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导致猪身体发紫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案

2024-6-8 8:34:28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在兽医临床一线时,经常会遇到有用户问猪皮肤发紫是什么病其实这是猪生病的表现,不少疾病的表现症状都是猪体发紫,而且有的相对还比较厉害,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很可能会威胁猪只的生命安全。那么都有哪些常见疾病会导致猪身上发紫呢?
1、 非典型猪瘟
非典型猪瘟导致的猪体发紫,一年四季不同日龄的猪均可发生。病猪体温41℃左右,出现便秘,继而出现严重的黄褐色水样腹泻,腹部皮肤、耳、鼻镜和四肢,甚至全身常有红色或紫色的斑块,指压不褪色;可视粘膜有针尖状出血,病程较长的贫血,可视粘膜苍白,皮肤苍白,针尖状出血点。剖检淋巴结肿大,有大理石样出血,咽喉、膀胱等粘膜及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脾脏边缘梗死。
防治
本病主要靠免疫疫苗预防,根据本地区和猪场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建议用猪瘟疫苗种猪一年普免3-4次,仔猪一般:25-35日龄一免,60-70日龄二免;一旦发病,可用猪瘟疫苗紧急接种,同时配合芪贞增免颗粒和阿莫西林饮水,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继发感染。
2、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体温升高至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神经症状。妊娠母猪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均可出现流产。剖检脾脏显著肿大,颜色变暗,质地变脆;淋巴结 肿大、水肿以及整个淋巴结出血,形态类似于血块;肾脏表面瘀点 ( 斑点状出血 )皮下出血;心包积液和体腔积水、腹水;心脏表面 ( 心外膜 )、膀胱和肾脏 ( 皮质和肾盂 ) 的出血点;胃、小肠和大肠出血。
防治
本病现在无有效疫苗和药物,
1).做好生物安全,搞好隔离和消毒,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有条件的可以建立洗消中心
2) 强化管理措施,做好基础疫苗的防控及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3) 加强科学保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
3、猪蓝耳病
该病主要导致母猪发热、厌食,出现不同程序的呼吸困难,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等;仔猪严重的呼吸困难,耳尖发紫,运动失调及瘫痪,产后1周内仔猪死亡率可达40%-80%。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采取自繁自养和严禁从疫区进猪,加强猪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
防治
(1)根据猪场情况决定是否接种蓝耳疫苗,可进行蓝耳病抗体检测,如蓝耳病抗体s/p平均值均已超过2.5,表明该猪场蓝耳病病毒较活跃,已经感染了蓝耳野毒,通过进行蓝耳病毒分离,再进行测序,选择适合本场的蓝耳疫苗毒株进行免疫。在蓝耳病活跃期,仔猪1日龄免疫,每次0.5头份,待母猪蓝耳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转为正常免疫。种猪普免,一年4次,每次1头份;正常情况下,仔猪15日龄左右免疫,每次1头份。
(2)在仔猪转群、气温突变等应激时,可适当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芪贞增免颗粒、芪板青颗粒等药物以及抗应激药物如多种维生素等。
4、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导致的猪体发紫。呈散发,主要发生仔猪,架子猪。病猪体温41℃以下,腹泻,排灰黑色稀粪,在鼻镜、耳朵、颈部、腹部和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紫色斑,皮肤可见紫红色斑。剖检皮下,肌肉广泛性出血,慢性病例大肠表面有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及散在的弥漫性假膜。
防治
本病首选药物是氟苯尼考,可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或多硫酸粘杆菌素等药物拌料5-7天,发病猪及时隔离进行注射治疗。
5、猪链球菌病
零星发病,体温41℃以上,腹下、四肢、耳朵等皮肤有紫红色斑块,病猪尖叫、抽搐、转圈等神经症状,慢性病猪有化脓性关节炎,关节肿大。解剖:败血型:口鼻流出红色泡沫液体;脑膜炎型表现为脑膜充血、出血、溢血;关节炎型:关节腔内有黄色胶冻样、纤维素性以及脓性渗出物。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外伤,搞好环境卫生消毒;本病可通过药敏实验选择敏感药物,一般对强效磺胺类、头孢类、青霉素类等药物敏感。对于关节肿大的猪:头孢+地塞米松+氟尼辛葡甲胺,混合肌肉注射;有神经症状的猪:用磺胺嘧啶首次要加倍。由于猪链球菌病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时用药剂量要足,疗程要够,可考虑联合用药的方法。
6、 传染性胸膜肺炎
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呈散发常与猪流感并发或继发。病猪体温40℃以上,咳嗽,皮肤发红,后期呼吸困难,鼻、耳、后躯皮肤发紫、发红精神沉郁,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剖检肺脏表面有纤维素覆盖,病程较长的与胸壁粘连。
防治
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发病猪群,应以解除呼吸困难和抗菌为原则进行治疗,并要使用足够剂量的抗生素和保持足够长的疗程。本病早期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大群可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替米考星等拌料连续用药5~7天。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