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 9月18日深夜时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南通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通州分中心平潮巡查组的值班室内刺耳的响起,室内下午刚刚通过人机联合处理完海五线路树倒伏险情的两位值班人员听到铃声后立即睁开疲惫的双眼,他们按照预定程序对电话内反映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后,就一边检查着专业设备,一边冲向了屋外的应急车辆奔赴现场。
通州分中心养护值班人员在g204国道平东红绿灯路口北侧发现一大片建筑垃圾污染,其范围占据了整幅南北向两个车道,不仅破环了路域环境的完好,也严重影响过往机动车辆和行人安全。发现这一情况后值班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他们在现场首先放置安全警示标志,紧接着由一人对过往车辆进行疏导,进行秩序维护,还有一人联系附近养护人员赶赴现场,在随后的一个多小时的清理过程中,分中心人员和养护人员一道利用铁锹、大扫把等清扫工具,在用锥形桶警示维护的矩形污染区域内互相配合着对散落在路面上的建筑垃圾进行着持续搬运和清扫,一部分养护人员先将吸附在路面的碎砖块用铁铲铲除,另一部分的养护人员则用扫把将路面上体积小便于清扫的建筑垃圾先行清扫,晚风拂袖而过,但参与现场清理和秩序维持的公路人们却早已汗湿衣衫。在不停的作业中大家累了就擦把汗,歇一歇,喘口气然后接着干,不叫苦不叫累,由于现场保障得力,措施及时,未发生一起次生事故,当大家最终将80平方米重达1吨的散落在路面上建筑垃圾清理干净,恢复了该路段的原貌,消除了安全隐患后,大家终于长长的舒了口气。
“抛洒滴漏”不仅破坏公路整体形象,也严重影响行人和车辆的正常通行。而且公路行车尤其是夜间行车,往往因为车速快、识别率低,等到发现时已经来不及,这些抛洒物成为公路爆胎、危害公路通行、造成连环案件的“隐形杀手”。
连日来,为保障公路安全畅通,通州南通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通州分中心针对抛洒滴漏污染路面比较严重的地方,多措并举,加强治理抛洒滴漏行为。
首先是对重点路段加大巡查力度,一旦发现运输车有抛、洒、滴、漏现象立即追查到底、严肃查处;其次是源头管理。针对重点路段上混凝土、石料厂较多的情况,路政人员挨户进企业进行公路法规宣传,严禁超限超载配载货物的车辆出厂,要求上路时务必采取掩盖、加高等防护措施,减少道路抛洒滴漏现象;接着是群众联动。分中心人员积极与公路沿线群众沟通,如果发现公路上有抛洒滴漏的现象,即可拨打举报电话,共同治理道路抛洒滴漏的现象,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最后是加强管养。在易抛洒滴漏的转弯、陡坡处,增加养护人员,不间断的进行清扫,保障路面的整洁、安全、畅通。(供稿:凌志峰 左蔚)
编辑: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