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辰哲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空前大团结、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打击侵略者的局面,那么抗美援朝战争必定是浓墨重彩的一部英雄篇章。
在旧中国,什么人都可以踹门进来劫掠一番扬长而去,抗美援朝作为新中国开国第一战,和17国西方联军作战,以拳头告诉他们:几百年来,西方殖民者在海岸架几尊大炮,就能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一)志愿军伙食供应不济,大国总理亲自动手,带头给将士们做炒面从前沿部队回来的参谋人员说,有的连队断了粮,只得挖一种名叫“拖拉机草”的植物充饥,结果导致使一些战士鼻子流血。有一些战士因极度饥饿而昏迷,甚至牺牲在阵地上。
周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给东北、华北和中南各省市布置任务。
于是,东北和全国其他地区,迅速掀起了一个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
周总理还亲自到北京一些机关视察制作炒面的情况,带头与机关的同志一起动手炒炒面。周总理左臂曾经负过伤,炒面时单靠右臂用力,面部的汗珠直往下流。一位女同志上前抢他手中的铲子,说:“总理,不要累坏了身体。”
周总理说:“不要紧。我们在国内受点累,这算不了什么。志愿军在前线很艰苦,要把炒面做好给他们当干粮,支援他们打胜仗啊。”
一国总理亲自为战士们做饭,这是各国战争史上都极为罕见的情景,消息传到抗美援朝前线,给广大指战员以莫大的鼓舞。
炒面虽然是极为简陋的野战食品,却饱含着祖国人民的深情,极大地激励志愿军指战员浴血奋战。战士们甚至喊出了“为炒面立功”“为祖国人民立功”的口号。
纵观世界战史,还有哪个国家的哪支军队的战士,能够吃上国家领导人亲手做的干粮?
唯有我志愿军!
(二)梅兰芳亲自上前线为志愿军义演众所周知,梅兰芳是京剧水平登峰造极的大师,是超级偶像,在每个年龄段都有众多粉丝,他的演出场场爆满。梅兰芳如果要收出场费,那不是现在的脂粉明星所能比的。在过去,他的演出报酬高达10根金条。
10根金条是什么概念?张伯驹看中的国宝级名画、传世名作《游春图》,几经讨价还价,以200两黄金成交,但张伯驹手头没这么钱,家中藏品他又不想变卖,一咬牙,将位于北京弓弦胡同(地处今天的二环)的一处房产卖了,换得了20根金条。
一副国宝级名画,一处北京二环的四合院,梅兰芳两个晚上就可以挣到。
这位京剧大师,在抗战时期不愿给日本人唱戏,宁可蓄须(这对京剧演员来说堪称毁容毁形象),却辗转到抗美援朝前线,为志愿军将士表演顶级水平的京剧,不要分文报酬。
(三)从京剧豫剧大师到卖水老人,人人捐款为国家买飞机买坦克苏联援助的武器,除了部分是免费赠送,大部分是按半价收费的。一架战斗机折合人民币15万元,一辆坦克25万元,一门大炮9万元。新中国百废待兴,工厂需要恢复生产,灾民需要救济,基础设施需要重建,而蒋氏带走了大部分的黄金储备,国家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
于是,全国上下人人争相掏腰包,人人努力生产劳动,利用休息时间增产,掀起了一片捐款买武器的热潮,诠释了“人穷志不穷”的自立自强精神。
北京市石景山钢铁厂的职工,通过增加产量、拣废铁、捐奖金等办法,捐献了“石景山钢铁厂号”战斗机1架。
甘肃玉门油矿的职工,在8天内用增产所得,捐献“石油工人号”战斗机1架。
四川简阳的棉农发起“捐献1斤棉”活动,2个月内完成了捐献2架“棉农号”战斗机的钱款。
湖南湘潭76岁的勤杂工谭楚云,每月只有8元收入,自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武器号召之日起,就做了一个竹筒,上面钻一个小孔,每天工余挑三五担水,把卖水的钱装进去,竹筒上写着“抗美援朝生产捐献 谭楚云记”字样。
辽宁彰武县1200名小学生,利用放学后、假期内的闲暇时间,拣粮食、打柴禾、打柳条子,积累了1200元钱,和全国的儿童们一起,捐出零花钱购买了“儿童号”战斗机。
豫剧大师常香玉变卖了首饰、汽车,捐款4000万元(旧币)。从1951年8月起,在河南、陕西、湖北等6省巡回义演170多场,最多一天连唱八场,为志愿军买了一架当时最先进的米格15战斗机。
1952年6月24日,抗美援朝总会宣告捐献武器运动已经胜利结束。截至于1952年5月底,东北地区捐款6525.08万元,可购战机435架;华北地区捐款6795.06万元,可购战机453架;华东地区捐款21540.67万元,可购战机1436架;中南地区捐款13357.84万元,可购战机890.5架;西南地区捐款4471.22万元,可购战机298架;西北地区捐款1365.41万元,可购战机91架;内蒙古捐款465万元,可购战机31架;其它地区和个人捐款1132.5万元,可购战机75.5架。总计全国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机3710架!
可以说,我军第一代空军,是人民从牙缝里抠出来组建的。美国人诧异“中国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奥妙也正在于此。
1949年,我国的国民总产值只有约123亿美元,人口约5.4亿,人均gdp只有2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6美元,而美国人均国民总产值1882美元。
钱包在世界上排名倒数的中国人民,却让自己的空军飞行员开上了当时世界顶级的米格15先进战斗机。这是怎样的一种咬牙精神!
(四)被蒋军抓壮丁,苗族小伙4次逃跑,却主动请求参加抗美援朝在全国,主动报名参加志愿军的青年数以千万计。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青年,参加志愿军的人数达16万多人。与朝方接壤的延边地区,全区民兵除身体有病者外,全部报名要求参加志愿军。丹东被美军轰炸后,几天之内就有5389名青年报名参军。
湖南衡阳报名参加志愿军的民兵,超过计划数的1倍以上。
广西、云南等边陲地区的青年翻山越岭,纷纷赶到县、区报名参加志愿军。
在西北和内蒙古草原,许多民兵自带战马请求参军参战,坚决打击侵略者。
贵州黄平县不到1万人口的四屏地区,有463名苗族民兵报名参军。苗族民兵田成云在参军报名会上说:“旧军队4次抓我去当兵,我逃跑了4次。现在是为保家卫国参军,我一定要去!”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掀起4次参军热,有207万人参军,保证了志愿军的兵员补充。这种全民皆兵、保卫国家的局面,距新中国成立仅仅不到一年。
各地还组织担架队,和志愿军部队一起奔赴战场,为志愿军提供后勤保障。
而就在一年之前,这个国家还是一盘散沙,蒋军还依赖抓壮丁来补充兵源!
(五)周总理亲自批示,“要给战士用新棉花”,原因不仅仅是御寒因入朝部队大量增加,且战场形势紧迫,许多部队来不及配齐冬服。第二批志愿军入朝时,已是冬天。半岛北部的冬季异常寒冷,而从南方赶来的部队还来不及换冬服。
1950年11月6日,在沈阳车站,奉令前来检查部队入朝准备的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见到第九兵团第二十军官兵身着华东地区的棉衣,头戴大檐帽,脚穿胶底单鞋,大为震惊,立即找正在指挥运输的20军副军长廖政国,要求紧急停车2小时,以便从东北军区部队中调集厚棉衣和棉帽。
许多东北部队的战士看到这些南方来的部队,在大雪中纷纷脱下自己的厚棉衣往火车上甩。
军情十万火急,20军的58、59和89师基本没有停车,直接开往异国,只有军部直属队和后卫的60师在短暂的停车间隙,得到为数寥寥的厚棉衣和棉帽。因此,九兵团在长津湖战斗中付出了重大非战斗减员,留下了抗美援朝战争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周总理指示:给志愿军的军服一定要用新棉花、用优质棉花!为什么一定要用新棉花?因为新棉花不但蓬松、保暖,更重要的是干净。战场上一旦战士负伤,可以掏出棉衣里的棉花止血!
于是,又一次进行了全国大开动,各省抽调最优质的棉花,上海紧急研制工业用缝纫机,东北就地组建东北军服厂。
仅东北地区的四大城市沈阳、旅大、哈尔滨、长春,在志愿军入朝后短短几个月内,就生产了上百万套军服,保证了前线将士的需求。
有了人民的大力供应,志愿军官兵可以在冰天雪地中冲锋作战了。
人民手中线,战士身上衣
英勇的志愿军指战员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他们用一次次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蒙受的耻辱,打出了和平的战略环境,使得中国即使在最危险的局面下,美苏等一众军事强国再也不敢觊觎!与此同时,在人民军队的保卫下,国内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
1952年9月,太钢成功冶炼出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并制作了一座高约20厘米的不锈钢宝塔。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不锈钢宝塔随后即被送往前线展出,我国成功冶炼出不锈钢的喜讯,极大鼓舞了前线志愿军将士的士气。
人民支持自己的军队,军队为人民而战,这种焕然一新的局面,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人民,也给予自己的子弟兵最大的爱、最高的敬意。
因为人民意识到,这是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园而战!
每当回顾这一伟大壮举,我都不禁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而热泪盈眶。志愿军在这场立国之战中向全世界宣告:几百年来,列强动辄屠杀、动辄入侵、动辄凌辱中国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