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按:文章来源于经纬创投,他们问了11位经纬系的ceo一个问题:哪些选择是你最难忘的?这11位ceo,有的已经长成了庞大的上市公司,有的是这个市面上增速最快的公司,是风头无二的独角兽。有的拥有创业者的明星光环,有的则是看准了一个市场空白正在努力拓展着自己的疆域。感谢他们不一定选择改变世界,但都选择了改变自己与适应世界的改变。以下公司,按公司名首字母排列,关于选择这个话题,创始人们还“选择”了一张他们最难忘的照片。本文分享的是《没有容易的创业,只有艰难时刻的选择与坚持》下篇,一起来看看吧!
文 / 经纬创投
来源 / 经纬创投(id:hv_matrixpartnerschina)
—6—
乐信肖文杰
“全世界都怀疑我的时候,我选择了相信自己。”
乐信在纳斯达克上市
创业以来,我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在最后关头坚持上市。
对每个公司来说,上市都是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但乐信在临近上市前期,政策突然发生了变化。
那天我在从香港飞到北京的飞机上,一下飞机就看到这个消息,立马打开来看。看完以后整个人都觉得不大好,因为这个政策出得太细了,导致我们上市的所有合规评估全部都要重新做一遍。
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放弃,因为已经不可能了。但后来,我还是坚持选择上市。
做出这个选择之后,我非常焦虑。因为时间非常有限,很多事情不一定能做完,我没有把握能百分之百搞定,那种前途未知的感觉非常差。
但我只能埋头干活,根本顾不上多想。我在香港和深圳来回跑,一边与投行反复沟通,一边回公司开会。有一天晚上跟我们cfo曾岩和资本市场的同事在香港拿着投行列的单子,excel上一条一条,都是很小的字,上面写着下一周我们必须完成的工作有几百条。
除了要重新完成一次业务和法律上的合规审查外,我还要主导路演,反复向投资人解释和证明乐信的合规。直到上市前一天,我还在纽约见了7家机构,一直到凌晨4点钟,我才结束旧金山的路演,到达纽约的酒店。
好在有志者事竟成,我们成了2017年最后一个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
那几天,我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以至于在纳斯达克敲钟的时候,我已经不太激动了,我只想赶紧敲完赶紧回来,实在太累了。说实话,11月份做试水路演时参观交易所,看别人敲钟倒计时的时候,都比我自己敲钟兴奋。
后来缓过劲来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了这场硬战的意义——全世界都怀疑我的时候,我选择了相信我自己。
—7—
荔枝赖奕龙
“如果是你选择的是一个坑,那可能就是深渊。”
2016年底,荔枝团队找到语音直播商业模式后,集体出游,留下了这张重要的合照
创业19年来,我做得最艰难的选择就是过早地进入了移动互联网。
我在2002年就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提早了十多年。这是个漫长的煎熬——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
在这十年中,最难度过的时刻就是等待中国3g出现的时候——2006年到2008年这三年,眼看着3g要出来了,但它又老不出来。
同时期,日本的3g出来了,公司都做得很好。有家日本公司,创始人跟我差不多同年,做的也是依托于3g的互动社区,在我们最落寞的时候,他们的市值做到了50亿美金到100亿美金。
我们处于同样的年龄,选择了同样的方向,但成绩却大不相同。
那个时候我们公司还只有五六十个人,各种艰难,拉不到融资,还被很多投资人和同事质疑。有投资人直接跟我说,“你们这个行业不可能赚钱的,你们最后会成为一个骗子”。 还有同事说,跟着我奋斗了4年还没有看到希望,耽误了他们的前程。
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换方向,但我已经进入了这个行业,我不想轻易放弃这个大方向。我一方面非常坚信移动互联网一定会到来,但另外一方面也怀疑还能撑多久。因为当时公司帐上的钱已经不多了,都是通过各种方法去做一些跟自身业务不相关的外包赚钱来养活自己。
那段时间,我其实不太敢面对员工。一方面,我要鼓励他们继续往前走,告诉他们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另外一方面,我给不了他们回报。我也看不到希望,其实我自己也身处在黑暗时刻。但是我还得装出坚强乐观的样子,其实很多员工根本也不知道我的情况。
最痛苦的时候,我干什么事都不开心,情绪变化很大,有时候暴怒,有时候就沉默寡言。好在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状况,花了一年的时间走了出来。
后来,我终于在煎熬中等来了3g,但其实已经意义不大了,因为很快4g又来了。我就开始做荔枝。直到这个时候,我看到了上升的势头,才觉得自己真正迈过了这个难关。
如果说有一个机会让我修正我的选择,那么我不会太早入移动互联网,因为一个行业早进了10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大家都说要找风口,但我觉得风口并不是那么重要,如果风起来的话,你还能追得上。如果是你选择的是一个坑,那可能就是深渊,像个黑洞一样,把你湮没在里面,你很难爬出来。
—8—
vipkid米雯娟
“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选择相信自己。”
vipkid早期办公室,米雯娟和同事通过屏幕观察学生在线上课
创业以来,我最艰难的选择是在起步的时候坚持了下来。
那是2014年,市场上没有人相信1对1直播的在线英语教学模式,更不用说针对儿童的了。不管是用户,还是合作伙伴,以及投资人,完全没有人相信这个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选择相信自己,坚持下来。
我们的前20个老师都是我自己一个一个“磨”进来的,学生也是在朋友圈里一个一个招的,然后要做很多努力,把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产品模式搭建起来。
说服北美老师加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北美的老师对在线怎么教这件事完全没有概念,他们会担心自己不会中文怎么教中国的小朋友,以及时差等问题。
所以我那时候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skype上说服老师,跟他们说,我们来负责做好内容,他们只需要跟孩子多用表情、肢体语言沟通就好。
说服家长报名也很难。我们最开始的几个学生都是投资人的小孩,七拼八凑好不容易招了四个,才开始了第一期的实验班的课程。
直到有一天,我们有一个学生家长是网络红人,她在微博上发了孩子的学习的经历,粉丝全在问这是什么课,怎么报名?我们才开始真正获得增长。在那之前招生是非常艰难的。
但与此同时,我也很庆幸通过创业认识了一群有教育梦想的伙伴,大家一起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相信,在教育的事业上我们能够越走越远。
—9—
小鹏汽车何小鹏
“人生之间,有些选择就像带了一对翅膀,会影响到很远的地方。”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中)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左)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何涛(右)
我觉得大众创业有点运气的成分,时势造人。因为创业最重要的是方向要好,要足够大,以及你要在合适的时间进入。
创业以来,我有很多庆幸。最庆幸的选择是蒙对了赛道,找对了人。第一次创业,我做了uc,蒙对了移动互联网这个赛道,同时找对了俞永福,我觉得这是整个uc能够做成功最核心的因素。
第二次创业,我投了小鹏汽车,因为我非常看中智能汽车的ai互联网赛道,抓住了这个时间点。
除了运气,创业路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煎熬的时刻。
我创业以来最艰难的选择,是uc跟阿里巴巴整合的那一次的选择。
uc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没想过放弃。
所以一开始我一直不想见马云总,俞永福见过好几次,我都不去见。因为我知道他很能说,我就怕我被他说服了。
后来我见了他几次,我觉得的确很厉害,跟其他的大佬不同。他很懂人性,他知道你担心什么,你期望什么,他有很高的格局观,我觉得这些都是让我们很舒服的事情。
但我当时还是很纠结,自己是独立上市,还是跟谁上市,自己未来做成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想了两个多月,最终才决定。
我觉得这有点像自己生了一个女儿,但女儿要出嫁的那天的感觉。既有开心,又有一点点恍然和惆怅,是一种复杂又纠结的感觉。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但是肯定希望明天、后天会更好。
从最后来看,我觉得这个选择是正确的选择。我觉得阿里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我在里面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帮助我们的同学们有了更大的成长,我觉得这是好事情。
小鹏汽车的选择,会影响未来的十年,这是肯定的。人生之间,有些选择就像带了一对翅膀,会影响到很远的地方。
—10—
优剪熊国平
“为了让公司活下来,我们必须裁员。”
熊国平:我特别感谢我们的创始合伙人团队,但没找到一张完整的创始合伙人照片,这次特意去拍了一张
创业以来,让我最庆幸的选择是在末路关头带领着公司及时地转了型。
我们公司最早做的是美业的saas,我自己投了大几百万,投资人也投了一些钱。但saas非常烧钱,不到一年时间,账面上就只有100多万了。我算了下公司近40个员工的开支,撑不了几个月了。
我焦虑了很久,把创始团队叫到我的办公室,说,为了让公司活下来,我们必须裁员。
这是我创业以来做得最为艰难的选择。作为公司创始人,做出这个选择其实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因为当时是我把大家召集起来干这件事情,前面跟大家讲得非常好,结果做了一年发现不是这样的,让人家走,我的内心非常过意不去。但我知道,如果我不这样做的话,我们公司就会死掉,而且很快。
所以我们把近40人的团队砍到了只有一个后台、一个前端、一个产品兼ui,再加少量运营和美发行业的人,加上我们创始团队总共10多个人。相当于是我们非常心痛地把一些老员工直接送走了。
当时走的这批人,我个人给了他们少量的期权承诺。虽然他们离职了,但是他们的期权我会保留着,如果未来这家公司做成了,也有他们的一点点心意。我也尽我所能地帮一些人找了下家,但还有一些人只能让他们自己去找。
裁员完成以后,我最坏的打算就是把剩下的几个员工再减掉,只剩下创始人,公司也就没有太多开支了,摸索好方向重新来过。结果创始团队几个人说,“我们不能保证其他的,因为我们也有家庭,但我们可以坚持一年左右不拿工资。”这让我特别感动。
做saas的时候我们开了一家美发店,本来是做saas测试,生意并不好,后来我们决定借用saas用心经营这家美发店,试了一段时间后慢慢跑出来数据,公司决定从做美业的saas转型做数据化驱动管理的连锁美发店,终于走上了正确的方向,一年多时间做到了210家店。
如果说给我一次修正自己选择的机会,我希望在创业开始的时候多花点时间在项目论证上,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做saas做那么久之后又转型做优剪,以至于损失了一批老员工。
—11—
有赞白鸦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而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
有赞团队太白山徒步
创业以来,我最庆幸的事情是在2015年的时候被一个传统的vc骗了。
那时候,我们大的业务方向是做平台业务,所以花了很多钱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当时有一个机构看到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很好,决定投我们一亿美金。term sheet签完了,icp也定了,但在最后一刻的时候,他们自己反悔了。而且关键问题是,他们反悔的时候还不告诉我们,还哄着我们,像模像样地把我们约过去调研。
后来我们才知道,签字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反悔了,后面只是做了做样子。
我们就是标准地被人忽悠了。我当时心想,“去你大爷的,老子好好去赚钱,回头做你的lp折磨你丫”。
被忽悠之后,我们的现金流就比较吃紧,只够花半年了。我立马就去找老股东求救,内部做了一轮融资。但大部分股东都说,这件事不能让创始团队知道。但我觉得,我们刚刚开始创业,如果这种小坎都迈不出去,以后怎么办?
我还是选择了告诉大家,“不行了,兄弟们,我们被人忽悠了,没钱了,快挂了。我们一起看怎么解决。如果觉得没法一起熬的人,你们该撤退就撤退了”。
但是也没有人走,所以我就拉着大家去太白山徒步,大家一起在野外走了五天。
其实那五天是比较痛苦的。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就起床,背着四五十斤重的包,登山、爬坡,在悬崖边上行走,一直走到晚上七八点钟,连续走十二个小时,然后扎账篷、做饭、吃饭……累得跟什么似的,然后第二天接着走。有人直接累哭了。
但每个人首先都得靠自己,因为大家的体力都是透支的,没有人能背着你走,你必须靠自己。但光靠体力是不够的,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而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这也是我带他们去徒步的原因,我希望他们自己领悟到这个道理。
回来之后,我们就开始开会讨论解决方案。那时候,我们已经可以很冷静地思考问题了——我们不应该是一个平台业务,而是一个服务性质的业务。
定下来之后,我们就去看同类的上市公司是怎么做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找到了上市公司的经营模型,然后就一直不断地往前走。
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情,我们就真的就烧了一个亿美金。等到我们把一亿美金烧完之后才意识到问题,那就万劫不复了。
就像你往一个错误的方向走着走着摔了一跤,起来看看发现走错路了,那你就换一个方向。但是如果你没有摔那一跤,你就一路撞到头最后撞到墙上了,但撞到墙上的时候成本就高了,你可能就回不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