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种植: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
2024-7-11 23:52:33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一、番茄斑萎病毒病
斑萎病毒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已成为目前温室生产中最主要的一种病毒病。
1、症状识别
苗期发病症状为幼叶上呈铜色上卷,以后长出很多小黑点、叶背面叶脉变紫。有的生长点坏死,在茎上产生褐色坏死条斑、植株矮化或呈半边生长,严重时萎蔫,不能正常开花结果。青果上产生褐色坏死斑,中央突起、易落成熟果上病斑呈轮纹状,后期病斑变褐坏死。
2、发生规律
通过汁液和种子传播,生长期主要通过蓟马进行持久性传毒一高温,千早有利于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体互相摩擦碰撞易引起发病,田间杂草丛生,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放在10%的磷酸钠溶液中浸20-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再催芽、捕种。播种前用60℃温水浸种15分钟,待水温降至35℃左右再浸泡4~6小时,捞出后,用纱布包好、放置在20~25℃条件下催芽,出芽后播种。
药剂防治:用30%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目前还无药可有效用于番茄斑萎病病毒的防治,市场上的一些药剂一定程度上对一些作物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克毒灵水剂、宝力丰病毒立灭、植物病毒钝化剂、菌毒请水利等。要注意防治蓟马。
二、番茄条斑病毒病
条斑病毒病是番茄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植株发病后,茎、叶、果都可受害,严重时甚至绝产绝收。
1、症状识别
病株上部叶片呈现或不呈现深绿色与绿巴相间的花叶症状,下都叶片症状不明显。在植株茎杆的上、中部、初生暗绿色下陷的短条纹,后变为深色下限的油浸状坏死条斑,再经逐渐蔓延扩大,使条斑连片,上下连篇、病株逐渐黄萎枯死,病株上的果实畸形,坚硬,病斑大小不大部分较小,浅褐色至深褐色,表皮凸凹不平。
2、发生规律
带毒种子、病株残休及土壤中病毒是初侵染源。该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通过植物根、茎、叶的伤口直接侵入寄主,极易由接触通过汁液摩擦传染,病叶和健叶只要轻微摩擦,叫·片茸毛稍受损伤即可传毒。在生产上主要通过各项农事操作接触传染,并在田间传播流行。衣服、工具都可传毒。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播前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种植地要进行2年以上轮作。注意清洁生产,将病株残体清理干净并销毁。施用经发酵的腐熟有机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用石灰,使土壤中病毒钝化。移栽定植时,移栽苗应多带土,以免伤根。栽后覆盖地膜,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在整枝打权时要注意消毒,防止人为传播。对早发病的病株及时清除并带出田外销毁。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八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5°八植病灵水剂1000倍液,或7.5%克毒灵水剂6(珀~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番茄筋腐病
番茄筋腐病又称条腐病或带腐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是番茄保地栽培中的重要病害。
1、症状识别
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常见类型:幼果期褐变型,多在番茄幼果期发引,在幼果膨大生长期,在幼果面出现局部褐变,果实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发病严重的果实变硬其至褐变部位形成坏死斑,剖开果实,可见维管束组织呈条状坏死,果肉呈现锈褐色。果实转熟期白变型,主要发生在果实由青绿转红熟期,一般发病轻者果面着色红绿不匀,甚至局部变成暗白色,整个果实外形变化不大,不易发现其发病,但继续发展会出现靠胎座部位果面呈绿色隆起,其余变红部位稍内陷,果实略畸形果汁少,失去甜酸口味,更为严重的还会出现糟心,形成空洞果。
2、发生规律
番茄筋腐病的发生与品种的抗病性强弱、重茬种植、土壤的肥水管理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施肥营养元素没有合理搭配,过多施用氮肥特别是铵态氮易引发筋腐病,此外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过高,冬季棚内光照不足或光照时数不够,温度不适宜以及其它病害的发生感染,都会引起番茄筋腐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
注意轮作换茬并选用一些抗病力强、果皮较薄、植株叶片不太大的品种。以充分腐熟沤制的有机肥料作基肥,有利于均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排水性。进入结果期,追肥更要注意营养元素的均衡合理,尤其是磷、钾肥与氮肥的合理搭配,微肥可在进入结果期后,每15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棚内浇水时一次不宜过多,以少量多次为宜,最好不要大水漫灌。冬季气温低,蒸发量不大,只要保持棚内土壤湿润和空气相对湿度在75%即可。遇晴天,可适当掀开棚膜以调节空气湿度,改善棚内空气状况。
四、番茄裂果
越冬茬及春茬番茄在收获时常会发现裂果现象,裂果产生后易感染早疫病、晚疫病或被细菌感染而腐烂,失去商品价值,为棚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症状识别
多在果实成熟时发生,裂果主要有3种。一是放射状裂果,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状深裂,始于果实绿熟期,果蒂附近产生微细的条纹开裂,转色前2~3天裂痕明显。二是环状裂果,以果蒂为圆心,呈环状浅裂,多在果实成熟前出现。三是条纹裂果,在顶花痕部,呈不规则条状开裂。
2、发生规律
畸形花花柱开裂造成裂果。第1穗花芽分化后到第2 穗花芽分化间若遇到低温,生育迟缓,着花节位低,夜温低于15℃,易形成畸形花。从花芽分化开始,若连续昼夜温在8℃以下,第1花序第1果就会出现畸形,如果从幼苗第1片真叶展开到第7片nl-展开期1司,均处于低温状态,,则前3穗出现畸形果。
3、防治方法
要加强通风,阳光过强可采用遮阳网覆盖。防止阳光直射果皮而导致果皮老化。在秋延迟栽培及早春栽培后期,下部叶片不要过早打掉,可为果实起到遮荫作用。保护地内白天,当温室内温度长时间超过35℃时,可以通过通风、屋顶喷淋的方法来降低温室内温度,晚上夜温不要过低,不能长时间低于16℃。
管理好土壤水分,使棚内土壤见干见湿,要小水勤浇,不要大水漫灌,以防止土壤水分急剧变化而造成裂果。增施有机肥及质量好的生物肥,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也可减少裂果。尤其是结果期不可过干过湿,减少裂果产生。强光下棚内气温及番茄体温急剧升高,蒸腾量大,要及时灌水降低植株体温,避免发生日灼。
五、番茄落花落果
1、症状识别
在早春或高温季节栽培番茄,落花、落果常普遍而严重、有时第1穗花果可能全部脱落,第2穗花果大部分脱落。
2、发生规律
由于番茄是喜光植物,而冬季光照又较弱,尤其遇上连续阴雨天,再加上多层覆盖,使光照明显减弱,这是造成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开花期温度低,尤其花期夜温低于15℃时间过长,影响授粉受精,使之坐不住果而落花、花期遇干旱缺水或供肥不足,激素分泌减少,易形成离层而落花、落果。
3、防治方法
选用透光率高的无滴膜,在温室后面挂聚酯镀铝反光幕,白天尽可能孚掲晚盖覆盖物,勤清扫棚膜,阴雨天电要争取散射光,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使植株尽司能多见光。控制好温室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0~30℃,夜间不低于15℃,以免发生冷害。对尤l长过旺的苗子以控为主,少浇水少施肥。
总结:对生长过弱的小苗,以促为主。花期不早不浇水,不施肥,保持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2,4一门和防落素蘸花,同时加入1%速克灵,以防灰霉病。这次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