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干长根,湿长苗;有氧长根,无氧长苗;冷长根,热长苗;瘦土长根,肥土长苗;磷促长根,氮促长苗”。“棉花棉花,精耕细作似绣花”、“大田播种难管苗,真叶未现根不牢”。
棉花苗期管理的关键在于促进根系发育,壮苗先壮根,早发先发根,只有棉苗的根系长的深而广,才能培育出壮苗,才能促进早发,早现蕾、早开花、早结桃,桃多桃大。
齐苗壮苗匀苗是夺取棉花丰产的基础,棉花苗期管理的重点是抓全苗,促苗早发,培育壮苗。树立“早苗早管才早发 晚苗早管促早发”的管理思想。管理的目标为棉苗长势稳健,叶色正常,无旺长,无弱苗,无两级分化。
管理必须从一个“早”字入手,早化调、早中耕。在化调时,根据不同棉种、播种方式、土壤肥力,统一配药进行子叶期化调,确保化调质量,中耕做到因地制宜,不留隔墙,棉花要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坚持以苗期调查为基准,加强棉田周围保护带管理,有效防治病虫的滋生和危害,把苗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今年棉花早现蕾打牢基础。
一、及时防风、防雨、防低温、防次生盐渍化危害
对出苗后的棉田,由于棉苗幼小,吸收养分的能力弱,叶面积小,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养分不充足,再加上恶劣气候环境的影响,根系生长更困难,也就加重了病害的发生。如果棉苗出土前遇雨,因土壤板结影响出苗,雨后要抓紧中耕,发现烂种、烂芽,需及时补种;棉苗出土后遇雨,雨后应及时中耕散墒,破板结,以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降低盐渍化,避免烂种、烂芽、烂根,促进根系发育。
因此,棉花苗期进行中耕、提高地温是解决苗期病害的必要手段,建议广大棉农:在棉花出苗后及时进行中耕,以保持土壤水分,同时还可以去除杂草。
严格中耕质量,达到散墒增温作用。中耕做到“宽、深、松、碎、平、严”,要求中耕不拉沟、不拉膜、不埋苗,土壤平整、松碎,镇压严实。中耕深度12—14厘米,耕宽不低于22厘米。
二、棉花苗期化控
建议广大农户朋友们在棉花苗期可根据棉苗长势以及品种对缩节胺的敏感度进行2-3次化学调控,在棉花现行、子叶展平转绿后,齐苗后进行首次缩节胺化控,要因苗制宜,做到轻控、勤控、促控相结合,对旺长棉花可增加缩节胺调控次数,注意化控的时间、药量一般根据棉花苗期的长势长相情况灵活掌握。
棉苗出苗快,出苗整齐是今年出苗的一大特点,为了促进棉花根系的发育,建议棉苗出齐现行后进行,进行缩节胺化控,亩用甲哌鎓(缩节胺)1—2克。其目的一是控制果枝始节以下棉株自然高度,二是促进根系发育,三是提高叶片光合强度和能力,培育壮苗。
缩节胺化控作用:可以促进棉花根系发育,增强根系活力和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大大增强抗旱、耐涝、抗早衰能力。
三、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及时开展苗期棉蓟马、棉盲蝽等害虫的防治,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确保棉花稳健生长
在棉田地边插黄板诱蚜及摆放糖浆瓶灭虫。村居民点附近,路边的棉田地边插黄板诱蚜。在棉田外摆放糖浆瓶诱杀地老虎,糖浆配制可采用:糖:醋:水:酒=6:3:8:1,也可根据糖浆的稀稠程度添加酌量的水。棉花齐苗后至4片真叶期集中防治棉蓟马;棉花4片真叶前把棉盲蝽防控于田外杂草上,4~6片真叶期集中防控棉盲蝽若虫于田内,并开展群防群治和统防统治。
四、树立有苗慢慢长的思想,不可乱打叶面肥和乱打激素
杜绝乱滴肥乱施激素,不盲目施策,不打乱仗,树立有苗慢慢长,有灾慢慢渡的思想,不能采取拔苗助长,乱打叶面肥,乱打激素,打破棉花生长平衡,造成雨后生长失衡,给管理带来难度。使棉花长势稳而不旺,严防旺长。以生育进程定调控,不采取主观判断的前期“预防”旺长措施,更不能用所谓的缩节胺能促侧根生长原理,盲目打缩节胺,发挥好底墒足,促根系,稳着长,自然长的属性。同时对雨后高温,现蕾前旺长的地块,做好轻控,以观后效。
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