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食蜂蜜好,润肺养肺防秋燥!关于食用蜂蜜的这6个知识点一定要知道,吃错小心中毒
2024-7-15 1:35:49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事实1
秋食蜂蜜好,但别吃生蜂蜜
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对很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帮助,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因蜂蜜中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非常有益于人体消化与吸收,且不会把多余的糖变成脂肪积蓄在体内,所以不必担心发胖的问题,这也是蜂蜜的可贵之处。
然而,生吃秋后采制的蜂蜜容易发生中毒。秋后的植物花粉很多都有毒,这个季节采制的蜂蜜多含有有毒物质生物碱,直接食用,可出现头晕头疼、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气喘、皮肤过敏等症状,还会影响精神与情绪,影响睡眠等。
事实2
食蜂蜜不可加热过度
新鲜成熟的蜂蜜可直接食用,也可将其配成水溶液,因为水溶液比纯蜂蜜更易被吸收。
但绝对不可以用开水冲或高温蒸煮蜂蜜,因为不合理的加热会使蜂蜜中的营养物质被严重破坏,蜂蜜中的酶失活,颜色变深,香味挥发,滋味改变,食之有酸味。
研究表明,在蜂蜜营养成分中酶类尤其是淀粉酶对热极不稳定,淀粉酶值则证明蜂蜜特有的香味和滋味受到破坏而挥发,抑菌作用下降,营养物质被破坏。因此,蜂蜜最好使用40℃以下的温开水或凉开水稀释后食用。
事实3
蜂蜜结晶不是因为掺了糖
其实纯正的蜂蜜到了冬天或温度低于12℃就会自动结晶,好的蜂蜜结晶起来看上去像冻猪油一样。
蜂蜜之所以会结晶是因为天然的蜂蜜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活性酶、葡萄糖等高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低温下会自动凝结,导致蜂蜜结晶。
蜂蜜结晶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其化学成分、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更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
结晶的晶体是葡萄糖,并非蜂蜜中掺入了白糖,其实真正掺入白糖的蜂蜜不易发生结晶现象,易于结晶的蜂蜜才是纯正的蜂蜜,结晶并不影响质量。
事实4
1岁以下的宝宝不宜吃蜂蜜
有时,蜂蜜中会含有肉毒杆菌,可引起婴幼儿中毒症状,小于6个月的婴儿更容易感染此病。中毒症状常发生于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后的8~36小时,症状通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减退。虽然婴儿发生肉毒杆菌感染的概率很小,但医生还是建议:在孩子满1岁以前,不要给他吃蜂蜜及其制品。
事实5
天堂,就是有牛奶加蜂蜜的地方
《圣经》中说:“天堂,就是有牛奶加蜂蜜的地方。”蜂蜜与牛奶搭配食用,能起到最佳的互补效果。
蜂蜜作为单糖,含有较高的热能,可直接被人体吸收;而牛奶尽管营养价值较高,但热能低,单饮不足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用牛奶加蜂蜜做早餐,人体不仅能够吸收足够的热能,所补充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健康物质也更全面,可以让人整个上午都精神充足。
食用蜂蜜也有禁忌,如不宜与豆腐同食,不宜与韭菜同食,葱蜜也不宜同食。
事实6
世界上唯一不会腐败变质的食品
久置的蜂蜜还能食用吗?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蜂蜜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是世界上唯一不会腐败变质的食品。
1913年美国考古学家在埃及金字塔古墓中发现了一坛蜂蜜,经鉴定这坛蜂蜜已历时3300多年,但一点也没有变质,还能食用。
可见,真正成熟的蜂蜜久置后完全能食用,没有什么严格的保质期,但作为食品上市,根据《食品法》都要求在食物商品上标明保质期,因此蜂蜜生产厂家一般把蜂蜜保质期定为2年。
但必须指出的是,如果不是成熟的蜂蜜或掺水等劣质产品,这些蜂蜜久置后都会发酵冒泡、变酸,是不能食用的。
不管哪种蜂蜜,也无论保存了多久,只要未发生变质,是可以食用的,不会对身体有害。只是久置的蜂蜜与新鲜蜂蜜相比,营养价值略差些。
食用时间与剂量有讲究
蜂蜜一般在饭前1~1.5小时或饭后2~3小时食用比较适宜。一般剂量是:成年人每天食用100克较为适宜,最多也不超过200克,分早、中、晚三次食用,早晨30~60克,中午40~80克,晚上30~60克,儿童每日食用30克较好。用于治疗时,以两个月为一个疗程。
本文图片来源于锐景创意
作者:林宪奇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