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是在不损伤构件性能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检验设备的完好性,查明构件表面及内部可能存在的缺陷。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无损检测的需求量急速增大。日前,《2013年 批 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公布,共安排项目计划96项。其中制定90项,修订6项;产品类标准80项,工程建设标准14项,安全生产标准2项。其中《无损检测仪器抽样出厂型式检验基本要求》、《无损检测仪器工业x射线数字成像装置性能检测规则》、《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电子内窥检测仪》、《无损检测仪器工业光纤内窥检测仪》、《无损检测仪器红外线热成像系统与设备》、《无损检测仪器鉴定方法》、《无损检测仪器汽车轮毂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仪技术要求》、《无损检测仪器涡流漏磁综合检测仪技术规则》等数项标准起草。
无损检测仪器,是对材料或工件实施一种不损害或不影响其未来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仪器。这类仪器能发现材料或工件内部和表面所存在的缺欠,能测量工件的几何特征和尺寸,能测定材料或工件的内部组成、结构、物理性能和状态等,因此,在很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无损检测仪器的种类在不断增多,主要有超声波探伤仪、磁粉探伤仪、x射线探伤仪、涡流检测仪、声发射仪、磁记忆检测仪等等。在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加工制造、成品检验、在役检查等方面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面会越来越广、应用要求会越来越高,各行各业以及更多的领域需要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给无损检测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前广州爱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黄胜余对该数据提出质疑:华大基因几十万样本多是在此前的hiseq平台上做的,在bgiseq-1000和bgiseq-100上做的样本还太少。“正因为是高新技术,才要在一定范围内继续验证,匆忙上马对孕妇风险太大。”
“前年,华大基因宣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准确度在99%以上,是完全可以取代穿刺诊断金标准的高科技创新技术,但仅仅两年的实践就发现,胎盘嵌合、母体嵌合是造成假阳性的重要原因。”黄胜余说。
记者随即再次与朱岩梅取得联系。她告诉记者,在华大基因检测的30多万例样本中,在bgiseq-1000和bgiseq-100平台上有超过5万例临床验证数据。仅是向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供的(按照产品注册程序法规要求的)临床考核数据中,两个平台就各有1万多例,符合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评要求。
引狼入室还是体制革新
按照现行的医疗器械监管法规,进口医疗器械须满足已在原产国上市这一条件。而目前,中国市场上现有的测序仪皆为进口,且在其原产国只有一款测序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因此,各大测序服务商为尽快进军中国市场,纷纷寻求国内“合作”。
今年8月,美国宇航局新一代木星探测器——朱诺号(juno)完成太阳能电池板等关键性测试,将被发射前往木星。预计2016年进入木星轨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对木星上大量天然气起源之谜、木星大气结构、地层构造以及磁场情况进行详细的探测。
在本次测试中,三个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将为美国宇航局朱诺(juno)木星探测器电力,待本次测试完毕后,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将折叠成发射状态,下次就是在前往木星的途中展开了。
据了解,木星与地球距离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4倍:超过6.4亿公里,而朱若号探测器是 在距离据地球如此之远的宇宙空间中以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的航天器。这就要求这种太阳能电池板具有高效的光能利用率,这也决定了其尺寸庞大:长度达到8.9米,宽度2.7米。足以为五只标准灯泡提供电力,如果太阳能电池板面对太阳的角度进行优化, 可产生12-14千瓦的电力。
由于木星以及卫星附近具有强大的高能粒子场,辐射强度超过除了太阳以外任何有人类探测器到达过的地方,辐射带由木星赤道开始,穿过木卫二欧罗巴,向外拓展650,000公里。所以,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各种外设和内设,都要做好各种屏蔽辐射的处理,以承受强烈的x射线的照射。加州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朱诺探测器辐射控制室主任认为:木星的辐射将极大限制探测器的使用范围以及全寿命,特别是探测器中央处理器辐射屏蔽措施的有效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任务的成败。
“事实上,从2006年 推进国产科研试剂研发工作8年来,国产科研用试剂的品种和数量已有了很大提高。以化学试剂为例,国产试剂数量从2006年仅有的3000种左右跃升至目前的3万多种。国产原创试剂领域,2006年的品种数量几乎为零,但经过8年的研发,截至目前我国已能生产出3000种左右。”在日前召开的科技部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科研用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创新推进会上,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牛刚透露了上述信息。
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介绍说,科研用试剂具有品种多、批量小、高附加值的特点,对质量要求很高。为了更好聚集资源,促进我国科研用试剂的产业化发展,从“八五”开始,科技部就积极探索支持国产科研用试剂的研发。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科技部通过科技支撑计划等渠道,启动支持科研用试剂的研发与市场化工作,希望通过 的持续支持与引导,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科研用试剂依赖进口、品种少、质量不稳定、市场认可度低的突出问题。
吴学梯透露,“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分三期通过 科技支撑项目支持国产科研用试剂的研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不仅在数量上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在试剂的水平上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其中,国产无抗生素奶检测试剂及疫苗杂蛋白检测试剂达到了国际水平,而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癌症定量检测试剂盒更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