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板栗栽植方面的知识。
(一)选择苗木
苗木根系好坏与栽后的成活率高低、缓苗时期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圃内苗期根系较大,在起苗时往往易伤根,伤根过多的苗木栽后生长发育缓慢,2-3年才能恢复正常。苗木应细根多,伤根少,枝条发育充实,间节短,无病。荒山建园应选3-4年生大苗定植,根系发达栽后易成活,苗木根系风干失水后,栽植后成活率极低。1976年迁西杨家峪,从外地购入栗苗,因运输和起苗时苗根风干2-3日,栽后成活率不到30%;于近处购入的苗木当日起苗,次日定植,则成活率达95%。
可见栽苗前尽量缩短根部晾晒时间,以随起苗随栽为宜。远途运输苗木,必须进行包装,严防根系风干。圆内的嫁接苗根系较弱,若嫁接处接口愈合不良,易损伤死亡,在管理条件差的情况下,定植嫁接苗,不如实生苗成活率高。一般认为实生苗定植后1-2年待生转旺时嫁接成活率高。且生长旺盛。但也有采取当年栽植当年嫁接的。
(二)栽植时期。
栽植时期一般分落叶后秋栽和发芽前春栽。当年雨多土壤摘情好,可行秋栽。秋栽翌春根系活动早,新梢发育良好;但在北方寒冷地带,秋栽常因防寒不当,越冬抽条严重,成活率不高。河北迁西杨家峪1984年秋栽栗苗成活率不足50%,而春栽则达100%。在寒冷地区应以春栽为主,但春栽也不宜过早,以避开萌芽前的春寒,在河北地区4月10日左右为宜。
(三)栽植距离
板栗属喜光树种,栽植过密,树冠提早发生郁闭,常因光照不良,枝条徒长,内膛小枝提前枯死,产量很低,病虫多。因此,板栗的栽植应确定适宜距离。一般来讲,植距应以成年树的冠径为依据。一般成年树的冠径为8-9m。薄地和小冠品种冠径6-7m,肥沃地及大冠品种冠径10-12m;缓坡地及平地可采用8-10m的正方形栽植,或行间8-10m、株间6-8m的长方形栽植;或8×8m的五点形栽植;山坡地带状栽植的行间距4-6m、株间6-8m。
在嫁接选优早结果的基础上,为获得单位面积早期高产,可采用计划密植的方法,即在原定植的株行间先各加密1株。以后随着树冠扩展,去掉加密树,保留原有的株数。计划密植的株行距:3×4m;4×4m;4×5m;4.5×4.5m.在肥水条件好和高度集约化栽培条件下,也可采取超密植的栽植方式,即先按2x2m来定植,以后再逐年疏间,保持定植的原株数(关于密植的效果及应用技术另作介绍)。
(四)栽植方法
1.栽植穴板果为深根性树种,一般土层较深的平地,挖穴深60-80cm,直径1m。穴内施有机肥25kg,并混施部分磷肥。山坡薄地结合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要挖大穴,深1.2-1.5m,直径1.5-2m,穴内可先投入枝叶和秸秆等有机物,再回填地表熟土,穴内填土中央稍高成馒头形,然后踏实,以防栽后浇水时坑土下沉。大穴起出的生土量大,回填熟土量不足时,可分年回填,或利用雨季淤土定植。切不要回填生土,栽后的初生新根接触生土,则难于伸长。大穴栽后灌水量要大,否则上湿下干,根系供水不足,影响成活率。
2.栽树挖穴后将苗木的根系放在穴中心,使根系向四外伸展摆匀,用含有机质的地表熟土覆盖根系,覆盖的同时,轻轻提动树苗,以使覆土进入根隙。栽苗深度一般应保持起苗时的深度为准。在荒山缺水处可采用深坑浅栽法:坑土回填到穴深的1/2时,于穴内栽树,栽后坑土低于地表以下30cm,以利降雨时积水和减少坑土水分蒸发。待幼苗成活后逐年加厚坑土至填满为止。栽苗浇水过后次日封按或覆草,防止水分蒸发。在荒山建园也可采用坐地苗建园。在定植穴内播种2-3粒种子待苗木生长1-2年后,就地嫁接,这种方法不经移植,苗木生长旺,成园快、结果早。
(五)大苗移栽
板栗在大苗移栽时成活良好。3-4年生或6-7年生的大苗均可移栽。由于板栗根系受伤后发新根困难,不易恢复故移栽起苗时要尽量保持根系完整。栽后要重剪回缩压低枝干高度,特别应注意远运时根系受风干失水,栽后一定要充分灌水。大苗移栽不仅限于果园的缺株补植,而且可以利用大苗建园,提早结果,增加早期收益。
(六)栽后管理
粟幼树栽植后第一、二年生长缓慢,为避免杂草与幼树争水肥,要经常锄草松土,或于树盘覆草。行间不应种高秆作物,以免影响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