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猪肉短缺,造就了一股很大的涨价风潮。当消费者们在惊讶猪价已经不知不觉涨至20多元一斤时,养殖户也在感慨“养猪难”的处境,就连不少地方政府也为了能够缓解猪肉供应紧张而绞尽脑汁。现如今,“谈猪色变”已经在逐渐地影响着整个市场。
今年以来,受“非瘟”、“政策”等种种因素影响,生猪供不应求的现象也让猪价开始出现“挤牙膏”的现象。每天挤一点,每天涨一点。
据数据显示,全国500个集贸市场在2019年8月第三周生猪达到22.72元每公斤,环比涨幅8.6%;同比涨幅67.6%;猪肉35.12元,环比涨幅8.3%,同比涨幅57.3%。
目前,国内市场的猪肉价格普遍在30元每公斤。香港的猪价更是快把“牙膏挤完”,达到一斤猪肉需要100港元,兑换***民币也就是90多块钱。
这种“天价”难道是要继车厘子自由、苹果自由后,出现猪肉自由吗?
对于这一现象,我国也是操碎了心。
我们需要知道猪价上涨并不是简单的“吃不起”猪肉,因为对于现如今的生活水平,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够吃得起的,只是相比以前吃的“不划算”而已。但是,在猪价上涨的背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到其他的物价也在悄然无声地发生变化着。
在政治课上我们学过了通货膨胀与紧缩,在生物课上我们学过了生物链。
而现在的猪价就好比政治老师和生物老师起内讧,为学生加大作业量,这也就导致最终受到波及的还是学生。猪肉价格在得到上涨,自然导致了原来的生物链平衡被打破,为了达到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相关产品的价格也会有所波动。而这也就造成了一环扣着一环。
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环环相扣的生物链。现在因为猪价上涨,你觉得“吃不起”了,就想着吃个馒头,配个涪陵榨菜压压惊。可是当你去买馒头时发现,0.5元的馒头微涨至1元。你知道猪肉上涨会让鸡鸭鱼肉的价格也得到提升,可是却好奇馒头为什么也会上涨时,老板会对你说:我想吃猪肉。
当然了,这只是个简单的玩笑话,但这也间接的告诉了大家为什么猪价上涨国家会这么操心的原因。
为此,在“谈猪色变”的同时,国家队也在因猪出谋划策。在推出“五条措施”的基础上又开始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五措施
1. 对养殖户的“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发放”会进一步加快步伐。
2. 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
3. 发展养殖,支持养猪,并且取消土地限制
4. 保证猪的健康,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
5. 让老百姓有肉吃,增加地方猪肉储备。
价格补贴
通俗一点就是你要卖猪肉国家会帮你付点钱。在福建莆田市荔城区,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展开了行动,在这附近的可以留心一下了。在9月6日起,每公斤猪肉补贴4元,凭身份证每人限购两公斤。并且已经确定的平价商店有东胜汇购超市国货店、新天地百货商行这两家超市。这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中秋、国庆也不必因肉价上涨而有所“心疼”。
此外,已有29个省份为针对猪肉上涨,发放了20多亿来补贴8000多玩困难群众。其中,在福建宁德,低保户、优抚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每个月能够获得20元的猪肉补贴。在浙江,只要你是在规模养殖场养猪,便能够获得每头500元的临时补贴。也就是说这一福利并不是一直会在的。当猪供应满足了估计也就会撤销。
对于政府的调控与财政补贴下,尽管猪肉的价格在近期很难大幅度下降,但估计涨幅也并不会很吓人。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吃肉困难的现象。
当然了,价格补贴终究是一项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这只是缓解了购买压力,却依旧不能改变供不应求这个客观事实。想要猪价能够得到降温,还必须从量抓起,从养猪开始,让养殖户有养殖的动力。
可是问题来了,前期因为环保对全国性的养猪户进行封杀,猪圈说拆就拆,给养殖户造成了赔本。现如今因为供不应求展开了鼓励养猪政策,但有人会去买单呢?当供过于求时,是不是又会因为打着环保的口号再次给养殖户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这些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让很多养殖户都望而却步。
对于现如今节节攀升的猪价,大家觉得再接下来中秋、国庆节假日,猪肉还会有大幅度的涨幅吗?
来源 boss说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