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仔猪腹泻难控制
首先是哺乳仔猪腹泻很难控制。哺乳仔猪发生腹泻后,往往只治疗发病的仔猪,效果不好。另外,由于受到生理机能不健全、抵抗力低下以及断奶应激等因素的影响,断奶后仔猪腹泻也很严重。
对策:哺乳仔猪的腹泻可能与母猪有关,特别是整窝发生腹泻时。病毒性腹泻如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腹泻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措施,主要是控制仔猪的脱水,可使用口服补液盐,也可口服、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商品补液药品。注意在腹腔注射时应将液体加热到仔猪体温,以免引起突然死亡。
应用口服补液盐是减少断奶后仔猪腹泻死亡的有效措施。抗菌药物主要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对腹泻严重的,可做药敏试验,选出有效药物使用。预防断奶后仔猪腹泻,除了要给予母猪优质、高营养全价日粮、仔猪出生后要及时吃足初乳、提早开食,加强补料外,要逐步减少仔猪哺乳次数,母猪限食。断奶前适量减少哺乳次数,断奶后增加饮水次数。喂食由断奶前的自由采食改为断奶后的少量多餐(每天6次)。
断奶前5天至断奶时母猪的喂料量为日常喂量的2/3,以使母猪泌乳量减少,促使仔猪多吃料,有利于仔猪增加胃肠机能。维持断奶仔猪相对稳定的原环境。断奶时采取走母留仔猪的方法,仔猪留在原圈饲养。如果必须全群混养时,提前3天将全群的仔猪混养。转群后每头仔猪打2 毫升亚硒酸钠维生素e针,另饮适量的高锰酸钾水1天,以消除胃肠道及饮水里面的有害微生物,开始仍用原来的乳猪料,另每50千克饲料加促菌生或益生素20克,以便帮助仔猪消化和提高仔猪抗病能力,减少腹泻。要加强卫生防疫制度,采用全进全出管理办法,每当一批猪转出后,应对圈舍用清水浸泡洗刷,然后用3%浓度的烧碱水喷洒消毒,转群前应对猪舍用清水清洗,然后用1份高锰酸钾和2份的甲醛进行薰蒸。圈舍每周定期消毒1次。粪便及时清除出去,以保证舍内空气新鲜。
(二)保温措施不完备
在很多地方,仔猪的整个哺乳期内没有保温措施或保温措施不完备,猪舍小气候环境恶劣,特别是冬春寒冷季节,由此导致死亡的仔猪数量不在少数。
对策:由于仔猪的温度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所以对温度尤其是低温非常敏感。仔猪出生时的温度要求为34℃,如果环境温度适合,仔猪向两个方向躺卧。但如果仔猪挤在一起,说明环境温度低。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建议农户使用稻草、木屑等垫料,在有垫料的情况下仔猪可耐受比最适温度低 8℃的气温。气流可降低猪的体表温度,使仔猪感到寒冷。潮湿地面也可使仔猪感到寒冷(感觉比实际温度低 5~10℃)。因此,产房内应避免贼风和潮湿。
(三)断奶时体重过小
哺乳仔猪往往补料不好,造成母奶不足,仔猪断奶时体重过小,不适应植物蛋白饲料消化,从而造成腹泻增多,育肥时间过长,经济效益低下。
对策:母猪奶量逐渐减少,仔猪越长越快,这就产生了营养供求的矛盾。3周龄前仔猪无意吃料,可4周龄又必须靠吃料补充母乳不足。训练仔猪早期开食势在必行,可又很困难。仔猪生后 3~5 天训练饮水,训练开食不应晚于7 日龄,诱食料可用炒玉米粒掺炒黄豆粒磨香料,再掺入香精和糖精,撤到干净的水泥地面,让仔猪随母猪学食,每日4~5次,时间以上午8:00-11:00,午后 14:00-18:00为好,此时仔猪活跃,训食容易成功。仔猪认料后改用小槽补喂全价配合饲料,4:00~20:00一昼夜喂6~8次,每次少给勤添,料型以生湿料为好(1份料加0.5份水拌匀),另槽常备清洁饮水。训料是否成功的标志是20日龄前后仔猪能否自动上槽吃料。
仔猪全价补料的要求是:高能量、优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齐全,还要掺入添加剂。能量要达到每千克饲粮3.2兆卡以上,粗蛋白质至少 18% 以上(赖氨酸 0.9% 以上),钙 0.8%,磷 0.6%。
(四)哺乳仔猪难成活
由于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初生仔猪缺乏免疫抗体,抗病力弱,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较低温度极其敏感等生理特点,仔猪在哺乳阶段的培育中发病率、死亡率高,对营养、环境、饲养管理依赖性较强,如果不能加强科学饲养,精心细致培育,会使成活率降低。
对策:哺乳仔猪的培养目标是成活率达 90% 以上,哺乳期结束(28天断奶)时个体平均重在6千克以上,而且整齐度较好。哺乳仔猪的培育要从分娩接产工作开始抓起,在母猪分娩之前1周开始就要做好产房、清洁消毒、保温设备设施维修、分娩所需用具、消毒药品等的准备工作。做好母猪腹下乳房部位和阴户的清洁消毒(如在清洗后用 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以保证产后哺乳卫生。随时注意母猪的乳房、阴户等部位的变化和观察母猪采食、排泄及其他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母猪产仔时间,确保母猪产仔时人要在场。在母猪分娩时,采取人工助产可以减少仔猪死亡。如果窝产仔数太多或哺乳母猪发生急性病等原因不能哺乳,则应考虑寄养。
(五)饲养周期在延长
断奶过晚,年产2窝或不到2窝,母猪泌乳期采食量大,吃料多,由料转化成奶,不经济。哺乳仔猪引食(补料)过晚,在农村多为20多日龄才对仔猪诱食补料,会影响仔猪生长,疾病多,断奶后腹泻、水肿也多。对策:如采取21~35日龄断奶,年可产2.2窝以上,缩短采食量大的泌乳期,可节约饲料,仔猪疾病也少,缩短饲养周期。实践证明,在农村条件下,只要注意仔猪保温,仔猪哺乳期喂全价仔猪料,断奶后仔猪喂全价仔猪料。加强母猪泌乳期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实行35日龄内的早期断奶是可行的。
仔猪3~5日龄就需要饮水,5~7日龄就需要诱食,当20日龄前后,母猪泌乳量开始下降时,仔猪已能采食很好。仔猪由吃奶到吃料,胃液中缺乏盐酸,不能很好地消化蛋白质,也不能杀死随饲料进入的微生物。因此提早诱食的目的在于及早锻炼消化道,使消化功能尽早完善,采食数量尽早增加,促生长发育。减少哺乳期疾病和断奶后腹泻水肿;仔猪7 日龄活动性增强,又有拱掘本能和习性,7~10日龄开始出牙,牙龈发痒,喜欢啃咬污物,因此7日龄诱食不仅符合仔猪生理特点,还可预防白痢病。一般35日龄断奶,仔猪体重最低不能少于 6千克,采食饲料最少在600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