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种植庄稼的农户,我们对下面图形中的稻苗应该不会陌生吧!也许在种植中也会碰到过,非常熟悉而不感到奇怪。
此时正是稻苗抽穗旺盛时节,但稻田里空空荡荡,株苗参差不齐,东一窝西一凼,到处是残留明显空缺,有的整株苗仅剩两根插秧时留下的秸秆,保持原有姿势生长,一点没有繁殖分枝发育,这是病症的迹象,我们这里叫“下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据经验丰富的农户介绍,主要是天气变化各方面原因造成。
水稻,自然离不开水的滋润和哺育,但长期浸泡,水质恶臭,田里污泥脏乱,漂浮物和烂枝叶以及黄叶等,渐渐产生有害沉淀物累积,根系无法疏通顺畅,吸收不到光合作用充足营养,也是引起的重要祸端。
天气持续降雨,洪水泛滥,四周水源汇聚掺杂着一些有害物质和棝枝残叶流淌到田里,直接粘链苗期植物株叶片上,影响植株生长,逐渐干瘦呈黄绿色,可发现明显倒靡。虽然能恢复,但原株受挫,生理受到极大影响,容易造成大面积减产。
特别是分蘖期和拨节期,此时正是花粉传播结穗关键阶段,如果花粉受到抑制和侵袭,也容易造成根茎纤细,植株渐渐弯曲折断,同时生长不定根,严重影响幼穗正常发育,形成畸形穗和烂穗,甚至死亡。即使侥幸存活也无多大用处,枝叶开始退化,由于花粉和花药遭到破坏,虽然开花但不能授粉,抽出的花穗粒儿白色空壳很多,严重影响当年产量。
为了庄稼有过好收成,平时加强和预防害虫管理,积极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一旦发生受涝初始,立刻放掉田里水显露泥晒两天,及时清理除田里残存烂叶和黄叶等杂质,以免发生大面积扩散。如果放掉水之后,发现有一部分根茎仍然活着,必须把坏死的茎根割掉,消除隐患,以免给后期潜藏传染源。
由于涝灾受气候各方面影响,品种选择是重要一环。挑选品种时,尽量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培育的幼苗秧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弹韧灵活株型紧凑,而且再生能力极强,恢复比较快,即使遭遇损伤,在合理整治下,也能快速赶上,让秧苗郁郁葱葱,整整齐齐共同生长,微风拂过摇摇晃晃,充满活力。
我们这里有句庄稼俗话:秧好半成苗,收获有盼头。可想而之,苗期培育的重要性与来年收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据经验丰富的农户介绍,不管在涝灾、旱灾等受灾的相同情况下加以对比,粳稻损失比较严重,耐疫力差,容易滋生诸多疾病,糯稻相对来说要好些,但抵抗力也较弱,籼稻各方面承受能力强,与其它品种相比趋越平稳,基本没有多大损失。
种植是一门复杂深奥的科学,只有我们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和研究,总结出其中经验和奥妙,辛勤付出汗水的结晶,将变成黄澄澄金黄色硕果,堆满家中粮仓,无忧无虑享受农村田园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