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二:随着幼体成长,就能滤食水中的浮游藻类、轮虫、有机碎屑等营养体,同时幼苗也能够摄取养殖水体中小型浮游生物,如枝角类和桡足类等。这个阶段就需要投喂黄豆研磨的豆浆或者发酵过的米糠,幼苗可以摄取一部分作为饵料,但主要目的还是用来培育小龙虾的开口饵料枝角类浮游小虫。此时也需要注重养殖池肥水,为幼苗提供充足的浮游藻类、菌类与有机碎屑。刚孵化出的龙虾苗阶段三:幼苗继续生长,当体长达到1-2厘米时就能捕食一些水蚯蚓、螺蛳等底栖生物。这个阶段可以适当在养殖池投放一些螺蛳,注意底改与肥水,让养殖池底部水生物丰富起来。此时可以适当投喂一些人工配合小龙虾饵料,蛋白含量可以适当高一些,32-36蛋白的饵料阶段四:幼苗到成虾过度阶段(15-20克),此时小龙虾食性与成虾基本相似,可以自己捕获水体中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可以进食水中水生植物的根、茎以及水底淤泥表层的有机物。这个阶段需要加大投喂人工配合饵料,蛋白含量可适当降低到30蛋白,注意养殖池塘水草栽种与维护,让小龙虾有充足天然植物性饵料。
小龙虾本非惊天动地之物,正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甲鱼养殖一般。受中华鳖精的影响,1995年,母甲鱼亲本曾被炒到600多元一斤,甲鱼受精卵一枚25元,标甲300多元一斤,1996年甲鱼苗炒到35元一只。到1996年下半年时,成鳖价格暴跌至100多元一斤,1997年只有五六十块一斤,1998年全线崩溃,养甲鱼者全部巨亏。从此以后,甲鱼养殖至今再也没有曾经的荣耀,如今已变成平常百姓的佳肴。种种迹象表明,小龙虾也许还有几年的风光,但终究会走下神坛,回归其理性的原貌。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淡水小龙虾需要6-12月龄才能达到性成熟,性成熟时的体重多为25g以上,偶尔也有发现体重为15g的抱卵雌虾。但产卵群体中,以体重30g以上的个体为主。同龄亲虾中雄虾个体稍大于雌虾,雌雄性比接1:1。淡水小龙虾的性成熟周期,因虾苗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长江流域,春季孵化出膜的虾苗长至10-12月即可性成熟;夏、秋季孵化出膜的虾苗经越冬后,长至翌年5-10月即可性成熟;每年的9-11月初,是春季和夏、秋季繁育出的虾苗达到性成熟并产卵繁殖的重叠区,因此,该时期是淡水小龙虾产卵相对集中的繁殖高峰期。只要水温适宜,淡水小龙虾一年中的任何时期都能交配产卵。在自然环境中,淡水小龙虾产卵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为5月左右,另一个为9-11月。在我国多数地区,淡水小龙虾在一年中产卵高峰期主要在9-11月,1-2月由于水温太低,很少有虾产卵,3-8月水温开始慢慢升高,升至12℃以上时,性成熟的亲虾就有交配和产卵的活动性腺发育成熟后的雌虾,要蜕壳1次。在雌虾蜕壳之际,雄虾往往预先守候在雌虾的附近。一般待雌虾完成蜕壳后约4小时以后,雄虾接触雌虾。
2017年存留的中小虾单产不大,但因面积过大, 产量不少,这部分半大龙虾在2019年3月中旬后会逐步上市,而3月中旬后的虾价预计不会比2017年同期价格高,2019年4月份的虾价预期也不会比2017年同期高,这将导致3月份投苗后在4月下旬高价格出售的预期落空,因此悲观情绪也将导致对高价虾苗的观望,而不是出手购买高价虾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