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大豆属于蝶形花科,大豆属,别名黄豆。我国许多古书上曾称大豆菽,在我国至今大约有四、五千年的种植历史。我国不仅种植大豆历史悠久,而且是栽培大豆的起源地。世界其它国家现今种植的大豆,大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播出去的。2500年前,从我国传入朝鲜;2000年前,从我国或朝鲜传入日本;公元七世纪,从我国直接传入印支国家;300年前,传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1739年,从我国传入法国,随后在欧洲各国开始种植;1898年,俄国人从我国东北带走大豆种子,在俄国中部和北部推广;1804年以前,美国开始种植大豆,1924年已相当普及;十九世纪末,大豆相继传入美洲各国;二十世纪,大豆扩展到非洲,目前世界上种植大豆已遍及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作为主产国主要有中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在我国分布很广,东起海滨,西至新疆,南起海南,北至黑龙江,除各别海拔极高的寒冷地区以外均有种植。其自然限制界线大致在全年大于10℃积温在1900℃以下;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无灌溉设施的地区。 我国大豆种类繁多,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主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
按株形分:蔓生型、丛生型、立扇型、地桩型四类;
按结荚习性分:有限结荚习性、无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
按种皮颜色分: 黄、青、黑、褐等;
按种粒形状分:圆形、椭圆形、扁圆形、长椭圆形、肾形;
按播种季节分:春播、夏播、秋播、冬播大豆。
按大豆用途分:油用、食用、饲用、绿肥用等。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大豆的生产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我国的大豆区划非常重要。按照大豆生产的气候自然条件、耕作栽培制度、品种生态类型、发展的历史、分布和范围的异同,对我国大豆区域采取了两级制划分:第一级以主要作物的熟制,将全国划分为5 个大区;第二级为大区内地域上较大的自然条件差别划分为7个亚区,依此看出大豆在全国生产上的概貌。
一、北方春大豆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北部, 该区分三个亚区,其中东北春大豆亚区为重要内、外销生产基地。
1、 东北春大豆亚区
包括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四盟。
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的25%和35%以上。
生产集中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无霜期:100-170天(由北向南)。
≥10 ℃活动积温:1900-4000℃(由北向南)。
年降水量:350-1200mm(由西向东)。
播种收获期:4月下旬-5月中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品种生育期:105-155天
品种特性:大部分以无限和亚有限结荚习性为主,南部和东南部以有限结荚品种为主。品种特点:大部分品质优良、含油量高、种皮黄色、浅色脐、光泽好。
2、 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
包括地区: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高原一部、河套灌区及宁夏。
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4.1%。
无霜期:180-220天。
≥10℃活动积温:3000-4000℃
年降水量:200-500mm
播种收获期:4月下旬-5月中旬播种,9月收获。
品种生育期:105-145天。
品种特性:大部分以无限结荚习性为主。
品种特点:品种以耐瘠薄的干旱的黑豆较多。
3、西北春大豆亚区
包括地区:基本为新疆农区。
播种面积和产量:不足40万亩。
无霜期:110-200天。
播种收获期:4-5月播种,8-9月收获。
品种生育期:100-150天。
品种特性:有限和无限结荚习性都有。
品种特点:各地都有黄大豆、黑大豆、绿大豆、花腰豆等。
二、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 华北冬小麦生产区域,该区分两个亚区。
1、冀晋中部春夏大豆亚区
包括地区:河北长城以南,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北,陕西省中部和东南部。
播种面积和产量:播种面积在300万亩左右。
无霜期:175-220天。
≥10℃活动积温:3800-4300℃。
年降水量:400-800mm。
播种收获期:6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品种生育期:90-150天。
品种特性:大部分以无限和亚有限结荚习性为主。
品种特点:种皮有黄、青、茶、黑等色。
2、黄淮海流域夏大豆亚区
包括地区:石家庄、天津一线以南,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洪泽湖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山西省西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天水地区。
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30%,占全国大豆产量的30%以上。
无霜期:180-220天。
≥10℃活动积温:4000-480℃。
年降水量:500-1000mm
播种收获期:6月中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10月初收获。
品种生育期:90-110天。
气候特点:生育期积温为2400-2700℃,生长期又正直雨季,因而适合夏大豆生长。
品种特性:大部分以有限结荚习性为主。
品种特点:种皮多为黄色,也有青色,瘠薄地区还有褐色和黑色,脐多为褐黑色。
三、长江流域春夏大豆区
包括黄淮海夏大豆区的南沿长江各省份及西南云贵高原,该区分两个亚区。
1、长江流域春夏大豆亚区
包括地区:江苏、安徽两省长江沿岸部分,湖北全省,河南、陕西南部,浙江、江苏、湖南的北部,四川盆地及东部丘陵。
播种面积和产量:播种面积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12%左右、产量的15%左右。
无霜期:210-310天。
≥10℃活动积温:4500-550℃。
年降水量:1000-1500mm
播种收获期:夏作---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春作---4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品种生育期:(夏作)120-150天;(春作)95-110天。
品种特性:大部分以有限结荚习性为主,也有无限结荚习性品种。
品种特点:籽粒以中小粒型居多。
2、云贵高原春夏大豆亚区
包括地区:云南、贵州两省绝大部分,湖南和广西的西部,四川西南部。
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3%左右。
无霜期:275-350天。
年降水量:750-1500mm
播种收获期:夏作---5月上旬播种,8月中旬-9月上旬收获;春作---4月上中旬播种,8月下旬-9上旬收获。
品种生育期:100-150天。
品种特性:有限结荚习性为主。
品种特点:种皮多为黄、褐、青、灰等色,脐多为褐色。
四、东南春夏秋大豆区
包括地区:浙江省南部,福建和江西两省,台湾省,湖南、广东、广西的大部。
播种面积和产量:播种面积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15-16%左右、产量的4-5%左右。
无霜期:270-320天
≥10℃活动积温:5500-7500℃。
年降水量:1000-2000mm。
播种收获期:秋作---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11月上旬收获;春作---4月上旬播种,7月上中旬收获;夏作---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10月中旬收获。
品种特性:大部分以有限结荚习性为主。
品种特点:春大豆多黄色种皮、秋大豆则多青色、黑色种皮。
五、华南四季大豆区
包括地区:广东、广西、云南的南部边缘和福建的南端。
播种面积和产量:播种面积占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的2%以下。
无霜期:全年几近无霜。
≥10℃活动积温:7500-9000℃。
年降水量:1500-2000mm。
播种收获期:春作---2月下旬播种,6月上中旬收获;夏作---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8月中下旬收获;秋作---7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冬作---12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播种,次年4月下旬收获。
品种特性:有限结荚习性为主。
品种特点:种皮以黄色、黑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