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汉室四百年江山,因汉恒帝、灵帝失德,外戚专权,百姓不堪忍受横征暴敛而渐渐倾覆。东汉末年,董卓把控朝廷,各路诸侯风起云涌竞相争霸。我们大多数人对三国的历史很了解的原因,都是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以大汉末年黄巾起义为起点,至司马窃曹三家归晋而终,时间跨度很长,内容包罗万象涵盖甚广。
虽然《三国演义》区别于《三国志》这样细节严谨用典考究的正史,只是一部民间落魄文人所写的通俗小说,但《三国演义》对国人的影响,却远胜于任何一部同类型书籍,纵然官修正史,亦没有《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大。在《三国演义》这部语言贴近现实的小说中,里面有很多的精彩情节让笔者至今难以忘记。比如说辕门射戟,吕布吕奉先的英武使多少人拜服。再比如说三顾茅庐,仁义无双的刘皇叔为兴复汉室基业,不惜以天潢贵胄之尊数次拜访诸葛孔明的故事感动了多少后世读者…… 之所以三国成为后人们最熟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居功甚伟。
三国时期能人异士辈出,有大才德者厌倦尘世,隐居山林拒绝出仕;亦有学有所得,满怀抱负想有一番作为之人。《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智压群雄的谋士,如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被时人称之为凤雏的庞统、以及幼麟(姜维)、冢虎(司马懿),这四人都是三国谋士中的佼佼者。纵然在三国乱世那个大变革的时代,却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遇明君,一展报复。在三国演义中,就有一位忠心为主的名士,下场很是凄惨。他出于一腔好心屡屡进献的谏言非但没有被他的主公采纳,他本人反而被其主公厌恶,引来了杀身之祸。这个倒霉的人就是田丰。
田丰本是韩馥的手下,田丰因觉得韩馥志大才疏,没有明主之相,就生了转投他人的心思。诸侯军盟主袁绍吞并韩馥的势力后,田丰顺理成章的成了袁绍的谋士。谋士即是大人物的智囊,历来成大事者,都重用和赏识人才。袁绍在攻打公孙瓒时,田丰为其出谋划力贡献颇多。袁绍本想凭借大胜之威一举击败曹操,成就千古帝业。当袁绍账下的文武臣将都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田丰却看出了袁曹二人的差距。田丰认为,袁军刚打完丈,当下最要紧的事情就是休整军队,抚恤战死的士兵,不宜再兴战事。
田丰出于一片好心,多次劝谏袁绍暂息刀兵,袁绍却以扰乱军心为由将田丰关到了大狱之中。官渡之战的结果大家都清楚,袁绍匆忙逃回大本营后,想起了监狱中的田丰。袁绍以实情相告后,田丰哈哈大笑,恼怒异常的袁绍便命手下杀死了狂妄的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