言多语,开放包容”,上海市教科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硏究中心副主任张日培说:“最根本的在于根据不同的场合的需求,自如地选择估用不同语言或方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刘民钢认为,语言资源是地方戏曲,民歌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托,一旦失去方言这个载体,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笔者完全赞同二位学者的看法。沪方言确实是吴方言的一部分,实情是吴方言和沪方言情况基本相同,都需要传承,请相关部门大力关注。
吴语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通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南部、皖东南+赣东北边界。国际语言文化组织(ilco)于巴黎发布了包括数百种国际濒危语言的列表,确认了吴语(国际语言代码 iso 639-3 wuu)为严重濒危语言。根据方言调查的结果显示,江浙沪地区的当地语言传承不容乐观。同时以普通话作为母语的人比例比较高,且集中在低年龄。上海在线报道,沪中小学生中仅三成会讲上海话。据杭州电视台的调查,杭州市小学生会讲杭州话的不足两成。据《今日看点》报道,在苏州的调查中,受学校过度推普的影响,70%苏州中小学生已不再使用吴语交流。这就意味着吴语存在着严重的传承断层。笔者认为,如吴语消失,用吴语的昆曲、评弹、越剧、沪剧、锡剧和苏剧等会衰弱乃至消失。诸多吴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会流失乃至消失。这是可怕的后果。
“扬子晚报”2015年9月16日刊登《公务员上班讲方言,小心被“扣分”》报道。报道说,江苏在全国首推“普通话监测”,要给公务员、老师,记者说“普通话“打分”。上班如讲方言要扣分!推广普通话理所当然,这有利于各地的语言交流和沟通。然而过度的举措却不一定有利于工作。如果公务员公办时,来办事情的民众年纪大、文化低只会方言,且听不大懂普通话。怎办?如果记者采访的对象也只会方言,怎办?笔者赞同张先生“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如公务员和记者遇到不会讲方言的老人,应该讲方言,不宜打官腔”。刘教授说:“没有上海方言的保护,通用语言就会变成一枝独秀的孤家寡人。”刘教授说:“推广普通话和保护上海话是当下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笔者完全赞同刘教授的高见,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吴方言的二个重要方面,请有关方充分重视,期望吴方言这不可再生的资源能得到保护传承。推广普通话是必要的,但对学龄前儿童不宜,对他们唯一适宜的是都他们用自己家乡的方言讲话。为之,我市全部幼儿园应立即停止用普通话和孩童讲话,所有幼儿园老师都必须用苏州话和孩子交流并进行学龄前的教育。只有当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汉语拼音后,才能学习普通话。这样小孩子既会讲苏州话,又会慢慢学会汉语以拼音为标准的正确的普通话。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弘扬发展,吴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吴方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吴语一定要保护,要传承。 苏州生
拯救吴语从儿童抓起,刻不容缓!
在这个问题上,我支持老先生,赞同老先生的观点。讲到“受学校过度推普的影响,70%苏州中小学生已不再使用吴语交流”,我以为70%这个比例肯定是小了。事实上,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在学校或是在家中,就算是苏州本地人,能用苏州方言与家长或他人进行交流的中小学生,恐怕是远远达不到百分之三十的,更不要提苏州的外来人口有多少,苏州的中小学中有多少孩子是“移民”。但对于“我市全部幼儿园应立即停止用普通话和孩童讲话,所有幼儿园老师都必须用苏州话和孩子交流并进行学龄前的教育。只有当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汉语拼音后,才能学习普通话”的建议,本人以为倒是个大胆的建议,也与国家的“推普”运动精神似乎并不矛盾。问题是真要实行的话,现在反而有麻烦了——非常不幸的是,现在的教师中又有多少是出生在苏州的苏州人?他们中又有多少人会讲苏州话?更不要提外来人多和喜欢全国招聘教师的园区和新区了。上个世纪刚开始在中小学中搞推普时,难为了不少只会用苏州话上课的老教师。现在情况正好相反,你要幼儿园教师全用苏州话与孩子交流,反而难以做到,也不提这些孩子过半的都是新苏州人,家里也没有讲苏州话的氛围,倒是有讲“这块”、“那块”和“乖乖哩个咚”的可能......
老先生这篇帖子接地气了,赞一下!
让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师对幼儿和学生说苏州话,合适吗?毕竟幼儿园和学校接纳的对象学生并不是只有苏州本地人,还有外地人,如果让教师对学生说苏州话让外地学生情何以堪,让外地学生听懂苏州话,甚至学会说苏州话恐怕有些强人所难,说白了,传承苏州话的任务应由苏州本地人完成,外地人就没必要了吧。
另外,让未成年小孩说苏州话,应该由家长在家就用方言进行交流,我就是这样的,从小家人就用苏州话与我交流的,久而久之也就会说了,虽然称不上标准,但是,还是能说出口的。所以,这种事理应由家长进行,而不是教师。
你还算是苏州人吗?我并为完全赞同老先生的建议,但却以为在幼儿园里让孩子说苏州话是好事,最起码不该从幼儿园就开始要求孩子必须说普通话!即便孩子是外来的,是新苏州人,难道就不该学苏州方言?你能确定一旦这样做,外来的兄弟就都会表示反对?你苏州人都不重视自己的方言(如果你是苏州人的话),却能代表新苏州人表示反对?你还没有那个资格!要让我说,人家表示支持还说不定呢!我身边不乏新苏州人,也亲眼见到人家想主动融入苏州,亲耳听到人家在学讲苏州话,有的还讲得挺好。我佩服他们,也为苏州而骄傲!你算什么苏州人?我有时候真为你在这个论坛上的表现而汗颜!
本土方言,是一个地域自然的表露,乡音是没有高低贵贱的。为什么户籍管理上有祖籍?就是说这个人出自哪里的一个表达。哪怕是穷乡僻壤,也不能剥夺他们说乡音的权利,不是说了苏州话就高级,就是就是苏州人了!文化的认同,十分重要。做为苏州人,我也觉得应该让父母家长承担教会家长话的责任!不是也不应该是学校老师,老师要教的就是标准的普通话,让苏州孩子不因南方人而说不上标准的普通话。如果外地朋友想学苏州话,那就可以去参加一些社会机构的课外辅导。
对嘛,我想要表达的就是您这番话的意思,之前就是不知该如何表达,所以,让网友产生了误解。
现在学校都在普及普通话!别人跟你说普通话你用苏州话说,别人听得懂?语言环境是关键!现在有些老师也是新苏州人,怎么教?
不是现在都在普及普通话,而是早就普及了。至少普及有二十年了。
合适。保护方言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语言环境,参照粤语的使用,外地人甚至是外国人,照样学照样用。
可以开方言培训班啊
再过20年,本地下一辈能说的更少了,可悲啊,我外地来的,来苏9年,看看施斌聊斋,周边也不怎么接触本地人,苏州话也会讲的。和本地人聊天,都问我啊是本地的。唏嘘不已,看来本地人能讲苏州话的是少了。
保护方言方面上海比苏州做的好不少,去上海地铁上年轻人讲上海话的很多,苏州基本没有。
苏州现在出去和人接触,说苏州话都好像异类,好多地方用苏州话讲了半天,不管是机关还是服务行业,都好像听天书一样,更可笑的是打苏州的电信,移动,公安,社保的电话窗口,竟然都听不懂苏州话,我这种老苏州人,普通话不流利,反而讲得疙疙瘩瘩,还被他们嫌,情何以堪啊
苏州政府在民生细节上的管理欠缺,没有长远的眼光,都拿来搞经济了,一切以抓到老鼠为服务
我一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平时在外面也不太说苏州话,因为在公众场合比如吃个饭叫个服务员啥的用苏州话人家也听不懂啊~通常都是别人先跟我说苏州话我才切换到苏州话,但是在工作场合不管对方说哪里话我都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来了,有次来办事的一个本地老头跟我说本地话,然后他就骂骂咧咧说要去局长那里投诉我,说要问局长为什么要找个外地人来工作
我是外地来的我也认为吴语这种优秀的方言应该传承但是你让学校只用吴语教学合适么?你让外地来的小孩子情何以堪?现在全国各地哪里没有方言但是你见过哪个地方的学校不用普通话授课?人家的方言还不是保留的很好么?
因为这是在苏州,很简单。外地人来苏州要适应苏州,而不是让苏州适应你。同样你去外地,别人也不会为了你改变方言。
楼主意思可以开设专门一堂课,不是所有教学都是苏州话
2018-3-28 17: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