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70年代农业点插秧、种植水稻,秋后亩产收获800斤

2024-6-1 16:31:2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点地多人少,每年到了种植水稻季节,如果不及时耕耘、播种,就会影响全年的收成,于是就把水稻田的部分农活分配到本系统的单位和学校,分配给学校负责播种、插秧、收割的几亩水稻,年终盘点收获,居然亩产也达到800多斤。
四月底,农业点水稻田种植工作拉开序幕,学校通知学生要到农业点去平整田地和插秧,小学时期学农是到农村体验生活,初中学生可就是要到农业点进水稻田干活了。
油田单位与农业点是什么关系?
那时候油田会战汇集了几乎全国各地的石油人,有许多跟随来参加油田会战的家属,油田家属的定义是没有工作的油田职工配偶、子女。
这些庞大的家属群体大部分是妇女,她们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粮票、布票、肉票等等,仅靠丈夫一个人的工资供全家人使用,生活非常困难。为解决石油工人后顾之忧,保障家属吃饭、就业问题,各单位建立了自己的农业点,职工家属可以在农业点从事种植、养殖、副食品加工等工作。
油田农业点属于油田后勤保障单位,家属在农业点参加劳动会获取一定的报酬补贴家用,农业点收获的产品用来满足油田职工、家属的生活需求。
农忙季节,各单位组织职工帮助春耕或秋收,家属负责农田的日常护理。学校组织学生到农业点插秧、干农活,属于自己帮助自己。
每到插秧的季节,学校会联系解放牌中型卡车到指定停车点,全班近三十个同学爬上卡车车厢,分别站在车厢旁边,经过十几公里的颠簸到达目的地。
这次去的农业点土地面积很大,到处都是水稻田,一块块田埂把农田划分的非常整齐,小林所在的班级分了九分水田地。
第一天平整水稻田,农业点职工用手扶拖拉机把水田犁一遍,然后打开水渠口,让水漫灌农田,学生要根据田里的水平面观察农田的平整度,然后对农田进行平整。
小林和男同学们光着脚,踩着烂泥进入水田,在地面高一点的地方用铁锹把泥水往低处运,努力使水田平整起来。同学们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基本把水田平整结束,已经看不见有泥土露出水面。
第二天开始插秧,插秧是个体力活,插秧之前先到苗床把育好的秧苗连根拔起,捆扎成一个个秧把,装到一个木制的秧架上,挑到田边,再抛撒到田里,最后下到田里,抓起身边的秧把,一手分着秧,一手插着秧。
插秧非常辛苦,水田里的泥水深30多公分,挽起裤腿,弯下腰一行一行的把秧苗插进泥水里,时间长了累的腰都直不起来。
小林从左手握着的秧苗中扯出一株秧苗,极其努力地把它插进水里。结果根是插进去了,可是秧叶也完全沉在水里,看来太用力不行。
小林从又拿出第二株秧苗,轻轻地插到水里,不料秧苗又浮在水面上。
几次都不成功,小林请教旁边的课外辅导员应该怎么插,辅导员说:“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秧苗,插进水里时,当水流到手背时就插好了。要记住,一次多插点秧苗,起码三四株。”
按照辅导员教的插秧要领,小林立即现炒现卖的使用起来。果然秧苗都插进去也不会再浮到水面了。
女同学平水稻田地时没怎么干活,这次插秧卯足劲要大干一场。
圆圆先把秧苗顺着要插的地方扔过一大片,然后下水走到有秧苗的地方插秧,这个方法减少了插了一会找不到秧苗的尴尬。
一开始大家还沿着水田里拉出的直线插,慢慢延伸得远了,不用直线指引也能插的比较齐整了。
天快黑了,辅导员招呼准备收工回家,有的同学正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辅导员也过去帮忙,一会整个水田就插满了绿油油的秧苗,秧苗虽然显得单薄,插的还算是整齐。
辅导员又下去补了些飘出水面的秧苗,作为最后的收尾,整个5天的插秧工作全部完成了。
同学们虽然累得腰酸背痛,连路都不愿意走了,可看到这片完成的水田地,绿油油的秧苗横平竖直的在水里挺立着,心里有种成就感。同学们插完这片秧苗后农田就交由农业点管理。
进入十月份水稻成熟了,一年一度的秋收就要开始,学校负责插秧的地块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杆。
学校又抽出几天时间,安排这个班的同学去收割水稻。同学们听说是去收割自己种的水稻非常高兴,要去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什么感觉。
同学们到达农业点,来到自己负责的水稻田,农田水基本排干了,同学们沿着农田展开,一人一把镰刀,各自负责一米左右的宽度,平行向前的把水稻收割下来。然后再装车运往农业点集中处理。
这一年农业点水稻大丰收,水稻平均亩产达到800多斤,小林和同学们问辅导员:学校负责的水稻田亩产是多少?辅导员说:无法分别统计各单位负责的水田产量,只能得出所有水稻的平均亩产。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