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农民发愁:现在的年轻人都跑城里打工了,将来的地让谁种?

2024-7-13 4:56:19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温馨提示:请您在阅读本文之前,点击文章上方的“关注”,以后您就可以免费收到三农大喇叭每天推送的最新农资价格行情、三农政策、农业技术等内容了。谢谢您的关注与转发!
“村里会种地的老一辈农民越来越少,而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又不会种地,也不愿意种地,以后农村这么多地交给谁来种?”近日,三农大喇叭在村子里与人聊天时,听到了有农民发出这样的疑问。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9个字,却道出了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农民对土地视如生命的厚重情怀。土生万物,土地,也成为世世代代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农村青年对土地的感情似乎越来越淡,走出农村、走向城市成为他们人生奋斗的目标。而大多数六七十岁的老人,依然是农村土地的坚守者,他们拖着不再健壮的身子,至今还在重复着黄土地上的春种秋收。
眼下,玉米、花生快到了收获的季节,而三农大喇叭在村子里发现,每家每户除了老人和孩子,几乎很难见到青壮年的身影。“村里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前些年农忙时,很多人还会回到村里忙收忙种,这几年农业机械越来越先进,收的种的都靠机器来完成,年轻人也很少回来了,只有到过年时,村子里才显得热闹,有人气!”攀谈中,一位老者语气平常地说。
“现在种地有啥出息,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又能挣几个钱?年轻人只要肯吃苦,在城里打工一个月挣的钱顶种几亩庄稼,谁还愿意回来种地?现在消费水平这么高,年轻人花钱又大手大脚,男孩子找对象娶媳妇,盖楼、彩礼、办婚事,哪个不得几十万,指望种庄稼会行?”有农民说出了如今年轻人不愿意在农村种地的主要原因。
在三农大喇叭的走访中,上述因素确实是农村青年不愿意待在家里种地的重要因素。有农民粗略算了一笔账,种一亩地的粮食,一年夏秋收两季,除去投资,纯收入还不到一千元,这样的处境让农民对种地热情不高。不少农村的现状是:老人在家里看家照顾小孩,青壮年男女进城打工挣钱,只有在春节等重要日子,一家人才会团圆几天。
说起种地,上了年纪的农民情感更复杂。一位农民说:“现在年龄大了,身子骨不行了,种地也是勉强在种,种地的收入不高,打的粮食够自己吃就中,说实话真不想种地了,可是总不能让地荒着吧,好在现在种地都靠机器,也省了不少力,但是种地是个技术活,不管理不行,可是,哪有精力去管呢?”在他的眼里,种地已经成了副业。
但是,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此。在一些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村,三农大喇叭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有个村子这几年靠种植芦荟火了起来,村民建大棚种芦荟,每亩地收入上万元。有人想扩大种植规模,而自己的地又不够用,就干脆租了邻村的土地,原来村里很多在城市打工的年轻人又重新回流到了村里。
“种地只要能赚钱,谁不愿意干呢?现在我们种芦荟,销路不愁,网上销售,物流发货,非常方便,只要把芦荟种好就行了,原来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收入几千元,非常辛苦,每月花费不少,也落不了几个钱!虽然在家种地也忙也累,但是挣钱稳当,又不用看别人脸色,还能和家人在一起,感觉还是很好的。”一位原来在北京务工,后来回到村里包地种芦荟的大学生,说起种地的感受颇为自豪。
由此来看,并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不会种地,不愿意种地,只要种地能有体面的收入,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肯定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到农村种地。
国家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对新型农民等各种农村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也很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在农村,承担起种地的重任。加上国家对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还有农业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今后的农业充满了希望与机遇。
今后的农村,谁来种地的担心或许根本不是个问题,你说呢?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