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h型钢一级代理商-h型钢2019新价格
2024-6-1 2:55:03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8年理事(扩大)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表示,进入2018年,钢铁等行业要继续巩固前期来之不易的去产能成果,严控违规新增产能。同时,还要下决心进一步推进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钢铁、煤炭等供给老化的企业,沉淀了很多资金、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兼并重组有利于这些要素从传统供给老化产业向新供给、新动能产业转移,进而优化存量资源配置。通过上下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兼并重组,也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和供需的动态平衡。相较于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关闭企业,鼓励传统企业兼并重组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的短期冲击,实现经济和社会影响的“软着陆”。
谈及目前钢铁、煤炭行业在推进兼并重组过程中有哪些难点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钢铁、煤炭企业的总体经营多数比较困难,很多企业股权债务关系比较大、风险偏高,实施市场化难度较大。对此,应采取加快债务重整,在理清债务债权关系后,采取兼并重组的办法来加速市场出清和效率提升。
刘哲指出,想要解决兼并重组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将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鼓励传统产业、落后产能被新兴产业、先进产能收购或兼并。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顶层设计,理清并购重组过程中相关利益的分配原则和金融支持、职工安置等配套措施,避免出现只“合并”不“协同”的现象。
2018年一季度,中国钢铁工业整体运行平稳,粗钢产量2.12亿吨,同比增长5%;出口钢材1515万吨,同比下降26.4%。
中国钢铁工业经历了2015年本世纪最寒冷的严冬,全行业当年曾严重亏损,2016年,我们迅速扭转了困难局面,连着打了两年翻身仗。诀窍在哪里?在于我们率先落实中央决定,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钢铁去产能力度之大,所去的数量之大,去产能付出的代价之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从行业到企业,对化解过剩产能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了周密的强有力的组织实施,两年内去掉了1.2亿吨产能,彻底清除了“地条钢”,今年还要去掉3000万吨产能。五年去掉1-1.5亿吨的目标将在3年内完成。中国钢铁去产能成效显著,化解了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坚决淘汰落后,实现了优胜劣汰、优化了产能结构,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近两年企业效益回升,行业运行进入稳中向好状态。同时,不仅中国钢铁工业健康发展,也对世界钢铁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去产能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已经有近30万职工进行了重新安置,所去产能的直接资产损失估计以数千亿元计,所去产能的债务还有待消化。中国下如此大的决心,用如此大的力度,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去产能,一切有良知的人应该认同。
令人费解的是,有的人一味地指责中国,他们把产能过剩的原因完全推给中国,从根本上讲,全球性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不景气,需求不足,使得供给过剩的问题突出出来,完全归于中国是不公平的,也有的甚至把他们不成功的原因也归于中国,这种指责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谁要谈去产能,就请先谈自己去多少产能,只要求中国去产能,而你自己不去,甚至增加,还怎么奢谈解决全球性产能过剩问题。
中国钢铁生产一直为了满足本国需求,不以出口为目的。中国年产8亿吨钢,是因为中国每年要消费7亿多吨钢,没有哪个国家有这么大的胃口,也没有谁有能力填饱这个胃口,中国如果自己不生产这么多钢,靠进口钢材就建不成现在的中国。中国怎么办中国人自己清楚,别人没有必要指手划脚,中国已经确定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中国人不怕、也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
对2018年钢铁运行我们已经作出了认真的安排,要在去产能和控产量上双管齐下,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严禁新增产能,坚决打好去产能的攻坚战和保卫战,要积极稳市场,保持钢产量与需求的基本平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要加快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步伐。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一季度gdp增长6.8%,对钢材需求稳定,中国宏观经济给钢铁工业提供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我们正在扎实地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钢铁既大又强的发展目标我们已经锁定。
二、关于铁矿石贸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大国,也是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大国,中国进口铁矿石海运贸易量占全球比重超过70%,是铁矿石贸易的主战场,也是显示铁矿石正常贸易的重要性所在。
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取决于中国的钢铁生产,中国钢铁产量已经进入峰值平台区。今后一段时间会在峰值平台区内小幅波动,但不会大起大落,这就决定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也是相对平稳的,这也是铁矿石贸易的一个定心丸。
从长远看,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将呈下降趋势,但它是一个缓慢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国大地上已经有了近100亿吨的钢铁储备,每年有近2亿吨的废钢产生,以后这两个数字会有增无减。废钢利用的增加必然导致铁矿石消费的减少,但也不会一哄而上上电炉,在长流程生产中消化废钢一方面受钢材质量限制,不能因多用废钢影响钢材质量,另一方面受废钢价格的限制,如果废钢价格太高,经济效益不合算也不会多用。现在,中国钢铁生产工艺流程中长流程多,铁钢比高,工艺流程再造是趋势,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中国消费铁矿石的数量和随时间变化的走势要有一个客观的分析,有一个理性的预期,任何炒作都是无益的,供需双方都要理智地处理这个问题。
铁矿石贸易经历了多年坎坷和风风雨雨。铁矿石价格一度曾涨到过180美元以上,这种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一方暴利,一方亏损的局面是不可能持续的,今后也不应该再出现,近两三年是在向理性回归。曲折的历史过程告诉了我们市场的基本规律和经验教训,有三点是深刻的:一是要力求供需的基本平衡;二是要力求价格的合理,价格与价值的统一,价格背离价值迟早是会回归的;三是产业链上利润的分配要力求合理和公平,不合理不公平就容易断裂产业链。我们的产业链基本集中在矿山、钢厂和贸易商三方,这三方和谐相处就要在利润分配上相对合理,都应各有所得,一方优先另一方吃亏是合作不了的。买卖双方应该共同协商贸易规则,共同努力营造铁矿石市场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健康的市场秩序。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高度重视铁矿石市场环境的健康发展。从去年以来,先后与四大矿山的领导进行沟通商谈,希望从经营理念上要达成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共识,矿山和钢厂是谁也离不开谁的最直接的伙伴关系,谁离开了对方就意味着孤独和恐惧,互利合作应该成为共同的愿望,在定价机制和合作机制上要不断创新,要双方协商,双方愿意,不能垄断,哪一方也不能不守规矩和约定,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定价机制。比如现在大家都用指数定价,但是,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很多个指数,这些指数都是重要的参照物,靠单一指数定价难免有局限性,采取混合指数定价可能更公平、公开。在这些共识方面,我们已经与四大矿山达成了一致,希望大家有个遵循。改进定价机制不是向单方倾斜,而是向矿山、钢厂、贸易商三方都有利倾斜。
现在,已经有很多新生事物在助推铁矿石市场向健康方向发展。有合同贸易,也有现货贸易,又有了期货贸易,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贸易实行了国际化和人民币结算。铁矿石贸易的指数参照物比过去多了很多,有了多家的矿价指数,还有钢价指数,现货指数和期货指数,众多的参照物也是新生事物,更有助于铁矿石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么多种贸易方式和多个参照物使铁矿石市场更真实,市场风险更小,我们要用好它。
该用户其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