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社会传真》,报道了木渎小伙骑车周游全国,其中小伙的随车横幅上有“唐蕃(bo)古道”的字样。而主持人就说成了唐“fan”古道。这不说基本功如何了,就这历史地理知识上还是很欠缺的。望能多多积累,别误导观众!
苏州广电总台便民服务员
感谢网友对我们栏目的关注。您所反映的问题属实,主持人在配音中出现口误造成了这次错误。我们对涉事主持人及记者作出相关处罚。您的批评是我们节目进步的动力!
哎,sbs的水平也就这样了。从播音的,导播,制片,编辑,都是些。。。
唐蕃古道,望文生义应该是大唐通往吐蕃的道路,怎么读不就知道啦。
关于吐蕃的“蕃”字读音,历来争议较大,在文革期间,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为“吐蕃”的读音发生争执,最后惊动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说,作为族名的“吐蕃”,首先要尊重、照顾该族当地的人民,这是专用名词,不能按一般的字音来读。周总理的调解是正确和具有说服力的,一场争执就此平息。实际上,《现代汉语词典》上“蕃”字读音,一种是“fan”,而声调有两种,一种是“阴平”,也就是“第一声”,一种是“阳平”也就是“第二声”。一直到《现代汉语辞典》第五版才正式添加“吐蕃”的读音为“tu,bo”,只有在特殊场合读“吐蕃”时为“tu,bo”。“番茄”还是要读“fan,qie”的。还有一个字“壳”,在读“地壳”时应该为“di,qiao”,在读“瓜子壳”时应该为“guazike”
2017-12-13 19: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