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非瘟可净化,执行力是关键,保护易感动物是核心

2024-7-2 14:05:26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5月23日-24日,由河北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psy应用研究院主办,湖南加农正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凝心聚志 防控有道未来可期”为主题的非洲猪瘟防控研讨会(中国.保定站)召开,近两百家猪场代表莅临会议。会议上,来自行业内专家、教授,集团猪场的实战家分享对非洲猪瘟防控的思路和策略。
①毒株的变异日益频繁: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的流行( hen1); prrsv的变异尤为突出,出现nadc30、 nadc34毒株;猪群腹泻的反复发生与pedv的变异密切相关。
②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蓝耳病、圆环病毒和支原体都严重引起免疫抑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导致细菌病的继发十分普遍。
③新病和老病新发不断涌现:pcv3、猪的丁型冠状病毒和塞尼卡谷病毒悄然流行;非洲的老病“非瘟”又在我国粉墨登场。发生非瘟以后,其他疾病的影响并没有消失,猪场所有的关注点都在非洲猪瘟忽视其他疾病,有可能出其不意的受到其他疾病的威胁。
非瘟无论何时实施根除计划都不晚!实施主动根除计划是防控asf的根本
通槽喂料和饮水是猪场快速传播病毒的主要方式。60日龄以下的猪只相对不易感asfv。非瘟临床监测要点,出现厌食、沉郁的猪只马上淘汰,不要治疗,怀疑猪只不要在猪场剖检。
在报道过非洲猪瘟疫情的60多个国家中,根除非洲猪瘟的国家目前有13个,虽然有的国家花了长达35年的时间,甚至根除之后又有重新爆发的,但是事实是非瘟在所有疾病中是属于易于净化的一类疾病(比如非瘟比蓝耳病更易净化)。欧美国家如古巴、巴西、西班牙根除asf的成功经验都是主动净化清除。在asfv疫苗研发需要时间的情况下,目前面对asfv防控的挑战实施asf根除计划是上策!先控制,再根除asf是中策!实施被动的扑杀方案是下策!
非瘟背景下的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①忽视门卫的重要性,没有管理;
②脏净区执行不到位,严重交叉;
③物品入场管控不到位;
④忽视厨房与食材的管控;
⑤来自俄罗斯的案例提示:不能忽视人员管理;
⑥清洗不干净,就消毒。
物品管理消毒
于博士总结了规模猪场防控非瘟的关键点,执行力是关键,合理的sop是执行力的前提,奖惩制度有利于落实,关注邻居,做好内部管理:
①人员持续培训,门卫需要特殊培训,单独考核绩效;
②猪场设计必须要考虑生物安全,猪场要有围栏或者围墙,所有的门都需要管控(监控);
③梳理各个分区的范围,对于交界处要做流程管理,严禁交叉;
④外部车辆禁止进入生产区,即使消毒也不行;
⑤所有外包装都不准进入生产区,即使消毒也不行;
⑥出猪管理: 卖猪场长要参与,定期审计;外卖猪只中转站,洗消点,中转车管理;
⑦饲料中动物源性原料需要审查;饲料场生物安全审计;
⑧asf检测-环境,物资,车辆,人员和猪群;
⑨禁止非专业人员剖猪,一旦有异常,停止所有注射活动;
⑩生物安全的第三方审计。
p氏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psy应用研究院院长  朱中平
p氏生物安全体系——控五流、真消毒、防内乱,强化保护易感动物,是区别于传统生物安全的更高等级的生物安全体系。
朱院长总结猪场防非三大防线
第一防线:阻击病原入侵猪场(抵御外敌)
通过加强运输车辆的真消毒和人员隔离等控五流生物安全措施,尽最大可能阻击病原入侵。
第二防线:遏制病原场内扩散(揪出特务)
通过建立常态化的猪群动态监控机制,随时发现并抓捕第一防线的入侵病原,发现第一头被感染的猪即时扑杀。
第三防线,阻止病原入侵猪体(增强体质)
通过免疫调节,营养平衡,帮凶清除等防内乱措施,提高感染阈值,减少发病风险。
非洲猪瘟发病机理及最新技术研究进展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刘自逵
防控asfv的有效思路:切断病源传播与保护易感动物并驾齐驱。非洲猪瘟专治各种不服,传统疫病防控模式已经完全失效,也完全失控。猪场猛消毒是片面的,如果消毒剂能有效防控住非洲猪瘟,那么asf早就控制了。
防控asf首先要了解asfv发病机理的几个要点:
①直接接触传染;
②免疫逃避求生,可变区断尾求生,让免疫系统抓不着;
③抗体调理作用—巨噬细胞内繁殖与持续性病毒血症;
④免疫亢奋疾病促进炎性因子和氧自由基释放;
⑤ⅲ型超敏反应,淋巴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⑥抑制ⅰ型干扰素和抗病毒蛋白的合成。
刘教授提出防控非瘟的两个关键词“切断”、“保护”。切断是阻断传播途径的唯一武器,保护易感动物是重中之重,拔牙和复养的中心都是保护易感动物。对于保护易感动物,主动防御比被动保护更有效,免疫双向与内外双修要相辅相成。刘教授也介绍了免疫漏洞修复剂-康之源,最强的干扰素诱导剂和有效的t细胞活化剂,免疫双向调节,启动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通过先天性防御机制与先天性免疫因子迅速稳定猪群,防止疫病进一步恶化。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