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水质因子之一,水体的实际溶氧量受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时刻变化。
当水中溶氧不足时,首先直接对水产动物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是通过影响水体环境中其它生物和理化指标而间接影响水产动物,致使其生长、繁殖甚至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则体质下降、生长减缓,重则浮头、泛塘,导致大量死亡。
然而因溶氧不足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很多养殖者会选择性忽略。原因如下:
一是认为没有看到鱼儿浮头就不存在缺氧,但可能是低溶氧状态;
二是当鱼儿发病时只集中精力于用药或调水,没把溶氧当成头等大事或者忽略了在低溶氧状态下只会加重病情,用再多的药也无济于事的情况。
会出现上述种种情况的原因,归结于对“溶解氧”的认识不足。
水中的溶氧量及影响因素
01
水中的溶解氧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不断变化
氧气在水中的溶入(溶解)和解析(逸散)是一个动态可逆过程,当溶入和解析速率相等时,即达到溶氧的动态平衡,此时水中溶氧的浓度即为该条件下溶氧的饱和含量,即饱和溶氧量。
水中饱和溶氧量受到大气氧分压、水温、水中其它溶质(如其它气体、有机物或无机物)含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
影响饱和溶氧量的因素
水中的饱和溶氧与大气氧分压呈正相关关系。(自然条件下大气氧分压不会有大幅度变化,因此对饱和溶氧量的影响可以忽略)
随着水温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
随着水体盐度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
大多数情况下,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实际含量低于饱和溶氧量,其数值取决于当时条件下水中增氧与耗氧动态平衡作用的结果。
当增氧大于耗氧时,溶氧趋于饱和,有时还会出现“过饱和”现象,一般出现在晴天午后,藻类密度高、光合作用强的池塘中。当耗氧占主导地位时,水中溶氧开始持续下降,其结果将会出现低氧甚至无氧水区,此时可能出现水产动物“浮头”,甚至“泛塘”现象。
02
水中溶解氧增加的因素
在池塘养殖中,水中增氧主要来源于: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氧
人工增氧(机械增氧、化学增氧等)
大气中氧气的自然溶入
当然,我们还有很多间接增氧的方式,点击此处查看更多~
富营养型静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为主;高密度精养池塘以人工增氧为主;贫营养型水体及流动水体以大气溶解增氧贡献较大。
03
水中溶解氧减少的因素
水体中的耗氧作用可分为生物、化学和物理来源的耗氧。
生物耗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大多数情况下,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呼吸耗氧占据池塘耗氧的绝大部分,呼吸耗氧主要发生在阴天和夜间光合作用不强的时候。化学耗氧:包括环境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无机物的氧化还原。物理耗氧:主要指水中溶氧向空气中逸散,只占据很小部分,这一过程仅在水---气界面进行。
养殖池塘水体中溶氧的变化规律
养殖池塘水体中溶氧随昼夜、季节、垂直的变化而变化,具体体现在:
昼夜变化
在没有人工增氧的情况下,上层水的溶氧昼夜变化十分明显。通常情况下,下午高于早晨,白天高于夜间。白天随着藻类光合作用的进行溶氧逐渐上升,至下午日落前达到最大值,夜间由于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各种耗氧作用依然进行,因此水体溶氧会持续下降,至清晨日出前达到最低水平。
但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特别是在补偿深度以下,溶氧的这种昼夜变化也趋于减弱甚至停滞。
季节变化
一般而言,冬春两季温度较低,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弱,产生的氧气少,而此时水中生物量低,呼吸作用和化学耗氧下降,因此溶氧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小。
而夏秋两季水温高、光照强烈,藻类生长快,光合作用旺盛,释放大量氧气,水体增氧作用明显;但夏秋两季也是水体生物量、粪便、残饵、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等各种有机废物含量最高、耗氧最强烈的季节,因而此时水体溶氧变化大,并会经常出现溶氧过饱和水区,低氧甚至无氧水区等极端溶氧水平,夏秋两季是水产养殖最容易出现溶氧问题的季节。
垂直变化
溶氧在水中的分布呈现出从上到下垂直递减状态,这主要与不同水层所接收到的光照和温度差异有关。
由于水体以及其中的藻类等物质的吸收,光线进入水中后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弱,到达一定深度后完全变成无光的黑暗水区。藻类只能在有光线的水层中生长并进行光合放氧,而耗氧作用却在每一个深度都不停地进行,从而使水体溶氧形成上层高、下层低、非均匀递减的垂直分布,这种现象常见于高温季节的深水池塘。
水中溶氧对鱼病防治的作用
当鱼儿发病时,我们大多把精力集中于用药或调水的防控措施上,很少甚至根本没把水中溶氧量的多寡当成头等大事。其实,在低溶氧状态下,病鱼及病情只会加重,用再多的药也是无济于事的。
虽然水质恶化是鱼病发生的一个主因,使用水质改良药物调节好水质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水质改良药物和鱼药是耗氧性物质,施用后至少在短时间内可能导致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有时水质调节好了但鱼儿随着溶氧下降体质可能又更虚弱了。(调节水质时,注意溶氧变化,及时增氧)
另外,病鱼大多受病害的折腾,体质早已是弱不禁风了,如果长期处于低溶氧状态又没重视或忽略增氧的工作,加上为了治疗又不得已投施药物,可想而知,再是神丹良药也可能疗效不佳,甚至事得其反还会加重病情,有时越用药越死鱼当属此类的可能性大。
因此,保持水中溶氧充足是治疗鱼病的必须手段,尽量采取加开增氧机或者施放增氧剂、加水换水等措施,才会鱼欢人乐。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