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姑苏又叫“姑胥" “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十万户”……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句中,对苏州用得最多的是“姑苏”,苏州人对古城的这个别称也是情有独钟。“姑苏”二字由来已久,但它的出处是哪里呢?昨天,苏州有人翻出了一个说法,称“姑苏”原来应该是“姑胥”,跟大禹治水时候的一位功臣“胥”有关姑苏,这个苏州的旧称,带给人们的是美的联想,人们觉得,“姑苏”这个地名词似乎更能体现古城的雅致和温婉,古城所承载的文化的古老和厚重。吴文化学者李嘉球研究“姑苏”二字由来已久,他告诉记者,至今流传最普遍的说法共有两个,其中之一便是“姑胥”,但遗憾的是,经过多代人的努力,也没有找到任何史料上有相关记载,无法考证,只算得上“传说”。
笔者认为,姑苏这个词中,“苏”是地名,源出于“胥”;"姑"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查普通的工具书,往往找到这样的答案:"姑"是古代某些地区的地名的前缀词,音[g],无意义。倘若我们继续追问:为什么只有姑苏一词是"姑"当头,还有没有别的地方地名也叫"姑x"的呢?
"姑"是古代百越人用在地名上的前置词,其本身无具体含义,但加在某个名词前就使该名词具有"x城"之义。"姑苏"、"姑胥"即"苏城"、"胥城"。古代叫"姑x"的地名,留存至今的,还有一个:姑熟。姑熟在南京西面,是安徽省当涂县下面一个镇,以出产板鸭著名。
其实,古代百越语言中的"姑"在汉语中还有"古"、"果"、"个"等译音。常熟有个"古里"、福建有"古田"、云南有"个旧"。境外如缅甸靠我边境有"果敢",都是同一个词不同的记音。尤其是"果",境外越南、老挝、泰国有很多地方叫"果x"的,这也证明了这些地方的人民也是古代百越人的后裔。古代吴越语言孑遗在现代汉语地名中还有"无锡"、"句容"、"余杭"、"余姚"等。拿无锡来说,这个"无"字,也属于本身无含义的前缀词。所谓无锡"有锡"、"无锡"之争,其实拆穿了很无聊。古吴越语在地名中存留的还有个其意为“山”的"罗"字,如罗山、罗平、罗定、罗浮、罗霄山脉等。古越语的"山”音“罗”,至今,百越族后裔之一的壮族人仍称“山”为“罗(音)”。
经笔者查考,东汉哲学家王符谈了它的典出。王符(85年?~163年?)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字节信。汉族,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一生隐居埋头著述成《潜夫论》一书。其中《边议篇》载“范蠢收债于姑胥盖胥者舜臣名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吴者也故名其地曰姑胥历代转音为姑苏”……
原先苏州叫姑胥,后发生音变,转成姑苏。这是姑苏又叫“姑胥” 为了纪念大禹的助手“胥”的来历和根据之一,请有识之士查考,苏州悠久的历史将更光辉。苏州生
2018-7-16 16: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