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目生物显微镜用途与光学原理
2024-5-21 0:33:50发布次查看发布人:
简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观察微观世界,显微镜正是这样的设备,它突破了人类的视觉极限,使之延伸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结构。显微镜是从十五世纪开始发展起来。从简单的放大镜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单透镜显微镜,到1847年德国蔡司研制的结构复杂的复式显微镜,以及相差,荧光,偏光,显微观察方式的出现,使之更广范地应用于金属材料,生物学,化工等领域。
仪器用途
三目生物显微镜是显微镜中用的很广泛的一种, 本仪器配有高清晰物镜和大视野目镜,光学系统成像清晰,视野广阔,设计先进、造型新颖,采用了多种先进结构与技术,使仪器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细菌学、组织学、药物化学等研究工作,在医疗中可进行临床试验,在学校实验室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仪器。本显微镜可选用相衬、暗场、偏光等配件。
光学原理一. 折射和折射率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三目生物显微镜,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二. 透镜的性能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像方空间的焦点,称像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像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三. 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 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像差。
该用户其它信息