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北方人是否有玉米崇拜?为什么总在墙上挂玉米?(菲李漫画)

2024-5-22 8:31:44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小时候菲李对北方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他们的家里有好多好多的玉米棒子,而且常常大把大把地挂在门口、墙上、树上……
比如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这让菲李一个南方人倍感疑惑:
实际上比起水稻或者小麦,玉米更耐热、耐旱、耐瘠薄,因此在北方一些土地比较贫瘠的地区,玉米是非常重要的农作物,堪称救荒应急的法宝。
另一方面,玉米能烤食、能炒食、还能磨面,北方的窝窝头,山东的玉米煎饼等都离不开它,能饱腹、用处多、好种植,因此玉米在北方常常被大规模种植。
因此到了每年都成的时候,北方的家家户户,都有大规模晒挂玉米的习惯,表达一种丰收的喜悦。
但更重要的是,玉米棒子体积较大,在农作物收获期间,人们没办法及时对玉米进行脱粒保存,因此就先将玉米棒子打结后挂起来晾晒,等收获期过去后,再抽空进行脱粒。
这样的挂晾方法其实有很多好处,既能防止家禽偷吃,也能防潮防霉,同时因为通风好,可以快速晒干。
每当看到人们家里晒着满满的玉米,那片金灿灿的海洋确实让人心旷神怡,但和现在北方人普遍爱玉米不同的是,早期的玉米其实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冷落。
玉米其实是个外国货,最早的玉米据说来自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古印第安人甚至有着强烈的玉米崇拜,他们的不少神明都和玉米有关。
因为有着悠久的种植玉米的历史,墨西哥人对玉米的宠爱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玉米片、玉米饼、玉米糊糊,都是墨西哥人超爱的美味。
而在15世纪,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的时候,也顺带发现了玉米,后来还特意将它带回了欧洲,不过可惜的是,当时的欧洲人不识货,导致玉米很长时间内都在欧洲不得志。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玉米大概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所以强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没能啃上一根玉米,吃过一颗爆米花。
但是古代中国的农耕技术相当发达,农作物也无比丰富,南方有水稻,北方有小麦高粱,玉米这个外来户想要分得一亩三分地也是相当困难。
在《本草纲目》的记载中,李时珍是这样形容当时玉米在中国的超低人气的:
明朝不重视玉米这样的宝贝,后来也似乎因此付出了代价。很多人至今依旧认为,如果明朝皇帝重视玉米的推广种植,百姓就能更加丰衣足食,明朝或许能避免灭亡的结局。
中国人形容玉米为“但得薄土,即可种植”,也就是说比起很多农作物,玉米对种植环境要求不高,好养活的属性让它慢慢收获了不少人气。
另一方面,很多食物不到成熟绝不能吃,但玉米在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可以先采摘食用,因为这种“乘青半熟,先采而食”的特性,让它成为了饥荒年代的救命食物。
可以说,玉米靠着自己优秀的内涵,一步一步得到了中国人的喜爱,现如今,全国关于玉米的美食多不胜数。
玉米煎饼、玉米酒、窝窝头等式各地的特色美食。
而各类菜肴、烧烤摊也常常能见到玉米的身影。说起来,去年南北方小伙伴还为玉米烧烤吵了一架。
有人说,玉米感觉是北方人吃得多,南方人对玉米不太感冒。这其实是不对的,特别是糯玉米和爆米花出现后,玉米早经是全国通吃的存在了。
退一万步讲,即使有人不喜欢吃玉米,但他的生活也绝对离不开玉米,因为如今大部分的肉蛋、奶等动物制品,其饲料主要就是由玉米加工而来。
夏天正是吃玉米的好时候,
特别是香甜的糯玉米简直是致命的诱惑,
此外夏天的烧烤和玉米,
菲李认为是绝配哦。

该用户其它信息

推荐信息

长沙分类信息网-长沙新闻网
关于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