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湖北地图,从神农架到大别山脉,绿色在生长,从山间地头到林间小块,数据在增长。云感物联网和省林业局主导的林业信息化建设,使得湖北林业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林业信息化已融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大数据发展战略中。
10年,“一张图”代替了一双脚,“卫星遥感”代替了双眼,“电子政务”代替了笔纸,智慧林业不仅为湖北生态文明建设、林业改革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大动力,也让万千林农及社会公众共享生态福利。聚焦生态与大数据的共融共通,是湖北坚守生态底线和创新发展的路子,林业信息化成就了两者的完美结合。
卫星遥感
如今,全省已逐步将林地、湿地、森林、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等基础性资源数据落实到山头地块,形成信息全方位辐射、监管多方面铺开、服务各层次跟进的林业信息化格局。
自2011年以来,湖北林业系统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湖北林业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彻底打破了信息孤岛的“无网”情况。省林业局与全省17个市州、89个县市区林业局以及2000多个林业站、216个国有林场、170个自然保护区等基层林业单位实现了互联互通。过去,林业工作普遍存在着“两多一长两不准”的问题,即跑得多、东西多,林业工作一半时间在路上,之中夹杂着各种文档、各种地图;再有就是找不准、记不准,一块区域只说大概到村、小班,具体位置只凭感觉,实地勘察标记区域,凭的是经验勾画,面积就有了偏差。这些因素,使林业数据不精准,审批调查变得复杂。近年,随着林业信息化技术的逐步应用普及,这些“毛病”被逐一解决,“快、准、先”成了林业工作的“标配”。
一张图
目前,湖北省林业局共开发了公文处理、国有林和公园管理、公益林管理、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55个信息系统,涵盖了林业工作的主要领域。所有信息系统均与湖北林业电子政务信息平台统一集成,省、市、县、乡四级用户都能单点登录、全网漫游,高效办理各类业务。
为让“群众跑腿”变为“信息跑路”,各林业单位将采伐证等14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都实行了网络审批。同时,依托湖北林业电子政务网开展林业系统公文办理、信息宣传、行政审批等工作,实现了全局“无纸化”的日常办公,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云感物联网和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通过多年的调查与技术积累,共同研发以森林火灾预警为核心出发点,以森林防火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利用红外热成像热感应技术和烟火智能检测算法,对数公里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自动化监测预警,借助于智能林火识别技术,可以对森林火灾进行监测、定位和报警。通过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三维场景下的“灾前、灾中、灾后”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动态管控和决策辅助支撑平台,为森林火险检测、预警、预报、扑救、灾后评估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构建智能化防火体系。
森林防火
云感物联网智慧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就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立新型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以解决目前森林资源数据分散,不能有效共享,管理系统各自为政的问题。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新模式是历史发展和技术推动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森林资源信息服务管理新模式可以更好的促进林业信息化的发展,更好的促进森林资源信息集成和“林业一张图”的实现。
森林资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森林资源状况是衡量林业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标志。森林在发展过程中因受人为经营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森林资源始终处于消长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必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监督,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时空分析
云感物联网智慧林业生态监测系统对野生动物和人类活动进行自动检测和个体判别;分析生态因子要素数据,实现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精准预警。同时,将改变以纸质为主的数据存储和报送模式,所有数据报送统计都可以在系统内直接生成,确保了数据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加快实现了林业数据一套表和林业资源一张图建设。通过整合政务信息,将原有各部门分散统计的信息孤岛一一打通,实现数据的统一和共享。
当前,全球信息化进入人工智能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湖北省林业局提出“林业再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将在林业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积极建设林业‘天空地’一体化智慧感知网,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业核心业务以及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智慧林业新格局,实现各类林业业务数据协同、各级林业机构数据联动、各种相关部门数据互通,形成全覆盖、一体化、智能化的林业再信息化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