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疗抗肿瘤效应的新方法
2024-6-10 1:13:20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化疗长期以来一直与诱导全身性免疫抑制有关。许多化疗药物是骨髓抑制剂,可以抑制骨髓中血细胞的产生,减少绝对白细胞计数,导致淋巴细胞减少。肿瘤特异的cd8阳性t细胞是清除化疗抵抗或化疗后残余肿瘤细胞的最主要效应细胞,能有效防止化疗后肿瘤的复发。但是,化疗伴随的系统性免疫抑制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肿瘤特异的cd8阳性t细胞的活化,最终导致化疗的失败。因此,充分阐明化疗后系统性免疫抑制的机制,对提高化疗效果,防止肿瘤复发具有关键意义。
化疗药物诱导的凋亡肿瘤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向胞外释放大量的atp,人体如何处理这样巨大水平的atp及其对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影响仍不清楚。cd39是外核苷三磷酸二磷酸水解酶1,可将atp水解为adp或amp。 cd73是5-主核苷酸水解酶,可将amp水解为腺苷。腺苷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免疫抑制性分子,能够抑制cd8阳性t细胞的活化。研究团队发现,b细胞释放的cd19阳性胞外囊泡含有高水平的cd39和cd73分子,能将化疗药物诱导的凋亡肿瘤细胞释放的atp水解为腺苷,抑制化疗后cd8阳性t细胞的活化,进而削弱化疗的抗肿瘤效果。
他们还发现,虽然肿瘤小鼠和正常小鼠体内cd19阳性胞外囊泡含有相近水平的cd39和cd73分子,并显示出类似的水解atp和抑制化疗抗肿瘤效果的能力,但与正常小鼠相比,肿瘤小鼠的b细胞能够释放更多水平的胞外囊泡。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可上调b细胞中hif-1ɑ的蛋白水平,随后hif-1ɑ直接结合到rab27a基因的启动子,促进rab27a蛋白的表达,最终促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胞外囊泡。同样的,与健康人相比,在不同分期的肿瘤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更高水平的cd19阳性胞外囊泡,而且含有较低水平cd19阳性胞外囊泡病人显示出更好的化疗效果。提示血清cd19阳性胞外囊泡在肿瘤诊断及化疗效果评价中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揭示cd19阳性胞外囊泡对化疗效果的影响,研究团队构建了b细胞特异缺失rab27a基因的小鼠,在肿瘤状态下,该小鼠的b细胞并不增加胞外囊泡的释放。而且化疗后该小鼠体内cd8阳性t细胞活化程度明显增强,甚至有一半小鼠的肿瘤可以完全消失。
此外,研究团队还将他们的发现与临床应用相联系。他们利用epstein-barr病毒(ebvs)特异感染人类b细胞的特性,将rab27a小干扰rna导入灭活的ebvs(rab27a sirna/iebvs),利用rab27a sirna/iebvs特异的抑制人源化nsg小鼠中人b细胞中rab27a蛋白的表达后,他们发现rab27a sirna/iebvs能明显提高化疗的效果,并增强人源化nsg小鼠中人cd8阳性t细胞的数量。
该研究发现了由cd19阳性胞外囊泡介导的化疗后免疫抑制的新机制,并证实rab27a sirna/iebvs与化疗联合的临床应用前景。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