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发出“国五条”,推出五大举措来稳定生猪生产,其中提到既要发展规模养猪场,又要支持农户养猪,并给出了多项扶持措施,这让很多养殖户看到了希望,各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对于养猪户补栏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当前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超过27元/公斤,已经超过了2016年的高点,如果养殖成本按14元/公斤估算,出栏一头115公斤的猪,产生的净利润达到1495元,少数地区生猪价格超过30元/公斤,那么养猪的净利润更是达到1840元,出栏100头猪,意味着纯收入在18万元以上,这对养猪户来说诱惑力很大。
从今年二季度开始,生猪价格明显好转,7、8月份更是令人刮目相看,手里有猪的养殖户很明显的感受到收益在改善,原来亏损的钱也在陆续的回来了,有的甚至开始获得不错的收益。不过现在很多养殖户也是挺纠结的,一方面看着养猪收益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非洲猪瘟和其他猪病还在影响着养猪行业,可以说风险与利润并存,在补栏与不补栏之间犹豫徘徊,这也是正常现象,毕竟前期吃了亏,再盲目追高的话弄不好亏损的更多。当前各地为了提高生猪存栏量,也给出了很多激励措施,比如给予贴息贷款、给予引进仔猪补贴、给予用地审批绿色通道等等,非洲猪瘟短期是无法根除的,在新形势下养殖户是否该补栏,这八大要素恐怕要了解清楚。
一、了解是否处在禁养区或限养区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当时设立的初衷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是为了环保,有的则是为了当地经济发展,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个功能区是划好了,而且禁养区有扩大的趋势。在近期发出的“国五条”中,重点说到了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禁养、限养规定”,这让很多养殖户兴奋不已,认为原来的禁养区解封了,实际上这是误解了,在法律法规内的禁养、限养依然是有限的,只是超范围的要取消限制。举个简单的例子,原来规定方圆20公里内是禁养区,但后来不知不觉扩大到方圆40公里,这超出范围的方圆20公里就应该取消,原来的禁养区是继续保留的,所以此时养殖户想要补栏时,要先了解清楚是否在禁养区或者限养区。
二、了解当地对养猪场的环保要求 养猪在环保方面有一定的争议,有的认为养猪可以实现种、养结合,既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猪肉供应,又可以把废弃物利用,发挥更高的经济效益。不过也有人认为养猪场周边气味难闻,废弃物得不到很好处理的话,还会影响地下水质和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处理不当的话这养猪场就没办法正常运转。目前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是大势所趋,养猪场更是关照的重点,在引进仔猪之前,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向相关部门咨询养猪场的环保手续,只有得到允许后再补栏比较合适,否则可能面临着猪场被拆除的风险。
三、了解当地非洲猪瘟及其他猪病相关情况 生猪价格持续上涨,为何很多养殖户不敢轻易补栏?原因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担心再次中招非洲猪瘟,一旦自己的养猪场或者周边的养猪场被排查出非洲猪瘟,那么将面临着较大亏损,保本都是问题。在看到养猪收益不断改善的同时,也得注意其中的风险,在今后较长时间,非洲猪瘟都是养猪人该重点防范的对象,所以在补栏前要及时了解当地非洲猪瘟及其他猪病的具体情况,如果当地3个月内有较多猪异常死亡现象的,此时就不宜补栏,如果3个月内各养猪场都是正常的,那么安全系数就高很多。
四、了解当地仔猪价格及补栏情况 毫无疑问,补栏复养能否成功,仔猪是关键,有的地方市场上根本没有仔猪,那么自己想补栏也没有用,而有的地方虽然有仔猪交易,但价格相对偏高,那么养殖户就得衡量下高价补栏是否划算。从目前的情况看,20公斤级别的外三元仔猪,价格在40-80元/公斤,补栏的成本也就是800-1600元/头,这样的价格自己能否承受的住,恐怕每个养殖户都有自己的看法,需要提前估算好经济账,如果明显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价格,那么还是选择观望较为妥当。还有一个就是其他养殖户是否积极补栏,当周边大部分养殖户都补栏时,自己就可以考虑放弃,因为这意味着后期集中出栏的现象增多,生猪价格大概率会明显回落。
五、了解养猪场所处环境 在没有非洲猪瘟之前,养猪场的选择相对好操作些,能够通过环评就没什么问题,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还得重点考虑到非洲猪瘟防疫问题,人员流动、车辆过往较多的地方就不太适合了,周边养猪场相对集中的地方也不太适合复养补栏,得利用天然优势,尽可能的切断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周围人员稀少、交通闭塞的地区反而成了优势,这也是养殖户在补栏前对自己养猪场需要判断的因素,可以说要做到“地利”,一旦发现不合适的,还是谨慎补栏。
六、了解饲料供给情况 饲料对于猪来说就是粮食,原来只要按比例的搭配饲料,然后定时喂猪就可以,在同等质量上价格尽可能的选择低些的,这样养猪的成本可以适当的降些,不过现阶段养猪,饲料可不能随便乱用、混用,饲料用多少、从哪里采购、厂家实力如何等等,都必须提前了解情况,因为在非洲猪瘟的防疫过程中,饲料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如果饲料中含有非洲猪瘟病毒,那么自己的养猪场怎么可能幸存呢?在过去养猪,养殖户更多的是关心饲料的价格,而如今不同了,需要尽可能全方位的了解清楚,即使是自家种的玉米,也得妥善处理。
七、了解当地生猪价格及猪肉消费习惯问题 养殖户想补栏养猪,无疑是想赶上行情,从中获得不错的收益,不过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生猪价格差异明显,比如广东和云南,生猪价格就差异非常明显,广东多地生猪价格突破30元/公斤,而云南大部分地区生猪价格还在19元/公斤以内,价格差在11元/公斤以上。养殖户在补栏前既要考虑大方向,同时还应重点留意本地的市场行情,如果其他地区价格比较高,而自己所处区域价格明显偏低,很显然此时补栏不是好时机。
八、了解当地具体扶持措施 这一点为何放在最后来说,这是因为各地扶持力度不同,政策的持续性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养殖户只能把它作为参考,不能作为补栏的理由,比如说浙江地区对规模养殖场给出了一条扶持措施,从7月1日至12月31日,引进种猪的,每头给予500元资金扶持。如果自己符合相关要求,多一项扶持那就是锦上添花了,但如果自己不具备复养条件,只为了这500元奖励,恐怕会因小失大,所以养殖户得理想看待。
总之,养殖户是否补栏,需要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考虑,大的方向要把握到位,小的方面也就是个人的综合情况也得理性看待,不可盲目跟风,做到量力而行,特别是很多养殖户看到当前猪价持续上涨,更容易迷失方向。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现在该怎么做,不妨认真对待以上八个要素,逐一了解情况后,就会知道是否该补栏。多一点理性,少一点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