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人工智能科普系列:遥远的未来就在眼前

2024-6-3 11:27:06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我们将永生还是灭绝,人工智能很快会给出答案。人工智能很可能会导致人类的永生或者灭绝,而这一切很有可能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发生。我们正站在变革的边缘,而这次变革将和人类的出现一般意义重大。先来看一张图
这是一个坐标系,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人类的发展。那么在这上面有一条绿色的曲线,上面有一个小人,如果你是这个小人,那在这里你会是什么感觉呢?看上去非常刺激吧,但你要记住,当你真的要站在这个时间的图标中的时候,你是看不到曲线的右边,也就是意味着你是看不到未来的,所以你真实的感觉大概会是这样,下面这张图。
怎么样,这时候的你是不是感觉也是稀松平常,其实遥远的未来就在眼前,想象一下,坐时间机器回到了1750年的地球,那个时代没有电,畅通的通讯基本靠吼,交通主要靠动物拉着,你在那个时代邀请一个叫老王的人,到2015年来玩,顺便看看他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可能没有办法了解1750年的老王内心的感受,金属铁壳在宽敞的公路上飞驰,和太平洋另一头的人聊天,看几千公里外正发生的体育比赛,观看一场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演唱会,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黑色长方形的工具。把眼前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生成一个地图然后地图上边有一个蓝点,告诉你你现在的位置。一边看着地球另一边人的脸,一边聊天。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黑科技。别忘了你还没跟他解释互联网、国际空间站、大型强子对撞机、核武器以及相对论。这时候老王会是什么样的体验。惊讶、震惊、脑洞大开这些词我觉得太温顺了。我觉得老王直接吓尿了,但是老王回到了1750年,然后觉得被吓尿是一个很囧的体验,于是他也想把别人吓尿来满足一下自己,那会发生什么?于是老王也会回到250年前的1500年,邀请小李回到1500年玩一下。小李可能会被250年后的很多东西震惊,但是至少他不会被吓尿,同样是250年的时间,1750年和2015年的差别要比1500年和1750年的差别要大得多了。1500年的小李可能会学到很多神奇的物理知识,可能会惊讶于欧洲的帝国主义的旅程,甚至对于世界地图的认知会有大大的改变,但是1500年的小李看到了1750年的交通、通讯等等他不会被吓尿。所以说对于1750年的老王来说,要把人吓尿,他需要回到更古老的过去。比如回到公元前一万两千年,第一次农业革命之前,那个时候还没有城市也还没有文明,一个来自狩猎时代的人类,是当时众多物种中的一个罢了。来自那个时代的小赵,看到了1750年庞大的人类帝国,可以航行于海上的巨舰,居住在室内,无处的收藏品,神奇的知识和发现,他很有可能被“吓尿”。小赵被吓尿后如果想做同样的事情,如果他回到了公元前两万四千年,找到那个时代的小钱,然后给他展示公元前一万两千年的生活会是怎样呢?小钱大概会觉得小赵是吃饱了没事干,这不跟我的生活差不多么?小赵如果想要把人“吓尿”,他可能需要回到十万年前或者更久,然后用人类对火和语言的掌控,来把对方“吓尿”。所以一个人来到了未来,会被“吓尿”,他必然满足一个“吓尿”单位。满足一个“吓尿”单位的时间间隔是不一样的。在狩猎采集时代满足一个“吓尿”单位需要超过十万年,而工业革命后,一个“吓尿”单位只要200多年。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把这种人类的加速发展称为“加速回报定律”。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规律是因为一个更加发达的社会能够继续发展的能力也更强,发展速度也更快。这本来就是一个更加发达的标准。19世纪的人们比15世纪的人们懂的多得多。所以19世纪的人们发展速度比15世纪人们发展更快。即使放到了更小的时间规模上,这个定律依然有效。著名电影《回到未来》中生活在1985年的主角回到了1955年,当主角回到1955年的时候,被电视刚出现的新颖、便宜的物价而感到震惊。但是这部电影发生在了2015年,回到30年前,主角的震惊要比这个大得多。因为一个2000年左右出生的人回到一个没有个人电脑、互联网、手机等的1985年,会比回到1955年的主角看到更大的变化,这同样是因为“加速回报定律”。1985年到2015年的平均发展速度要比1985年到1955年的发展速度要快。所以过去30年的变化,要大过之前30年的变化。进步越来越大,发生的越来越快,也就是说我们的未来会很有趣。对吧?未来学家库兹韦尔认为,整个20世纪100年的进步,按照2000年的速度只要20年就能达成。2000年的发展速度,是20世纪平均发展速度的5倍。他认为2000年开始,只要花14年能达成整个20世纪100年的进步。而之后2014年开始,只要花7年,也就是说到2021年,就能够又达到一个20世纪100年的进步。几十年之后,我们每年都能达成相当于20世纪100年的进步。再往后说不准每个月都能达成。按照加速回报定律,库兹韦尔认为人类在21世纪的进步将是20世纪的1000倍。如果库兹韦尔等人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么2030年的世界,很可能就把我们“吓尿”了。你可能觉得2050年的世界变得面部全非,这句话很可笑,但这不是科幻,而是比你我更聪明的科学家们提出来的。而且从历史上看也是逻辑上可以预测的。那么为什么你会觉得2050年的世界会变得面目全非,这句话很可笑么?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们对于历史的思考是线性的,当我们考虑未来35年的变化时,实际上我们参照的是过去35年发生的事情。当我们考虑21世纪能产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参考的是20世纪的变化。线性思考是人的本能但是考虑未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指数思考,一个聪明人不会把过去35年的发展,作为未来35年的参考,而是会看到当下的发展速度。这种预测会更准确一点,当然这样还是不够准确,想要更准确要想象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第二、近期的历史很可能对人产生误导,首先即使是坡度很高的指数曲线,只要你截取部分,看起来也是很线性的。就好像你截取圆周的很小部分,这样看上去就和直线差不多了。其次呢,指数增长不是平滑统一的,发展常常是遵循s曲线,s曲线发生在新范式传遍世界的时候,s曲线分三个部分,第一 慢速增长也就是指数增长的初期,第二 快速增长也就是指数增长的快速增长期,第三 就是随着新范式的成熟,进入无限的平缓期。如果你只看近期的历史,只能看到s曲线的某一个部分,而这个部分并不能说明发展速度有多快。1995年到2007年是互联网爆炸发展的时候吗,微软、谷歌、亚马逊进入到公众的视野,伴随着的是社交网络,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是这个阶段的快速增长期。2008年到2015年之前发展没那么迅速,至少在技术领域是这样的,如果按照过去几年的发展速度来估计当下的发展速度,可能会错的离谱。因为很有可能下一个快速增长期正在萌芽中。第三、个人经验使得我们对于未来预期过于死板,我们通过自身的经验来产生世界观,而经验把发展的速度烙印在我们脑中。发展就是个这样的速度,我们还会受限于自己的想象力,因为想象力通过过去的经验组成了对未来的预测。但是我们知道的东西是不足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当我们听到一个和我们经验相违背的未来预测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这个预测偏了。如果我现在跟你说,你现在可以活到150岁,你是不是觉得我在骗你。但是,在飞机发明之前没有人做过飞机,接下来的内容你可能会一边读一边心里呵呵,而且这些内容真的有可能是错的。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是从历史规律来进行逻辑思考的,我们的结论就应该是未来的几十年将发生比我们预期多得多得多得变化。同样的逻辑也表明,如果人类这个地球上最发达的物种能够越走越快,总有一天他们会迈出彻底改变人类是什么 ,这一观点的一大步。就好像自然进化不断朝着智能迈步,并且最终迈出了一大步,最终产生了人类。从而完全改变了其他所有物种的命运,如果你留心一下近来的科技进步的话,会发现到处暗示着对于生命的认知将要被接下来的发展而彻底改变。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